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分析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2015-09-02牛贵定
牛贵定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分析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53—01
由于高考数学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这就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试卷的题型更新,更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立足新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内涵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课本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巧妙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进而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获得发展。当然,立足新教材,也不能完全局限于新教材,有些地方需要适当进行补充,还要善于从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重视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栏目,提升解题能力
新教材中设置了“思考”与“探索”栏目,这是新、旧教材较明显的一个区别。新教材中的“思考”与“探索”栏目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专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刻地探讨,各抒己见,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设计“思考”与“探索”类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通性通法教学,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于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及时概括并灵活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淡化特殊技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尤其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中的应用题尤其突出考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正确快速解决它的前提。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进行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同时要对应用题进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并最终合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师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它更加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失分率较高。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
六、重视解题方法的回顾,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解题过程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及时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加以掌握,最终能将它们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去。
七、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是课前要预习,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高中课堂容量比初中要大,难度也大。因此,预习中发现难点,以便听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课至关重要。同时,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二是听课过程中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三是课后做好复习与小结。包括课后及时复习、单元复习及单元小结、章节小结。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