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会文:互联网+浪潮下的城市产业发展
2015-09-04陈桂龙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4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包括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新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
据赛迪调研显示,目前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城市和47%的县级城市都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的提出,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全等诸多智慧产业与两化融合结合起来,为当前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就中国互联网+浪潮下的城市产业发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程应该对大众开放,吸收大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是为市民服务的,市民和公众最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智慧生活和什么样的智慧城市,他最了解智慧城市入口应该怎样设计,城市哪个地方安全,哪个地方有隐患,传感器和摄像头应该怎样布置。对于这些问题,很多管理者还不一定很清楚的时候,我们的市民已经很清楚了。”樊会文说,应该让市民参与设计智慧城市,正像我们现在工业当中让市民来参与设计产品、消费品一样,市民最清楚消费品是什么样。因此,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改变过去市长规划,各部门决定,大家建设的模式。
樊会文表示,聪明才智往往隐藏在民众当中,我们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发现,很多天才隐藏在民众当中,没有互联网我们发现不了他们,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会展现出来。所以,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需要有一个大众参与的平台。以前没有互联网,我们是小范围征求意见,开一些听证会,也有一些民众参加,范围很小。现在,互联网已经普及,全民参与互联网讨论不存在任何问题。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和现在的产业互联网+的应用一样,采取大众创新、万众参与的模式,也要有众筹、众创、众需、众包这样的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并不是建设,而是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是核心,当然也要建设。建设的含义是尽可能的应用好。能不能做到不建设而应用?完全可以做到。互联网上有很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非常廉价,甚至是免费提供。”樊会文表示,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很重要。
比如智慧医疗,一个城市在规划建设时,在这个城市你的卡是通的,到另外一个城市发现你的卡是不通的。同样我们的地理位置服务,我们的生活服务,在一个城市范围内是通的,你还得买另一个城市的。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尽可能应用第三方的专业服务,用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互联网完全支持远程信息平台。
“利用第三方专业平台,相关部门要做的是开放数据,包括医疗数据、城市交通数据、教育数据等。”
智慧城市需要智慧产业的提升,智慧产业的发展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充分必要的条件。“我们经常强调利用市场机制,要采用PPP模式,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按照产业运作的模式,按照市场机制的方式来建设智慧城市。”樊会文认为,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或者是任何一个服务行业,都要改造,都要社会化。比如制造业,不可能每个城市都生产家用电器,都生产汽车,它形成智慧化应用的是另外的产业。
有一些产业,如都市产业、生活服务业,哪个城市都有,给我们提供服务的正是这些企业,他们的运作模式、管理模式,只要是智慧化的,这个城市享受的就是智慧。
相反,如果这些产业落后,我们去投资,建成这样那样的信息系统,整个社会提供的产业服务仍然是传统模式,这样的城市最多是一个小范围的智慧,整个社会并没有大的智慧。
“每个城市必须注重培养本地的智慧产业,注重本地传统产业的智慧化。只有建立在智慧产业基础上的智慧城市,才是健康、可持续、高效率的城市。”樊会文表示。
樊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