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基于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的探析

2015-09-01封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层次思辨能力培养

封杰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710077)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基于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的探析

封杰

(西安外事学院,西安710077)

摘要:从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出发,基于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探讨英语精读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并对该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刻的反思,旨在为建立以思辨为导向的技能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英语精读;思辨能力;培养;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8-0150-0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8.067

收稿日期:2015-06-01

基金项目:2014年度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专项项目)“陕西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14JK209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封杰(1981—),女,陕西西安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近年来,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英语专业教学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建立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精读课程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为指导,分析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并以邹为诚《综合英语教程1》中课文“美国房屋与传统中国房屋”[1]为例,阐释该课程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与策略,以期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

一、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

1956年,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细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2]。以此为基础,以安德森为首的专家小组对布卢姆的分类法进行了修订,于2001年把认知技能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维度[2]。记忆是指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有关信息,包括再认与回忆两个亚类。理解是指从口头、书面或图形等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细分为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七个亚类。应用是指在给定的情形中对知识的运用,包括执行和实施两个亚类。分析是将材料按其构成成分分解,确定部分之间的关系,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标,包括区分、组织以及归属过程。评价指依照标准对所给资料做出正确判断,包括核查与评判过程。创造是指将要素加以组织,形成功能性的整体,或将要素重新组成新的模式或结构,包括生成、计划以及建构三个亚类[3]。按照此分类,反思英语精读课程教学,不难看出,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都是在语言的记忆、理解与应用层面展开的。而思辨能力主要体现在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上。对于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课程的教学应跨越基础技能的培养,关注阅读教学的“人文关怀”。

二、在“英语精读”课程中培养思辨能力

加拿大批判思维专家戴维·希契柯克指出,教育领域融入思维培养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独立教学模式,即通过开设单独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开展教学;另一种是融合模式,即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4]。笔者认为融合模式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上更具有操作性。下面以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为指导,以课文“美国房屋与传统中国房屋”的教学为例,探讨精读课程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

1.记忆与理解层次教学

阅读课程教学中,记忆与理解层次的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以所选课文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指导学生自学、记忆本篇课文的核心词汇,如:隐私、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等。教师也要求学生联系背景内容,解释这些词的文化内涵。为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笔者设计一系列问题,譬如:(1)观察两

幅图画,找出美国房屋与传统中国房屋在外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2)依照本文内容,美国房屋与传统中国房屋的区别是什么?(3)根据课文描述,勾勒出中国传统房屋的内部布局图。

其中,问题(1)的设置,通过对图片的直接感知,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预设。通过两类房屋的对比,学生意识到美国房屋四周很少有高墙;而中国传统房屋四周高墙竖立。问题(2)的设置基于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学生能把握两种房屋在外部结构和内部布局方面的不同。尤其,两种房屋对居住者隐私的保护引起了学生的关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到美国房屋内部注重个人隐私;而传统中国房屋内部很少有隐私而言。问题(3)要求学生勾画出传统中国房屋的内部布局图。从其布局图来看,学生了解了中国房屋内部的“线型布局”,学生从房屋居住者身份得出结论:传统中国房屋内部等级分明。通过以上问题,从记忆与理解层面,笔者帮助学生对所学文本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并对其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应用与分析层次教学

精读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第二个层次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以及分析。以例文的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以下论题:(1)你是否见过中国农村的“影壁”?其作用是什么?(2)你的情书有没有被父母阅读的经历?(3)依照课文,能否推断出美国房屋与传统中国房屋是如何保护居住者隐私的?(4)日常生活中,美国人与中国人对隐私的保护有哪些不同?

其中,问题(1)(2)的设置属于应用教学层次,笔者将文本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发学生思考,加强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问题(1)中对中国农村“影壁”的思考,使学生意识到影壁对居住者的保护;问题(2)的案例分析旨在说明中国家庭内部对于成员隐私保护并不非常关注。问题(3)的设置属于分析教学层次,笔者要求学生分析两种房屋对家庭成员隐私保护的不同方式。学生得出结论:美国房屋外部靠篱笆、窗帘保护主人隐私,内部靠“私人化空间”保护居住者隐私;传统中国房屋外部靠高墙、影壁保护居住者隐私,内部除非夫妻的异性外,并不强调家庭成员间界限分明。问题(4)是应用与分析教学的结合。本问题升华到日常生活中中国人与美国人如何保护隐私。通过讨论,可以看出:中国人是通过“墙”来保护隐私的;而美国人是通过“空间”来维护隐私的。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从应用与分析层面,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评价与创造层次教学

精读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对所学内容的评价以及再创造。以所选文本的教学为例,笔者试问:(1)你是否认为作者对美国房屋和传统中国房屋的比较真实有效?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房屋有什么样的特点?(2)假如让你选择,你会较喜欢住在美国房屋还是传统中国房屋内呢?其中,第一个问题属于典型的评价型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搬进了高楼大厦,意识到了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集体主义文化特征,中国房屋内部与美国房屋内部的隐私保护不尽相同。中国家庭内部的“其乐融融”与成员之间的“个人隐私”会同时并存。而第二个问题属于创造型问题,给予学生真实的场景,让其选择“与外界几乎没有隔离,而房间内部界限分明的”美国房屋,亦或是“外部有高墙、大门隔离,内部没有任何家庭界限的”传统中国房屋。这个问题的设置,使很多学生都很难选择。其实,笔者只是想告诉学生两种房屋有其各自的特点,其背后反映了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从而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层面得以提升。

三、对“英语精读”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反思

综上所述,“英语精读”教学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良好平台。在该课程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五点:第一,转变教学观念。该课程虽是传统专业技能课程,但思辨能力的培养为其增添了新内容,其课程的测试不应只是对学生阅读的考察,更应关注学生分析、讨论相关内容的能力。第二,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技能课程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重复、复习与再现能力,并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反思、创造性写作等提高自身思辨能力。第三,创造积极的思辨环境。传统的阅读教学大多是教师的“满堂灌”,忽略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这一心理特点。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愉悦、轻松、合作、启发式的学习空间,鼓励其对问题的思考。第四,加强教师自身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思辨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对所读文本有自己的分析、判断、阐释等能力。第五,多层次思辨能力培养策略并用。精读课程中思辨能力培养的问题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问题的设置,可能包括认知层面的几个层次的培养,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处理。

四、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肩负着跨文化交流使者的重任,因此,提升其跨文化教育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英语精读课程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是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通识教育的本质。思辨能力作为学生终生可迁移的力量,也会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职业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邹为诚.综合英语教程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莉文,李养龙.高考英语写作试题研究及其改革路径探索——基于布卢姆—安德森认知能力模型的探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

[3]吴红耘.修订的布卢姆目标分类与加涅和安德森学习结果分类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9,(4).

[4]胡雅莉.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层次思辨能力培养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