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2015-08-28沈健
沈健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高水平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0%。今后,我省基础教育工作将以省定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为引领,紧紧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解决好布局、公平、质量、队伍、评价、保障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一、优化学校建设布局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推进,科学规划中小学、幼儿园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首先,超前规划新建一批学校和幼儿园。据测算,2014—2018年江苏因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增加的人口约为80万人。同时,近年来我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多,2014年已近100万人。预计短期内我省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将通过科学预测新增适龄学生数量,及早调整学校建设规划,力求满足教育需求;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防止出现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现象,坚决杜绝“上学难”问题。
其次,超前调整学校布局。尽管未来10年我省城镇化率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但仍将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因此,我们将下大力气继续办好农村中小学,特别要办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村小和教学点,对现有农村学校不是简单撤并,而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科学布局。
第三,全力实施好义务教育“改薄”工作。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工程。我们逐校对照现代化学校办学标准,排查薄弱环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实现办学条件“硬实力”提升和办学水平“软实力”加强的目标。在“改薄”过程中,着力解决好办学点条件薄弱、一些县镇学校大班额、部分苏南城区学校生均资源不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难、留守儿童食宿条件差等问题,尤其要把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所有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实现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上新台阶。
二、大力保障教育公平
把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努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包括学校标准化建设、校长教师交流、集团化办学等。一是重点推动校长教师交流,实行定期流动、普遍开展支教、集团内大范围交流、紧缺学科师资走教等。二是积极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有校用”模式,真正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为教师交流创造制度环境。三是建立校长教师交流激励保障机制,更好地解决交流到农村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在上下班交通、周转住房、评优评先、培训深造等方面给予照顾,让参与交流、努力工作的校长教师在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
困难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方面,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和通过转移支付专项支持民办子弟学校限期达标,努力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进一步改善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建立健全住宿费取消后的相关补贴机制,让留守少年儿童住得好、吃得香。对残疾学生给予更多关心,实施好特殊教育发展工程,注重融合教育,帮助残疾学生有尊严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全资助体系,在保证资助覆盖面的同时逐步提高资助标准,决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三、着力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切实转变观念。注重过程管理和服务,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校长教师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不简单以分数论英雄。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人人成才、多样成才观,让家长更多地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能力拓展、素养提升。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把立德树人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形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体育为基、能力为重、全人发展的素质教育实施良好环境。不断创新德育形式,搭建有效载体,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营造更加重视体育和美育的制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结合新形势规范好学校的办学行为。我省“五严”规定实施5年来,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引导学校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加强教师教育。本着满足基础教育需求的原则,合理确定师范生培养规模和结构,扩大面向在职教师的研究生教育规模,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逐步形成以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师教育格局。
优化教师结构。对音体美等紧缺学科师资采取订单式培养,从初中分流一批音体美教师调任到小学,引导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到农村小学支教;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强化农村教师学习培训;采取特殊政策,加快培养男教师,等等。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强化落实5年一周期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改革教师培训内容和方式,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和奖励力度,健全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探索荣誉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有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首要内容,倒逼教师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着力解决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在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前提下,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结构,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不断缩小编内编外幼儿教师的待遇差距,依法为编外聘用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建立编外聘用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同工同酬。
五、完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
考试招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2014年8月,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国家考试招生改革方案,我们也将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努力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严格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学区制,坚持公办学校按学区招生,组织初中与小学9年一贯对口招生。严禁通过考试方式选拔学生,严禁公办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着力控制好义务教育学校的择校率,对各级政府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形成倒逼机制。
加快中考改革步伐。在加大热点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的同时,推行中考和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改变单纯以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探索部分学科多次考试和等级呈现,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按照国家要求完善高考改革方案。推行基于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扩大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与教育部及时沟通衔接,做好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前期准备工作。
健全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基础教育规律的质量评价体系,树立质量多元意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无论对学生个体还是对学校,都要重视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改变单纯强调结果而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引导学校和师生不断发展。
(作者系省教育厅厅长)
责任编辑:张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