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信息惠民
2015-09-04
建成后的兰州市数据中心将是未来兰州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基础,将达成“大资源、大数据、大协同、大服务”的目标。
为了落实兰州“十二五”规划要求,创建兰州信息惠民国家重点城市,更好的服务兰州市区域经济发展、完善政务管理,增强民生领域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完成兰州市从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迈进的目标,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兰州市数据中心项目。
兰州市数据中心项目以围绕建设“数字兰州”的四大战略基础性信息资源库为核心(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全面整合市政府内各独立、分散的应用系统内数据,建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处理和应用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和深入应用,搭建满足政务信息资源存储、传输、交换、应用、安全管理的运行支撑环境,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利用,满足政府办公、行业应用、政府决策、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应用的需要,加快数字兰州建设的进程。
项目建设内容
兰州市数据中心的建设是硬件、软件、数据、专业知识和平台服务的组合,具体包括信息资源库、管理服务平台、支撑环境、示范应用等四方面建设内容。
信息资源库建设。信息资源库建设包括:综合采集、梳理、交换、整合、建立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库,具体包括人口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
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包括:信息资源门户、数据管理平台、运行支撑平台、二次开发服务平台。
支撑环境建设。支撑环境建设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构建基础软硬件环境,是数据和应用的关键承载;软硬件设备和网络建设,将根据建设方案,通过政府招标方式统一采购,满足应用需求。
兰州市数据中心采用云计算这一新模式为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信息资源,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投入、节能减排、降低运维风险与成本,较高的弹性扩展能力非常适应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平滑扩容。
示范应用建设。示范应用建设包括:基于兰州市数据中心的服务平台建设了领导辅助决策应用系统、人口统计分析应用系统。
其次,对于目前绩效管理机构也需要进行必要完善,促使医院绩效管理机制趋于健全、完善,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以及机构,对于医院健康以及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建立申诉制度,如果出现不公平情况应当有效处理,促使考核更加公正、公平。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当中应当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应当给予绩效管理部门一定数据支持,这样绩效管理就可以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做出正确以及科学考核,另外其他部门需要制定出合理年度计划,然后交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汇总,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项目建设成果
兰州市数据中心作为兰州市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亮点工程,总投资金额超过5700万元人民币,涉及的委办局众多、重要数据量大,涉及的大量的最新技术,涉及的施工单位多。兰州市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以四大基础信息库建设为核心,初步实现了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定期数据交换更新机制,提供了基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为全市域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平台,提高了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打破了当前信息孤岛现状,满足了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共享的迫切需求。
兰州市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完成了信息资源门户、人口统计分析示范应用系统、领导辅助决策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二次开发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的软件开发工作,完成了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信息库的建设与数据梳理、建库,兰州市全市域28家委办局数据交换入库工作。根据不同委办局的不同数据需求,完成了10余家委办局数据服务支持工作。实现了全市域数据资源整合、开展数据共享、支持全市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项目建设具体成果如下:
基础软硬件平台搭建。通过设备到货验收、基础软硬件集成、云平台部署实施多个环节,数据中心完成集中式云管理环境搭建,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资源汇集成资源池,支持用户随需即取的方式获取到云平台和虚拟化平台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成为西北第一家由政府牵头采用新一代的云计算方式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项目启动及资源梳理。通过两次召开资源梳理协调会,现场向59家单位下发调研表,并分别对28家单位进行现场走访调研,共回收365份调研表,最终形成28份信息资源梳理需求报告。
