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联动”推进科技创业
2015-08-28周育刚
周育刚
今日的南京江宁高新园区已云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科技企业,成为南京市最具活力的一块创业富民的热土,越来越多的新“科技小巨龙”在这里诞生。经过多年聚力打造,园区已入驻高校16所,在校师生20余万人,其中“985”、“211”高校4所,占江苏省1/3。
近年来,园区顺应时代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在推动科技园区、大学校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方面创新实践,加快建设全省领先的大学科教创新园区,积极探索大学、园区和社区三者紧密结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径,2013年江宁高新园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火炬计划江宁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为实现新一轮创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区联动”是高新园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有效路径
江宁高新园区通过“三区”齿合式、一体化发展,打破封闭的利益关系,以区域资源聚合和重组,加快科技创业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取得了“1+1+1>3”的叠加效应。
经济实力跨越倍增。江宁高新园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余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已累计引进15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9家,投资总额累计超过50亿美元。
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生命科学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已集聚生命科学类企业200余家,国内抗肿瘤药行业的翘楚奥赛康药业、全球最大的合成基因供应商金斯瑞、国内唯一的异种器官移植中心等一批领军项目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高端智造业优势持续巩固:世界第一风电传动系统制造商南高齿、四大通用轴承制造商舍弗勒、世界传感控制领域巨头霍尼韦尔、过程流量控制领域巨头艾默生等一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的领军企业相继落户,正向产业核心环节加速“冲高”。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南京市雕塑协会、动漫协会等相继入驻,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30.35亿元,预计同比增长可达2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近23%。
驱动效应不断显现。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源作用,以江宁大学城为主体承载空间,大力聚合高校院所和高端研发机构,并积极鼓励驻区规模实力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通过推行“一校一企一产业”的特色模式,与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了大学科技园;作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国内唯一合作伙伴,共建清华大学南京生命科学成果转化基地;与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成了高校31个重点实验平台向企业开放。创新要素的汇聚,对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校地协同创新显现巨大潜力。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加强。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博士后工作站13家,院士工作站4家。注重人才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的引领作用,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大力吸聚高端人才。在创业政策鼓励下,高校涌现出郭宏新等多位“教授董事长”,将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培养出一批高成长知名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全面优化。集总部、研发、孵化、科技创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紫金(方山)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正积极建设,千人之家、江宁高新创意180、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平台建成并投入运作,孵化面积近3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100余家。
进一步推动“三区联动”发展的思考
总体分析,江宁高新园“三区联动”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还面临着资源整合不充分、发展空间利用率不高、产学研互动机制尚未形成等诸多瓶颈,必须打破高新园区、大学校区、公共社区之间的行政界限和地理空间,以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创新资源和空间资源,有效解放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构筑良性互动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构建特色化产业体系上要有新进展。培育壮大生命科学产业。瞄准生命科学领域前沿,争取在生物医药及服务外包、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建立“研发孵化区→中试加速区→产业集聚区”梯度式生命科技创新园,全面完成生命科学加速带中试载体、生命科学创新区孵化器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国际生物医药巨头,大力孵化转化领军人才项目,加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成果转化基地、美资异种器官移植中心、中国核子医疗正电子药物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做优做强高端智造业。以蒂森克虏伯、舍佛勒、南汽、阿文美驰等为支撑,向装备制造产业链高端发展;与南京工程学院共建智能电网创新中心、与金陵科技学院共建软件产业园,加强智能化装备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争取经过三五年努力,使其中1~2个做到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及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高端城市综合体、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和旗舰品牌。
在发挥大学带动区域发展上要有新突破。充分发挥大学校区创新带动作用。支持大学城高校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园区联合设立科研基地,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联合管理机制,定期组织与企业的双向对接会,共同推进大学开放人才资源、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向社会开放,构建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大学”。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载体纽带作用。区校联手建设大学科技园,制定实质性措施鼓励大学城师生开办科技企业,积极打造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完整孵化服务载体,构建“私募投资+专业顾问+市场加速”的服务新模式,建设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种子基地。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承载孕育作用。一方面,强化区域联动发展的土地要素保障,另一方面,建设成为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文化浓厚、创新环境优良的新型人文社区,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
在推动人才引领和科技创业上要有新作为。汇集和丰富各类创新要素。加快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争取到2015年,国家“千人”、省“双创”和市“321计划”人才引进分别达到30人、30人和300人;加快推进紫金特区、生命科学创新园等项目建设,努力建成1~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省市孵化器3~5个,紫金特区、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园载体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坚持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业。借鉴硅谷运营模式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各类基金和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到2015年力争引进各类投资机构30家,资金规模300亿元。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着力建设生命科学产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及高端智造业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科技、金融、技术交易等中介服务平台,联合各方加快建设知识产权战略联盟,构建社会化、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
在幸福乐居生态品质新城建设上要有新形象。加快梅龙湖城市片区开发建设。通过空间的释放和环境的改善,对梅龙湖区域、淳化老集镇和104国道以北200亩湿地公园,整体进行规划设计,实施高水准、高质量开发,着力打造总部、商务、休闲等集聚功能,建成江宁高新园特色名片。全力提升城市环境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绕越、宁杭及104国道沿线、大学城和梅龙湖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塑造崭新、靓丽、洁净、有序的城市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聚焦城市生活品质,围绕地铁、高铁、高速站点,布局建设现代商务综合体,大力推进秦淮源国际化社区、方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市级旅游度假区、高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使高新园整个城市的功能更为完备。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力度。综合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完善环保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河道整治及城市公园、绿色廊道等生态工程建设,支持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以杨柳古村、青龙新村为代表的“五朵金花”,打造环境一流的高科技产业新城区。
(作者系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副区长,中共江宁高新园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许 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