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运动中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

2015-09-06高洁阮琴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7期
关键词:定向同伴家长

高洁 阮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等。”善于与他人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未来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作为处于社会性发展关键期的幼儿阶段来说,着力于合作行为的培养十分必要,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其社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我园开展的课题是《定向运动中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策略研究》是庐阳区国家级课题《区域性推进学校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课题实施以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为核心目标,以户外定向运动活动为载体,有效挖掘教育资源,开展不同形式和主题的户外定向运动活动,有效地落实到幼儿园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提高幼儿合作认识,增强合作情感,强化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推进幼儿全面发展。

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课题初期我们通过组织定向运动活动,对中大班幼儿参与活动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发现: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相对大班,中班幼儿合作意识较薄弱,合作方法较少,合作成功率较低;在定向运动中,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任性、自我,例如,幼儿常常独自看地图寻找点标;有的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比较被动,似乎跟自己毫无关系,不愿意和同伴一起商量、看图、寻找,表现出漫无目的寻找;在合作过程中会频繁出现矛盾,如谁拿地图、谁贴点标,谁收藏宝等发生纠纷,常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对于怎样合作看地图、找路线、贴点标、收藏宝等行为缺乏很好的意识,没有协商、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缺少与同伴之间交流、分工的能力;活动中幼儿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例如:找到“宝物”需要装在书包里,拉不开拉链或者不便装进去时,只会求助老师帮忙。

根据中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幼儿合作行为。

一、激发兴趣,帮助幼儿树立合作意识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活动的一种有效的内部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合作的兴趣呢?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感觉到与同伴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激发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的欲望,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理,大胆与他人合作、愿意与他人合作。针对课题《定向运动中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策略研究》,我们进行了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有效组织,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我们在了解幼儿的生活基础上,从幼儿一日生活感兴趣点取材,如结合日常最为新潮的游戏主题“保卫萝卜”、“愤怒的小鸟”等网络游戏为情景;或者拓展幼儿主题游戏内容“甜甜的糖果”、“好吃的水果”等,将这些内容设计到户外定向运动游戏中,积极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促进幼儿在定向运动中合作行为的培养。

根据幼儿合作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的关系,我们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分层次地进行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中大班的内容有所区别:中班有《迷路的小动物》、《拯救蛋宝宝》、《甜甜的糖果》等;大班有《保卫萝卜》、《我给大树穿新衣》等。活动设计的内容上不断地丰富、创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和好奇心。在“藏宝”形式和要求上循序渐进,促进幼儿与同伴间合作行为的培养。从简单的看地图寻找相应的“宝物”,到不断增加难度、给幼儿挑战,如有障碍、闯关、拼图等形式完成任务。

(二)活动形式的组织

我们在活动中合理分组,以2名或者几名幼儿为一组“寻宝”,缩小游戏中合作难度的范围,让幼儿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为参与的主导者,教师为引导者鼓励幼儿在游戏遇到困难和自己的同伴一起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例如:与同伴一起阅读地图、一起寻找点标、一起协商“寻宝”路线等等,充分地发挥幼儿同伴间的合作意识,从而更加直观地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

二、掌握合作方法,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一)榜样示范,运用合作语言培养幼儿合作的基本技能

语言交流是打开交往之门的一把钥匙,我们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会主动合作的技能,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活动任务,以实现幼儿从被动到主动合作的过渡。如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情绪,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一些语言交往方式,从而打开与同伴合作之门。比如“你好,我们需要你的加入,一起玩好不好?”“我们一起来看地图,看看怎么走。”“我来帮你,好吗?”“今天我们一起找到了宝物,真开心!”合作性的语言为幼儿的合作行为做好铺垫。

(二)教师引导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是双向的,只有双方相互协调好,才能保证合作顺利进行。但在真正合作中,由于孩子们的兴趣、意见不一致往往会发生许多矛盾、冲突,甚至中断合作。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但是遵循的宗旨是帮而不代替,教师学会放手等待,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冲突;同时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采取幼儿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教师可采取以同伴身份加入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或用故事中的榜样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比如:定向运动活动前,孩子们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协商解决问题;当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以猜拳游戏法决定轮流、相互谦让或共同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要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小朋友协助,等等。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使幼儿获得与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内容组织由易到难,有层次地提高幼儿的合作水平。

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在不断经验积累中慢慢发展起来的。相对而言,合作的人越多,对幼儿的合作技能要求也越高。因为孩子们需要在多人之间协商、平衡、调整。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合作能力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定向运动活动。中大班幼儿定向运动的开展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创新;合作对象不断增加,由两人到几人为一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的形式循序渐进地组织活动,让幼儿愿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成功和乐趣,促进幼儿合作水平的提高。

三、科学评价不断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

活动中幼儿主动出现合作行为或能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进行合作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的奖励等,以肯定幼儿的合作行为,强化他们的合作意识、主动合作的行为。在活动开展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表现,讲评活动时,提出活动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抓拍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合作的镜头和视频,回放引导幼儿观看、相互讨论:“这一组他们为什么会很快地完成任务?”“这一组出现了大家都要抢着看地图,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找到如何顺利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同时,针对有点滴进步的幼儿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反馈机制。如“这是你们一起完成的,真棒!”“今天你又交了一位朋友”“你俩合作得很出色,节约很多时间,太了不起了!”等等。通过正面的鼓励和评价来强化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促进幼儿愿意合作、大胆合作的行为培养,体验与同伴间合作活动的成就感。

四、家园合作原则 实现家园共育

建立“合作型”的家园关系,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实现家园同步协调、目标一致,实现家园共育。

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家长认识培养孩子合作行为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合作行为。我园通过家长讲座、家长会、专家讲座向家长宣传合作行为培养的重要性;家长园地相关文章的介绍让家长了解,为家长提供行动指南;家园飞信、QQ群、平时接送时间的交流等家园多样联系方式,保持密切沟通,同时深入细致开展个别家长教育,取得教育一致。定向运动开展时,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活动,近距离地了解参与幼儿活动;在活动中和家长提出要求,不要干涉包办幼儿活动,干扰幼儿合作行为的培养。

幼儿园合作行为培养延伸到家庭教育当中,鼓励家长采取榜样示范,让幼儿潜移默化受到教育。我们让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要创设机会搭建幼儿与他人合作的平台,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鼓励孩子与同伴、邻家的孩子交往,如邀请同伴到家里玩或者鼓励孩子到同伴家和同伴一起玩;多进行一些合作拼图、合作拼搭玩具的游戏。这样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不断强化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合作行为。

总之,合作行为是幼儿未来发展不可缺失的重要素质,幼儿期是幼儿合作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幼教工作者要让幼儿逐步具备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方法,不断提高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合格公民!

猜你喜欢

定向同伴家长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偏序集上的相对定向集及其应用
定向越野
家长请吃药Ⅱ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定向驯化筛选耐毒酵母
定向运动课百米定向教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