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三点体会
2015-09-06赵素梅
赵素梅
摘 要:做好一件事情,我们需要动力。要参与某项活动,首先要有充分的愿望,明确的参与目的,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此。学习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学习效果的实现,必须以学生的参与为前提。学生自我的学习愿望,学习志向,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条件和具体体现。学习有了动力,便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关键词:注重交流;创设氛围;激励生成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呢?
一、注重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具有强烈的动力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能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情感作用的正效应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就要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为使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课,教师应注意展示两方面的魅力:
首先是语文学科的魅力任何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这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个性正是其魅力所在,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陶冶的同时,应认学生认识感受语文学科丰富的内蕴,领略祖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由此引发对语文学科的喜爱,使语文学习就学生的自我要求,这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量与度都会大大提高,其效果也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然后是教师自身的魅力,教师的魅力是指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要有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就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课堂上的认知交流,情感交流顺畅,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趋力,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动力
好的学习环境,和谐、愉悦、友善的学习氛围,会促使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激发学习的动力,首先,教师要情绪饱满,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朝气蓬勃、满面笑容的走进教室,精神饱满,耐心细致的讲解,生动风趣的语言,亲切和蔼的教态,坚定自信的神情,庄重大方的举止,以及对每个学生真心实意的关爱,都能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学时,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与教师、课文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积极情感的作用下产生学习的动力,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教学的民主气氛也在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人格,尊重他们的独到见解,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创造能力也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激励成功,生成学习动力
成功是每个人精神上的需要,学生也是这样,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在精神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悦的成功体验,会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同时,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起新的成就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总之,学习动力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态度、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教与学更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