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父亲的沉默
2015-09-06李起编译
李起编译
儿时的记忆中,爸爸是个少言寡语的人,极少能表达出对我的爱。即使表达,他也用含蓄的方式。比如,他会将手轻轻地放在我的头上,或用柔和的眼神久久地看着我。
10岁那年,我确信他并不爱我。一次家庭旅行时,我坐在客货两用车的后座上,心里暗自打赌:如果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他能对我说点什么,那就意味着他还爱我。但41个小时后,他才与我说话。
长大后,我远离家乡去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最终我带着妻儿又回到了洛杉矶。爸爸与我见了面偶尔也会说话,但往往只是我与妈妈要长时间谈心的序曲。我知道,我们之间永远隔着一堵沉默之墙。
后来,妈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爸爸摔伤了,正在医院治疗。爸爸曾经历过两次心脏搭桥手术,第一次动手术时我才16岁。我一度认为他也许年纪轻轻就会因心脏病撒手人寰,但这次的诊断结果却令我毫无思想准备:他得的竟是变异性老年痴呆症。只是,谁能想到,这个病改变了爸爸,它令他不再感到压抑,甚至击倒了我们之间的沉默之墙。
事情发生在6个月后的一个春日,那时他正准备做膝盖手术。我决定带5岁的儿子杰西去看望他。我们坐在室外寒冷且背阴的平台上,爸爸披一件旧羊毛衫,心无旁骛地看着我与杰西。我与爸爸闲聊着,儿子像攀登架上的小猴子一样在我身上爬来爬去。爸爸的眼睛睁得很大,细细观察着我与儿子共享的自然流露出的爱意。
那天晚些时候,妻子来了。她照看着儿子,并鼓励我与爸爸单独待一会儿。起初,坐在病房中,我们还是一如继往地沉默。后来,令我惊讶的是,他竟开始与我谈心。
“你知道,我在外面时一直看着你与杰西。”
我用力点了点头。他似乎在竭力搜寻着心底的往事。然后,他直直地盯着我,一双乌黑的眼睛闪着光芒。他开始变得语无伦次,说的话比我以前听到的要多得多。渐渐地,更加杂乱无章,我都无法重述。
但大意是:“看到杰西令我想起了……许久以前的事。在我的脑海中,是那样久远的事了,但我对他的印象依然如此清晰——哦,是对你的印象。当时,你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他边说边笑,眼睛闪闪发亮。
“看到他……哦,是你。”他停顿了一下,“令我想起我有多爱你,只是我从未让你看出我对你的感情。但我的确爱你,很爱你……很爱,事实上这都令我感到害怕。”
我被弄糊涂了。为何爱我会令他感到害怕?
他轻轻点了点头,似乎理解了我的心思:“的确如此。这令我害怕。我害怕也许你与我的关系太亲密了……然后,我一旦离世,你就会……被抛弃,从此孤独。”
我陷入沉思,回想爸爸曾说过的一段痛苦的记忆。爸爸16岁时爷爷就去世了,留下他独自承担起照顾妈妈及妹妹的责任。当时,爷爷大概是患有躁狂抑郁症,而且已陷入某种危境,他告诉爸爸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爸爸十分惊恐,恳求他不要那样做。爸爸又恳求他的妈妈,恳求他们的拉比(犹太教教士),恳求其他人劝劝他爸爸,但谁也帮不了他。一周后,爷爷开枪自杀。犹太社区不允许爷爷被安葬在犹太公墓,并故意疏远爸爸一家人。爸爸羞愧难当,决然地带着妈妈及妹妹搬出了犹太社区,前往加州定居。从那时起,他就将自己封闭起来,活在了沉默的面纱之后。
刹那间我明白了:原来,他的沉默竟是一个“罗生门”。于我而言,他的沉默意味着他并不爱我。但于他而言,沉默却是能保护我、使我不历经他曾遭受过的那种苦难的唯一方式。
我抬起头,忽然看到爸爸的眼皮很沉重。我想他肯定很疲惫了,于是起身告别,但他抬手示意还有话要说:“我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令我很难再思索、再回忆起我们之间的过往。”他的声音很轻,仿佛是自言自语,“但你知道吗?我要感谢这个病呢。若不是它,我想我们没有机会敞开心扉谈起这些往事。”过了一会儿,他轻轻叩了叩心口,“我爱你。”
说过那番话,爸爸的唇角犹自带着一丝微笑。他慢慢闭上眼睛,再次沉默下来。
胡晓宇摘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