膀胱癌术后两种膀胱灌注方法的比较
2015-09-07陆思杨
陆思杨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从事膀胱治疗多年研究经验,对膀胱癌术后经常使用的两种膀胱灌注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并分析了两种治疗方法所引起的并发症及其原因。最终选择病人自行排出尿液的方法,并提倡采用。
【关键词】膀胱癌术;膀胱灌注;比较研究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行业不仅仅需要治愈病人的病痛,而且需要不断对当前治疗方法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改善,以期减少患者的病痛。因此,为了实现膀胱术后病人治疗方法的改善,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膀胱专项治疗的经验,选择了本人所在科室自二零一二年一月至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之间所收治的80例患有膀胱癌,并进行了成功术后治疗的患者作为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方法研究的治疗。基于现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膀胱进行灌注的方法,作者在本文中分别对研究样本中的病人测试其在进行膀胱灌注之后膀胱对刺激征的反应性,以及与尿道宽度、窄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总结出合适的治疗膀胱癌术后症状的正确灌注方法和建议。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作者以所在科室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能够接受膀胱癌术后治疗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病人为54例,女性病人为26例,年龄为55岁至76岁之间,他们的综合平均年龄为62岁。对现有研究样本进行简单的分组,共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将随机选取的3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剩余的33例病人作为参照组。在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3例;在参照组中,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13例。实验组中病人的患病特征主要如下列示:(1)实验组中患有移动细胞的乳头状癌症的患者共计34例;(2)实验组中患有鳞癌的患者共计2例;(3)实验组中患有腺癌的患者共计1例。经验证,对照组中病人患病的种类与实验组中的病人基本相似。因此,两个组别之间具有较大的可比性,相关条件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2.2 研究方法
在进行膀胱的灌注治疗之前的一到两个小时之内,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患者的饮水总量,从而有效的控制患者身体对尿液的排出总量,并且在准备进行灌注治疗时候需要协助患者及时的将膀胱内部的水全部排出。在实际进行膀胱的灌注治疗的过程当中,医疗实施人员应当保证操作台、操作器械的消毒,然后按照既定操作在患者的膀胱处插入一次性使用的乳胶材料的带有气囊的导尿管道。
在插入带有气囊的导尿管道之后,为对照组中的病人实施药物灌注之后,立刻将所插入的导尿管道拔除,从而能够致使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的药物能够在病人体内保留更长的时间,并在药物作用完全结束之后让病人自己去排出含有药物的有毒的尿液。而对于实验组而言,在进行灌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所需要注入的药物后注射到导尿管的气囊当中,并且在插入导尿管的同时,需要立即将含量为十毫升的生理盐水注入到导尿管中以便起到对导尿管的固定作用,然后医护人员还需要在导尿管的最尾端放置咦一次性、可拆卸、可更换的引流袋,然后医护人员需要使用夹子来将管道封闭,让其中的液体断流。然后医护人员就可以对病人实施灌注治疗了,在灌注的治疗过程中将夹子拿走,协助病人排放完尿液之后才去排出插入的排尿管道。当治疗用药液经过导尿管流入到病人的膀胱内之后,医护人员应当协助病人不断的更换姿势,使得已经注入到膀胱内的药液能够得到更高的覆盖疾病部位,从而能够提升药液治疗病人和与患病部位所接触的整体几率,增加治疗的整体治愈率。
2.3 统计分析方法
在经过上述分组实验之后,作者对每个治疗组实施的不同方法导致的膀胱刺激征和尿道狭窄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和总结,并在此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本文当中作者主要采用的X2检验,如果实验结果的P值小于0.05,则证明该分组有效,研究结果更加具有相关性,如果P值大于0.05,则证明分组存在缺陷,实验结果不具有相关性。经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之后,作者得出的P值为0.01,证明了对参照组采用的膀胱灌注方法更为有效。
3 讨论与结果
(1)目前世界当中用于膀胱化疗治疗的药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的一种是生物的制剂,第二种是化学的药物。对于生物的药剂而言,其能够促使机体产生自主免疫的高效功能,从而有效的抑制了后期反复发病和治疗的可能性。而对于化学的药物而言,其经常会对人体尿路的其他器官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使用化学药物对患者进行灌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患者其他器官的保护。
(2)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膀胱癌患者运用尿道管和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时候,医院护理人员和主治医生应当时刻提醒病人将所有尿液排空。并且在实行治疗的时候应当完全保证整个治疗的无菌和卫生。
(3)膀胱刺激征是膀胱灌注时使用化疗药物所导致的一种最为常见一种并发症。而尿道的狭窄是由于在使用膀胱灌注的化疗的药物时会由于刺激性导致膀胱内壁和尿路产生严重收缩的化学反应。当对膀胱癌术后的患者使用此种治疗方法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采用的一次性导管,使用完毕之后对其的拔出将会加大对膀胱内壁和尿道粘膜的整体刺激作用。因此,经过上述的实证研究和此部分的分析之后,作者认为在注入药物之后,立即拔出导尿管,在药物发挥作用之后,让病人自行排出尿液和药物残留的方式将更为人性化,其不仅能够减少病人的病痛,而且能够增加治愈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