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网融合要从观念内容技术经营上破障闯关

2015-08-31王振荣

新媒体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报纸传统媒体融合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7-0053-02

作者简介:王振荣,工作单位为榆林日报。

传统报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新兴媒体风起云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媒体格局深刻变化。面对这一风生水起的媒体业态,以党报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理应顺应变革,着力从思想观念、内容融合、技术支撑、经营机制四大关隘上寻找突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新媒体,破解媒体融合发展命题,适应新挑战,有效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守住主流媒体这一方阵地。

1 用开放姿态拥抱读者用户

报网融合发展,说到底要思想观念转变和先行。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借力于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以党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来说,关键是要有改革气魄和破冰闯关勇气。

从媒介业态上看,新媒体传播方式带来读者对象的深刻变化,今天的媒体对读者用户,黏沾度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播随着读者用户走,读者用户在哪儿,传播就应该在哪儿”。

报纸是办给读者的。一张报纸若没有读者,就不会有市场份额、影响力和存在意义。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要强化产品(新闻作品)定位和有“无处不在”的读者用户意识。要强调把关人作为产品经理的角色,传递好的读者用户体验,使所办的媒体既服务党委政府和把握导向性与指导性,又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体现新闻性与服务性,这一点最重要。

媒体的融合,要对社会话语体系消解与重构。传统媒体要担当好传递主流声音、宣传思想文化真谛的角色,就必须融合新媒体移动化、视频化和社交化传播功能,用开放姿态拥抱读者用户,将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转化为“个性化消费”和“分众化传播”,实现与读者用户“共享、互动、共赢”。

2 办有表情会讲故事的媒体

传媒变革,内容融合是根本。传统媒体重要的是抓好“内容生产”。要不忘崇尚“内容为王”和“独家报道”的“王牌招数”。要克服长期形成的“公文纸”风格,将报纸办成“思想报、观点报、信息报、解读报和价值报”。内容要“找故事、讲故事、讲好故事”。报纸的脉络与读者的脉搏一起跳动,报纸的表情呈现党和人民的意愿。新媒体时代,最新的新闻永远在网上,报纸现在仅仅是一种信息传播形态,不再是新闻纸了。所以,报纸要有影响力,就必须追求报道的故事性、可读性和发掘“独家报道”,并将故事讲精彩,讲精悍,讲生动,讲活泼,使读者受众用户“看得见,记得住”。

要同步抓好内容融合传播。近几年,国内一些纸媒经营不容乐观。据世纪华文对全国70个城市报纸零售终端的持续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的报纸零售额比2013年下滑30.5%。央视CTR媒介智讯发布的数据显示出,2014年1-11月,传统媒体广告市场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报刊广告下滑17.7%,成为传统媒体广告经营极其困难的一年。面对冲击,传统纸媒要用融合的理念引导内容生产方式转变,整合形成由报纸、网络、手机报、微信、微博群和移动客户端等传播形态,使内容传播多样化、传播效应最优化,形成具有影响力和名副其实的主流媒体。

3 建共享有特色的技术平台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挑战。今天的媒体的特色化,不仅是传统媒体持有的“内容为王”,也绝非一厢情愿地认为的融合仍然是个内容分发的渠道和平台,而是用互联网思维,从读者用户需求角度入手,融入内容生产,制定专属信息产品并提供个性化体验。面对报纸读者收窄,发行量减少,广告下滑的生存发展困扰,必须利用网络媒体碎片化、个性化、群落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以技术为强力支撑,通过建设“服务中心”和“中央信息厨房”,构建起适应移动终端的全媒体生产,优化采编流程,打通新旧媒体的采编力量,通过报道技术及资源共享渠道,实现话语体系融合共生。

从国内看,许多媒体在融合发展上,正瞄准技术前沿,发掘“本地化”价值,提升原有平台,对微博、微信等优化升级,丰富信息内容,完善服务功能,使用户更好地体验和更忠实地使用。同时,开发建设各具特色的视频与客户端,用自身品牌栏目聚合用户资源,扩大覆盖面与影响力。这些值得许多媒体借鉴。

报网融合也对报业及记者提出新的要求。媒体团队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发现用户,服务用户,进行精准化的内容生产和渗透式的作业,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要求,担当主流媒体的责任。记者也不再是单一给报纸供稿,而是对报道事件要全方位考虑,成为给全媒体供内容的“多面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记者编辑及从业者,也必须“技术升级”,跟上报网融合步伐。

4 走市场化的经营管理路子

传统媒体在变革中面临诸多挑战,最突出、最迫切的是应完善和变革日渐落后的事业管理体制,实现体制机制的“范式转换”。要下勇气消弭在这种体制机制下形成的故步自封的滞后与阻碍,用市场化机制配置新媒体资源,按照新媒体生产进行产业链运作与元素搭配,凤凰涅槃般地走现代传媒业路子,否则,媒体融合没有出路。

适应媒体新变化和走出新路。传统媒体决策层要在顶层设计上有包容性,管理层应“下大棋”,为媒体融合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敢于探索实行“资本+融媒体”的龙虎模式,创新融资政策,借力于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本,加速新媒体项目的孵化,当文化体制改革的探路者。要切实推进媒体管理架构变革,采取扁平结构模式,建立完善大采访部、大编辑部和统一的编辑出版管理机制。要鼓励媒体内部“创业、创新”,将新媒体业务纳入重点绩效考核,将记者编辑考评向新媒体人才倾斜,引导人才向新媒体转型。

网络无远弗届。总之,面对今天日新月异的传媒,谁会在融合中突破囿限,“欲火重生”,谁就会赢得先机,傲视众侪辈,荣当领头羊。

猜你喜欢

报纸传统媒体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