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言大义 引领思想——以《聊城日报》“微论语”栏目为例

2015-09-03朱海波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聊城党报论语

□朱海波

(聊城日报社,山东 聊城 252000)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方向,是宣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解疑释惑、回应群众重大关切的重要方式。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加强党报评论不仅是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提高话语权的需要,也是提升党报竞争力、打造主流媒体的需要。聊城日报社一贯重视评论的重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又与时俱进,于2015年3月份创办了一档全新的评论栏目——“微论语”。

“全新”二字有着不同的解读:一是特点新,“微论语”的“微”字不光指篇幅短小,更指微言大义,“主题大、角度小、语言活、挖掘深、篇幅短”是栏目的特点。二是队伍新,与其他报社只有一两个评论人员不同,我们成立了由十多人组成的跨部室的评论小组,评论小组是一个开放的组织,不能胜任者自动淘汰。三是面貌新,“微论语”栏目每天一期,风雨无阻,在《聊城日报》第一版刊发,至今已发表150多篇评论,形成了舆论强势。

这一栏目获得了读者的青睐,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表扬,栏目开办不到两周,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就给予较高评价,“这个栏目办的好,很及时,评论有深度”,此后,又多次表扬。二是群众反响好、关注度高,读者纷纷建言,基层通讯员投稿积极性一直很高,并以能在此栏目发表评论为荣。

作为“微论语”专栏的主要策划者和参与者,笔者结合专栏的开办和建设情况,谈谈对办好党报评论专栏的粗浅认识。

理论的高度

评论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党报评论不同于其他评论,这两个“不同”就体现在党报评论的理论性高上。理论是“矢”,现实的问题是“的”,只有理论性强才能一针见血、有的放矢,否则就只能说空话;只有具备了理论的高度,才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具备宏大的视野而不是就事论事。

较高的理论素养需要长期学习才能得来,这就是培养优秀的评论员比培养优秀的记者更难的原因。我们不求近效,坚持把学习放到第一位,不懈怠、不松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各级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等。我们要求大家每天关注《人民日报》,定期学习《求是》《半月谈》等杂志的相关文章;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业务交流会,共同学习重点篇目、交流学习心得。评论小组的成员都建立了两个文件夹:一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二是各级媒体的重要评论文章,经常翻看、学习。截至9月底,我们已召开业务研讨会13次,搜集、整理、存储的重点理论篇目达120多篇。

2015年8月份,聊城召开具有重大意义的十二届八次全会,对当前和今后的跨越发展做了科学规划和战略部署,我们除做好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常规宣传外,又在“微论语”专栏发表了《抓作风正当时》《以群众满意为最高尺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等29篇小评论,化大为小、化重为轻,让读者在一个个小评论中对全委会精神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效果很好。

思想的深度

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大凡一个热点问题出现后,总会有林林总总的声音,在众声嘈杂中,党报评论要一锤定音,起到醒脑、安神的功效。这种功夫源于评论人员思想的深邃,如果大脑一片空白,那就只会人云亦云,不会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当然也提不出振聋发聩的观点来。

所以,评论小组除了学习政治理论、研究业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类专门知识。有人说,记者是杂家、是通才、是“吃百家饭”的,评论员队伍更应如此。我们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书的种类五花八门,基本上按自己的兴趣来,如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人物传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地方研究、宏观经济分析等。当然,评论小组也列了一些必读书目。为方便阅读,报社为每个部室订阅了报刊杂志,根据大家的建议充实、丰富了阅览室,增加了40多种报刊。我们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方便大家及时推荐好书目、分享新观点。我们要求大家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并写出心得,评论小组的成员每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笔记。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经过半年的坚持,大家普遍感到肚子里有货了,大家越来越气定神闲,写起评论来也游刃有余,不再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了。

民生的温度

评论只有走出书斋,走进基层,才能鲜活生动、激情澎湃;字里行间只有洋溢着民生温度、体现着人文关怀,才能吸引人。“微论语”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不光关注大事和中心工作,更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热点。

为避免纸上谈兵,我们建立了评论员联系点制度,这些联系点有的是一个村庄、有的是一个企业、有的是一个街道。我们规定,采访必须是蹲点式、体验式的,不能浮光掠影,更不能电话采访,评论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我们把每次采访的时间、写的评论都记录在案,防止走过场。半年来,集中采访进行了12次,自由采访更多,通过采访,大家真切地了解到社会现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宏观政策有了更形象、更具体、更准确的了解,写出了《民声还需悄悄听》《抓住“关键少数”》《戒不在状态》等脍炙人口的评论,把“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国卫生城市复审、国家海河流域迎检等大主题化解到一篇篇小评论中。这些评论从鲜活事例入手,以小见大,有理有据,做到了小而重、小而精、小而耐人寻味,更有地方特色、更有个性化语言,因接地气、文风新,大受欢迎。

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和民生的温度,撑起了“微论语”栏目的三维空间,让党报评论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可亲可近。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从“微论语”栏目看,学而时习之,更能“提高”之。■

猜你喜欢

聊城党报论语
如何读懂《论语》?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