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建设与智慧城市内涵

2015-09-04陈桂龙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城镇化智慧生活

文|本刊记者 陈桂龙

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城镇化建设是拉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智慧城市建设是能否实现城镇化有效管理、科学管理、创造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活方式,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有在动态中不断满足和提高居住、工作、交流、休闲的城市最基本功能的质量,才能体现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

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要义

蒋宏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城镇化建设核心要义是什么?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研究院蒋宏教授有自己的观点:城镇化将有助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包括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等;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包括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新型城市建设,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注重人文城市建设等;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包括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包括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包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等。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因此,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今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彼此相辅相成。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承载工业化、信息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发展空间,同时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从全球视角而言拉动经济有三个支柱:第一增加投资,第二,积极出口,第三扩大内需。显然,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因为,投入城镇化的基本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有助于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和服务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传统农业占比比较高、工业化还在建设进程中、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因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城镇化所带动的城市规模经济与产业结构具有相关性,从全球经济的一般规律而言,工业制造业及其效益与城市经济规模成倒U关系,即在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制造业及其效益随着城市规模经济增大而提升,城市规模经济到了一定阶段制造业及其效益的比重就会随着城市规模经济的增大而下降。其启示有三:第一,城镇化初期,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粗放型劳动力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与城市起步相适应的制造业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以解决生产和就业问题。第二,城镇化成长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及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粗放型制造业的成本、压力和成长空间受到限制,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第三,城镇化成熟期,只有与不断发展的城市规模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和效益,才能维持城市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当城市规模经济达到一定水平,二、三产业的比例会发生根本变化,但制造业会朝着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智造产业方向集聚、服务业会朝着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现代服务业方向发展、以时尚休闲娱乐体育艺术为主的都市型产业会向大文化产业靠近。

智慧城市的价值与内涵

“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现代化的智慧城市的发展。”蒋宏说,智慧城市首先是建立在高度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基础上,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数字化管理,包括数字采集、挖掘、分析、传递、应用等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作用和影响。无论是在生产方还是用户方,无论是在供货方还是在客户端,无论是在管理方还是在被管理方,智慧城市意味着将“根据终端需求——通过人工智能平台的采集、制造、控制与传递‘信息、质、能’——供给并满足终端需求”的过程融入城市建设、经营、生活与发展中。从宏观上讲,使城市的规划、管理、运行更加科学、有效;从微观上讲,使城市生活的每个毛细血管的血氧供应、血液流动、新陈代谢更加精准、流畅和有质量。

首先,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对像化所涉及的应该关系到城市人的工作、居住、交流、休闲等四个城市基本功能方面。

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所对应的是公共基础设施,以及与城市正常运行相关的数据集成、分析、管理和治理平台。

第三,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模块化布局、系统化建设、综合化治理。智慧城市不仅仅在于理念层面,更在于实践应用层面。微观到人的个体生活健康指标和家庭生活及其服务与护理,中观到社区、行业、企事业、商业等工作、交流、生活的城市经济生活操作层;宏观到城市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相关联的城市立体交通系统、供电供水供气系统、垃圾处理排污系统、教科文卫体文化娱乐系统,以及农产品、工业用品、商业用品、消费支付系统等产业链、供应链等物联系统等等。

第四,智慧城市使合理配置城镇化土地资源,市场化安置创新企业工作空间和创业人员安居空间提供低成本、便利的工作生活条件成为可能,也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提供机遇。

“通过城市经济、生活运行的智能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精准制造,使城市的人财物等社会资源实现按需配置、个性化服务、安全有效管理。”蒋宏表示。

智慧城市将“互联网+”成为城市新生态、新业态、新经济、新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技术的普及,及其相关平台进入门槛的降低,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为城市资源整合、能力配置、内需拉动奠定了基础。”蒋宏分析。

首先,中国制造业2050计划,将工业4.0即互联网+工业+制造推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互联网+”时代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城市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万众创新创业方式的转变增添了活力,也为创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智慧城市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未来城市的一种运行常态、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模式。互联网+工业制造+信息化的融合、互联网+工业制造+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互联网+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业的融合、互联网+产城+综合治理的融合、互联网+文化产业+闲暇生活的融合,互联网+健康产业+老龄化社会服务融合、互联网+商业+物流的融合等,将会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当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具体表现在创新引领指标、生产质量效益指标、生态环境指标、身心健康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公共服务指标等内涵建设上。同时,还应当十分重视互联网信息时代,由于数据采集、挖掘、分析、传播的敏感性,还应当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制充分保护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使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健康发展,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梦想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城镇化智慧生活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生活感悟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有智慧的羊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