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写作教学必须抓住四个要点
2015-09-06余国良
◎ 余国良
微型写作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先秦时期的《论语》、魏晋时期的《世说新语》、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是微型写作的经典作品。此外,国外关于微型写作的研究也早已兴起。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学者斯蒂芬·图尔明提出了“电影片式”课程的观点;60年代初,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了“微型课程”的概念。既然微型写作实践内容丰富,那么我们不妨让开垦的犁铧深入到实践与作品的内部,认真探究一番,以求得微型写作教学的真谛。微型写作教学究竟该怎样进行呢?经过分析研究,窃以为必须抓住四个要点。
一、计划必须根据问题制订
大家都知道,微型写作的旗帜上高扬着一个“微”字,为什么?
从写作教学现实来看,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他们学习写作都不是零起步。从生活中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语词和表达方式,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从无到有、步步递进的训练序列,而是一个从存在困惑到消解困惑、从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文章写得不理想,事实上是某些写作环节的知识还存在欠缺,不是全部写作环节的所有知识都缺失。因此,现行的静态写作知识的逻辑训练序列,以及具有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的严密写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异化为应试写作技巧的训练,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这就是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就要从学生的写作行为与作文中找到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解剖,然后把这些实际问题确定为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写作教学计划,逐一加以解决,才会有效果。《学记》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其意为:单凭一点死记硬背得来的学问,是没有资格当教师的,必须根据学生的问题来教才行。综观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类,即感受问题(包括感受短路、感受飘移、感受肤浅)、思维问题(包括趋众思维、巷道思维、碎片思维)、语言问题(包括语言抽象、语言单调、语言直露),这些问题从单个来看,都是微问题,但一旦阻梗,就堵塞了写作通道,且不是每个学生都存在一样的问题;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主目标,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分目标,这是学生最需要攻克的写作难题。对于难题的攻克措施是:主目标要集中攻坚,分目标要微化达成。这样,解决一个问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提升一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炼意必须分层微缩
有效的计划只有实现才会有价值。写作中存在的任何问题最终都要靠写作解决,犹如游泳的问题只能在游泳中解决一样。写作行动的第一步是解决灵魂与统帅问题。
文章的灵魂与统帅就是文章的“意”。古人说,“意乃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可见,文章之意何等重要!有了它,文章就神采飞扬;失去它,文章就黯然失色。关于立意,古人有“陈言”“正语”“精意”之说。所谓“陈言”,合题却多人用过之意;“正语”,正确而平庸之义;唯有“精意”才是微型而新颖的创意。
面对学生立意大而不当的问题,微型写作获取创意的有效办法是分层微缩。分层微缩的方式犹如宝塔造型,逐层建构,越到塔顶越小,到了塔尖,才能亮出佛珠的闪光。比如“政治是无情的”这个观点,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塔的底层,那么无什么“情”呢?第二层就是“情”的分类,“情”包括爱情、友情、亲情、乡情等。如果我们选择“亲情”立意,第三层的“亲情”,就可分出母子情、父女情、兄弟情、姊妹情等。如果选择“兄弟情”立意,第四层就可以提炼出“政治没有兄弟情”的主题,按照这一主题选择题材,于是《世说新语》中就有了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丕为了政治的需要,欲置兄弟于死地,连兄弟之间的骨肉亲情都不要了的行为,恰好证明了“政治是无情的”观点,这就是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三、选材必须知著见微
有了鲜明的立意,选材就成了关键。长篇巨著,要选大题材。大题材里要有精彩细节,犹如张飞绣花,需要做到粗中有细;微型写作,由于篇幅短小,只能选小题材,好比显微镜里看细菌,要做到知著见微。
《聊斋志异》里有篇微型文章《快刀》,就很有借鉴作用。作品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明末,济属(济南府所属地区)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章丘盗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杀即顺窍,一刀便断头)。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 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诺。其谨依(依傍,靠着)我,无离也。”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
《快刀》写作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明末是明朝统治二百七十多年中最黑暗的时代,真可谓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们无法生存,纷纷揭竿而起,当时阶级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当代作家姚雪垠选此为题材,创作了多卷本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以表现当时阶级矛盾的激烈冲突。蒲松龄则不同,他只用了区区一百来个字,就把当时阶级矛盾冲突的激烈程度,表现得异常深刻。这就是知著见微的题材发挥的作用。
如何选择这种题材呢?写作常识告诉我们,选材的前提是集材。集材要用辐射思维扫描,做到竭泽而渔、多多益善,有了丰富的材料,选择就会游刃有余;选材就是将搜集到的材料集中排列,比较分析之后,择其优者而选之。紧扣立意、知著见微的材料为优材,大而不当、与立意无关的材料为劣材。
比如针对《开心一天》的标题,有同学选了三则材料:①上午,我和几位同学自发去学校后面的山上采集植物标本;②下午,我闭门在家背诵枯燥的英语单词应考;③晚上,我在梦中变成了一只雄鹰飞越了喜马拉雅山。
很明显,“开心”是这篇文章的“纲绳”,材料作为“网眼”,必须和“纲绳”丝丝入扣,才能织成一张完美的网。从材料的内容看,材料①中的“自发”一词告诉我们不开心就不会有自发行为,材料③可从“雄鹰展翅”的梦境看出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所以材料①③皆可选择;材料②表现的内容是迫不得已,显然不开心,应该删除。
四、评价必须微化进行
评语的写法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欣喜地指出学生文章的优点与进步;一部分诚恳地点出存在问题与改进方法;再一部分希望学生有自我修改反馈。例如:
若兰:你在离家上学的那天,居然站在山头看着爸爸妈妈送别的身影消失才离开,说明你是一个孝顺的姑娘。你在妈妈的背影中怎么知道妈妈是一直流着泪走回家的呢?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再告诉老师,好吗?
这样评价,先直呼其名,师生对话,备感亲切;再肯定优点,给予鼓励;后指出问题,并指点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希望。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有让老师惊喜的反馈,你看:“老师,那天到校后不久,爸爸就来了电话,既嘱咐我要勤奋学习,吃饱穿暖,还告诉我说妈妈很想念我,那天送我时是一直流着泪走回家的。我在修改中加上了,觉得这样才合乎事理。”这样针对学生的文章进行微化评价,使学生具体感受得到,既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又能促进学生针对问题进一步深入写作训练,确有一定的教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