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2015-08-29张生海付立明马兆
张生海++++++付立明++++++马兆吉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纳入该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术后并发症更低,卧床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高龄;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039-02
股骨粗隆间骨折以老年人群为好发群体,高龄人群通常合并有程度各异的骨质疏松症,因此在轻微外伤影响下有较大几率出现严重粉碎性骨折,其中大部分属于不稳定型骨折[1]。该研究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龄骨折病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方案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60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7.4±7.8)岁;入组患者致伤原因如下:54例为交通意外伤,40例为意外坠跌伤,6例为其他。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常规取健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做一手术切口,使骨折部位、髋关节以及股骨颈显露。首先截断股骨颈并将股骨头取出,然后复位粗隆部骨折,并以铁丝捆绑固定。股骨距以及小粗隆部位骨折应尽量实现解剖复位以及固定处理;大粗隆部位骨折倘若严重粉碎而无法有效固定,则可将较大骨块保留并妥善固定,待置换股骨头并良好复位后将小粉碎骨块切除,缝合骨折远端以及臀中肌断端,从而使臀中肌功能重建。骨折复位固定后于股骨颈处二次截骨,安装人工关节后观察其稳定性以及活动度,确认无异常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关闭。
1.3 疗效评定指标
优:患者骨折愈合,未见髋内翻畸形,行走无痛、无跛行;良:患者骨折愈合,合并髋内翻畸形,但<10°,行走有轻微疼痛或不适;可:患者骨折愈合,髋内翻畸形为10°~25°,行走时有中度疼痛感,无法长距行走;差:患者骨折不愈合或髋内翻畸形>25°,患肢无法负重行走[2]。
1.4 统计方法
该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该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两组术中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同对照组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情况对比(x±s)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3 两组术后卧床时间对比(x±s,周)
注:与对照组相比, ①P<0.05。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 ①P<0.05。
3 讨论
临床对于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的治疗大多遵循如下原则,即在患者全身状况理想的情况下开展积极手术治疗,并以此为首选处理方案,帮助患者早期恢复负重功能并开展床下锻炼,这一治疗原则在目前已被骨科医生所广泛认同[3]。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病率多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其中以老年女性患者最为明显,其骨质疏松症大多较为明显,骨质脆性随之升高,一旦出现骨折,则大部分为Ⅲ或Ⅳ型不稳定骨折,此类骨折难以通过内固定处理实现有效固定和解剖复位,同时骨质把持内固定力度不足,而内固定可靠性在此种情况下也并不确切,因而在术后早期负重以及复健锻炼中经常出现髋内翻以及内固定失效等各类相关并发症[4]。而以往保守治疗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相比较而言,人工关节置换术自上世界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数十年的锤炼与完善其应用逐步纯熟,进而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用于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疗效确切,同时也规避了传统内固定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性,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5]。
人工关节置换术并不会影响骨折愈合过程,因此也避免了因内固定物存在或者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患者手术反应一旦消失,护理人员即可帮助患者利用助行器开展下地负重锻炼活动[6]。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与内固定方式相比,人工关节置换术术中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虽然与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达96%,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同时术后卧床时间仅(4.63±3.84)周,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报道[7~8]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观察组术后可早期负重行走锻炼,因此可较快地恢复肢体功能,或与术前水平接近;而同期对照组负重时间相对较晚,所以肢体功能在术后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恢复,或有所下降,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此可见,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优于内固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临床应予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宁安,郭宏刚.两种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3):1570-1572.
[2] 夏平光,蔡贤华,王庆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AO A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8):2276-2277.
[3] 蒋梁华,李晓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2):143-147.
[4] 袁晓明,姚琦,倪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1):836-839.
[5] 张景林,刘晓龙,杨树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应用评价[J].山东医药,2014,54(17):70-72.
[6] 吴元勇,郭金伟.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1):1243-1244,1247.
[7] 靳艳斌,罗润明,李兵.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加长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78-79.
[8] 王毅鹏,彭丹,彭红春,等.人工关节置换术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26-27.
(收稿日期: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