四大基础信息库建库。完成人口基础信息库(91张表、1083个字段、标准代码100项)、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2套坐标系、标准代码1040项),法人基础信息库(51张表、537个字段、标准代码32项)、宏观经济信息库(23张表、267个字段)的设计及建库。同时完成四大库建库规范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
数据协调及入库。与相关单位协调数据交换,已有26家单位提交数据,形成实时、隔天、周、月、季度、半年、年度等更新机制;完成人口库(含流动人口):348万人口数据入库(约3亿2千万条记录);法人库:法人34万数据入库(约186万条记录);宏观经济库:近三年500余项宏观经济指标入库。空间地理信息:入库城建四区1∶500基础地理数据、五区三县1∶2000基础地理数据、专题数据、影像数据等。同时还完成了人口、法人数据空间化处理、空间地理信息城建坐标系、CGS2000坐标系两套坐标系在SUPERMAP、ARCGIS两套平台下共四套数据的配图、切图、服务发布。
平台开发与部署。数据交换平台部署完成,支持相关单位以文件提交、数据库对接、接口查询多种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二次开发平台、信息资源目录平台部署完成,实现资源的注册发布并支持委办局资源申请审批。数据监控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开发部署完成,实现对数据处理全流程监控及全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资源门户开发。信息资源门户作为数据中心对外的窗口及委办局应用的入口,完成了走进数据中心、信息动态、在线信息查询、信息资源目录、数据成果5大栏目的开发,实现了数据中心对外宣传展示以及委办局实时了解数据中心成果并提交资源申请的目标。
对外支持。目前数据中心对外支持工作已通过服务接口、数据交换方式实现对省信息中心、兰州市民卡、市人口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三维项目、视频融合项目数据支持,同期对省工商局、市公安局、市地税局数据支持开始对接沟通过程中。
项目后期规划
对于今后数据中心的未来的运行管理的规划包括如下几点:
1.从政务管理方面,利用信息资源整合推动兰州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利用政务公开的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信息增值服务,必将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在后期的兰州数据中心项目中,兰州将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特色,为兰州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
进一步整合“条块”孤岛。目前中央各部门自上而下的纵向专网“条线系统”,与地方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块状系统”,还属于相对封闭的信息孤岛。兰州将加大力度,整合条块,打通共享,进一步提高政府各机构的协同办公效率和为民办事效率,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具体而言,依托兰州数据中心,进一步推动节约政府投资、加强市场监管,从而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区域化管理。
继续扩大数据的覆盖范围。打造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后期会重点整合下属区县,乡镇,直至乡村等级别的政务数据。为各委办局提供信息服务的建设上,分步骤、分阶段开展智慧食药监、智慧环保、行业诚信等行业应用的推广。
重点建设网络信息公开、网上事项办理、便民信息服务、电子监察于一体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兰州数据中心构建了兰州政务服务的大数据时代,提供专业的运维服务,运营服务。
2.从技术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升数据中心服务质量和效率。
兰州数据中心的建设已经具备了大数据的雏形,从国内外政府信息化运营的实践探索来看,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提供行业、经济、公众行为、城市运行的动态趋势,是大数据运营的热点方向。
利用大数据的融合,提供综合性,跨行业的数据服务。比如:向交通卫生部门提供人口流动信息,为政府招投标提供竞标企业的征信报告,为商业选址提供权威的周边人口和基础设施报告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积极探索的为公众服务的亮点,这些探索也将推动公众服务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挖掘数据价值,为公众提供手机端实施信息服务。首先采集政府部门、市民、互联网等渠道的数据。第二分析相关性,通过研究历史数据、相邻数据的相互关联找对关系,建立相关性数据模型。第三进行科学预测、使用、防范和应用。例如为公众提供实时天气情况,公交信息,政府政策,水电煤气账单等,并提供专业化的意见和建议。将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通过视频、二维码、手机端等物联网信息的整合,结合兰州市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实现社区治安、公共预警、综合治税、食药监管、交通运输等大数据应用的全面覆盖、动态跟踪、信息共享、功能齐全,建立大数据综合服务体系,构建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3.在社会服务创新方面,积极创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方式。
兰州数据中心的一期建设重点完成了数据基础和平台基础。下一步将利用社会化专业力量,创新经营模式,实现公众的信息化的深度服务。
整合运营商、网络电视等服务渠道,为公众主动推送政府的决策信息,让公众参与到政府的决策当中, 进一步增强政府与社会、老百姓直接的双向互动、同步交流。
整合行业服务力量,为公众量身打造定制信息服务,不断拓展个性化服务,实现政府、企业、公众的多赢局面。例如,为刚毕业的学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为刚当父母的市民服务提供接种疫苗信息,提供孩子上学信息;从服务模式的创新上,将探索全新模式。例如:通过政务数据的特许经营,为政府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的同时,为公众或其他企业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在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同时,为政府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