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侯孝贤:电影可以是一个人过的瘾

2015-09-06马莹倩

电影故事 2015年36期
关键词:聂隐娘张震侯孝贤

侯孝贤:电影可以是一个人过的瘾

即使已经在电影圈摸爬滚打了30几年,但在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发布会上,身经百战的侯孝贤还是坦言,拍电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所有与市场挂钩的艺术门类中,电影是最难兼顾资金、审美与口碑的一项。侯孝贤在后两项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吸金能力”只能说差强人意。拍摄《刺客聂隐娘》的10年间,剧组一度遭遇资金断链的窘境,但侯孝贤没有选择妥协,依旧将那些容易吸引投资的偶像派演员和3D特效放在一边,在创作时选择背对观众。他没有让自己的眼界和情怀为市场做出让步,因为这是属于他个人的影像世界,观众若是不懂,他也可以一个人过瘾。 文/马莹倩

一双专注、孤独而又疏离的眼睛

促成侯孝贤拍摄《刺客聂隐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从小就拥有的“武侠梦”、《新唐书》为剧本提供的创作基础、女主角舒淇与角色气质的极度契合……还有,受冰岛作家古博格·博格森的小说《天鹅之翼》的启发,而发现的一个全新的叙述视角。《天鹅之翼》吸引侯孝贤的理由很简单,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一双“专注、孤独而又疏离地看着这个世界的眼睛”,这一瞬间抓住了侯孝贤的情绪。也许是带着一丝共鸣,这双若即若离的眼睛被侯孝贤嫁接在了这部《刺客聂隐娘》中,成就了冷峻的舒淇。而彼时的侯孝贤,也正在用同样的一双眼睛,紧盯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在所有与侯孝贤合作过的工作人员的眼里,生活中看上去随性的侯导,一旦工作起来则是极其专注的。监视器背后的那双眼睛看似波澜不惊,却早已将镜头里的任何一处风吹草动都尽收眼底。画质只要有一处瑕疵,或者演员出现一丁点表演上的失误,他宁愿剪掉,也不愿凑合地留着。当44万英尺长的胶片所拍摄出来的素材被毫不留情地剪到只有上映版的107分钟时,他的这份专注被不少人误读为:任性。对此,侯孝贤却不予理会。对于一个如此钟情刀光剑影和武侠世界的人来说,自然也要懂得忍受那份无可避免的孤独。当他借着聂隐娘说出“一个人,没有同类”的台词时,绝非只是在描述角色本身,音乐和影像的渲染让观众更愿意相信这是侯孝贤在表达自我。

侯孝贤拍戏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他从不教戏,或是调教演员。他永远只将剧本的内容丢给他们,接下来所有的情绪和状态都任凭演员自由发挥。保持这份“疏离感”,也是侯孝贤所坚持的。他既然已经把拍摄的自由留给了自己,就已经准备好把表演的自由留给演员,把欣赏的自由留给观众。他认为只有这样相对客观的表达方式,才“包含着最大的宽容”。《刺客聂隐娘》中有一场戏,是周韵与张震的对手戏。盛怒之下的张震对周韵拔剑相向,原本是剑拔弩张的气氛,但侯孝贤只在拍摄前点明了一下情绪,至于之后如何收尾,完全交给演员自己理解。“我不知道周韵接下来会怎样反应,最后张震走了,我没喊咔,机器还在转。她突然说:‘坐下,都坐,过来收拾。’”这句话完全戳中了侯孝贤的内心,“我感觉她有一种气势,而且很稳。所以我以后有什么(类似的角色),都会想和她合作。”放任演员自由发挥是一步险棋,侯孝贤自己也知道现在没有人会这么拍电影了,可他接着补充道:“但我只会这么拍。”对于一个忠于自我的创作者和艺术家而言,或许真的只有如此执著,才能忍受得了“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吧。

“电凝就是因为专注、凝结而发生的戏剧性,发生的一个情感的作用。”

拍电影还是要讲究底子

“武侠梦”是侯孝贤自小便拥有的。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他便沉迷在武侠小说的奇幻世界里难以自拔。那时,他酷爱金庸的作品,租遍了学校和家附近书摊上的所有武侠小说,肆意地汲取着养分。童年混迹于高雄凤山街头的侯孝贤,自认从小就带着一股草莽的江湖气,正是那股流转于字里行间的侠义情怀,重新塑造了他。

侠气是从小就扎根在心里的,但要塑造出自己的影像世界,侯孝贤还缺一份情怀,一份需要“文火慢煨”才能修炼成的文人情怀。机缘巧合下,侯孝贤接触到了好搭档朱天文向他推荐的《从文自传》,这本令他茅塞顿开的“电影启蒙教材”甚至影响了他接下来拍摄的《悲情城市》和《风柜来的人》。他曾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达了这部文学作品对他的影响,沈从文流淌在作品中那股包容的胸襟,奠定了侯孝贤之后电影创作的基调。“他写的那种悲伤,完全曝露在阳光底下,没有波动……在变动的大时代里,剧烈的生离死别,却像河水涓涓而流。”这好像终于解释了为什么再激烈的情绪在侯孝贤的镜头里都会那么四平八稳,即使是招招致命的武打动作,也因为恰到好处的力道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用力过猛的疼痛。这种“稳”,用侯孝贤自己的话来说,是他拍摄电影的底子。“技术的东西其实很容易,但技术的源头其实还是一个人的底蕴,就是你怎么看这个世界,怎么看人。”

经过18部电影的“洗礼”,侯孝贤才终于敢把自己的武侠世界搬上大银幕。无论观众理解与否,他都已经成功地用《刺客聂隐娘》证明了,曾经的“草莽少年”已成为“一代侠客”,无论是在镜头里,还是现实中。

猜你喜欢

聂隐娘张震侯孝贤
“宿主”与“蛔虫”
致命的暗喻
从唐传奇到电影的文本变迁
论程砚秋的“侠女”情结
侯孝贤的蚂蚁爬到戛纳
《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校园记忆恐怖来袭
《刺客聂隐娘》凝望大师的侠义
以刀会友
致命的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