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中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5-08-30李霞赵芳

乡音 2015年8期
关键词:舞蹈中学艺术

文李霞 赵芳

乡村中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文李霞 赵芳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在现行中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已在城市中学得到相当程度的普及。但在农村,由于受观念、环境以及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学舞蹈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得不到有效地发展,成为农村中学教育中的短板。

一、乡村中学开展舞蹈教育的价值和必要性

(一)全面提升乡村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相比城市中学生,由于受教育资源环境所限,乡村中学生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而舞蹈教育对提升农村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不断促进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的需要。河北省素有北方汉族民间歌舞之乡的美誉,包括徐水狮子舞、唐山地秧歌等达146种,蕴藏丰富,绚丽多姿,其中不乏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乡村舞蹈教育,培养舞蹈艺术传承人,有助于对我省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和传承,并得以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新的发展。

(三)加快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乡村中学舞蹈教育能够为农村提供更多的文化基础人才,营造浓厚艺术氛围,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二、关于开展农村中学舞蹈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农村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各级政府及教育机构要从自身做起,加强修养、改变观念,充分认识舞蹈教育对青少年德育和美育的作用,把舞蹈教育从现行文化课余活动的地位上升为全面素质教育和品德修养之必修课,在乡村中学全面实施舞蹈教学工作,在农村青少年中全面普及舞蹈艺术。通过对农村青少年舞蹈艺术的人才和爱好培养,进而全面改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村人民文化艺术修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新时期文化艺术在农村的发展复兴。

(二)筑巢引凤,切实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待遇。乡村教师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编制少,职称评定难,工资水平低,公积金、医疗保险、重大疾病救助等不能保证,配套设施建设难以满足需求等方面,乡村教师流失严重。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6月8日正式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以五年为期,从八个方面支持乡村教师安心从教。建议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计划”安排,制定严谨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突破口,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权益,“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真正支持乡村中学教师队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三)加强培训,提高舞蹈教师专业素质。舞蹈教育专业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目前乡村中学专业舞蹈教师较少,很多是由音乐教师兼任,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舞蹈学习和训练,不懂得舞蹈的相关知识,更没有舞蹈教学经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中学舞蹈教育发展,相关专业培训工作十分必要。一是走出去。由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乡村中学教师赴相关师范院校、艺术团体进行短期或定期培训,提高专业能力。二是引进来。主动与大中专师范院校联系,作为定点帮扶共建单位,吸引优秀专业教师实习或短期任教,开阔思路,学习教学方法和经验。

(四)增加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舞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对场地和硬件条件要求相对严格,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往往与乡村中学相对短缺的资金形成矛盾,需多方协调解决。一是进一步提高乡村中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现行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年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800元基础上至少再提高50元,并保证足额发放至学校;二是通过县乡教育主管部门呼吁省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推广乡村中学舞蹈教育;三是争取社会金融、企业及慈善机构赞助,丰富乡村青少年文化艺术生活。通过一系列金融“组合拳”,满足乡村中学舞蹈教室、硬件设施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的开支需求。

(五)因地制宜,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教学体系。中学舞蹈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对审美能力和艺术基础的培养,专业性要求相对不是很高。可依据国家标准教学大纲和标准,结合丰富多彩的地方民间舞蹈,适当融入本地艺术元素,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制定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开始,由兴趣小组、选修课入手,逐渐过渡至正规设置课程,以点带面,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由“不知、不懂、不会”逐渐做到“想学、能学、愿学”。

(六)营造氛围,实现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发展。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农村中学可根据本地艺术特点,邀请民间艺术家到校执教,教授本地民族民间舞蹈。同时,学校的专业舞蹈教师也可运用所学专业的舞蹈知识的技能对本地民族民间舞进行改良,从而实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有效传承和再发展。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后,可由学校组织参加一些单位企业的文艺活动或当地节日庆典,营造浓厚的社会艺术氛围,推广舞蹈艺术,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支持,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和条件,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发展。

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厅课题编号:SQ 141081。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舞蹈中学艺术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在多解中学创新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