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短古诗文当堂成诵“五法”

2015-09-02王隐

甘肃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五法背诵古诗文

王隐

【关键词】 古诗文;背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92—01

笔者在长期文言文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手段加强诵读教学,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诵读经典的热情,促使学生对精短的文言文当堂成诵。从表面上看,这样的方法固然有死记硬背的因素,看似笨拙,实则巧妙,颇有一定的收获。

一、教师示范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教师应身先士卒,做好榜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使学生深受感染,营造良好的背诵氛围。尤其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教师的示范性吟咏诵读是引领学生开启文本之门的钥匙。

其次,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感性依据。即使有的教师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很标准,但只要用心动情地范读,同样能博得学生的喝彩。学生折服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易于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

再次,名家的朗诵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学生容易受感染。教师可有选择性播放一些名家朗诵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从朗诵家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模仿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再通过教师的点拨和鼓励,逐渐培养自觉的诵读习惯,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二、师生共背法

上课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正音断句,顺畅朗读。起初读慢一些,字音要读准确,停顿要划分恰当。第二步,让学生结合注释读懂文章的大意,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诵读节奏,揣摩语气,感情朗读。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或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人物的音容笑貌、事件的来龙去脉。第四步,师生互背,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揣摩作者和文章中的形象,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把握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意图,获得理性的审美感受以及对文化的体认,开阔视野,陶冶心灵,提高课堂效率。

三、配乐诵读法

古诗词所特有的音韵美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充分彰显出来。教师或利用跟课文相关音频资料作为背景音乐,迫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曲调吟诵链接课文内容,沉浸在诗歌“美”的意境中。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备课时教师把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预设为背景音乐,因为这首曲子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湘江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家乡明天激情满怀的美好憧憬,展现了一幅碧波滚滚、烟雾缭绕的湘江美景,乐曲以其鲜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色,时而跌宕激情,时而流畅如歌。上课时播放描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幻灯片,音乐一播出即刻吸引了全体学生,他们像一个个朗诵家,声情并茂地背读课文。

为了表达韩愈在《马说》中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教师选择了筝箫合奏曲《渔樵问答》,借乐曲对答式的旋律在优美清逸的气氛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直观配画法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其实,初中古诗文中也不乏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品。上课时,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之后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直观的画面表现诗的内容。很多学生有不错的美术基础,非常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把对美术的喜爱迁移到语文学习中,他们自发地挖掘诗歌意境,带着自己审美特点的精采纷呈的作品纷纷涌现。这是几种手段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个。借助直观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和欣赏者自身的主观体悟,诗歌的意境被大大地丰富了。

五、角色演读法

在教学中,我有时会采用分角色读,让学生选择自己爱读的角色,使他们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如教学《唐雎不辱使命》一课,让他们根据角色台词链接课文内容,绘声绘色地朗读,何愁学生背不会课文。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五法背诵古诗文
因式分解五法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朗读与背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五法解一道高考选做题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