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探讨

2015-08-28肖贻杰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保障机制高职学生

【摘要】要推动高职学生创业,就要加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建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从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企业参与高职创业人才培养、改革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创业教育评估、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业能力 保障机制 高职学生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面上一般课题《广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编号:11B01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4-02

当前,创业活动对于促进就业、实现技术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月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要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学生创业既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高职学生创业人数很少,创业成功率偏低。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人员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2%,高职生所占份额更少,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为20%-30%。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的调查报告也显示,目前有创业意图的大学生比例达75.22%,但每年真正去创业的只占1.94%,创业成功率只有1%-5.13%。可见,要真正推动高职学生创业,就要加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要建立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笔者拟从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层面探讨构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目前,政府制定了多项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引导大学生创业。这些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高职学生的创业热情,促进了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但是,政府在引导大学生创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零散、相关政策不配套;缺乏系统的创业平台;创业政策执行还不够到位,高职学生创业活动难以真正享受到相关政策的扶持。

为此,在引导高职学生创业上,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尝试:(1)建立系统完善的创业政策框架,使政策具有可行性,并能落到实处,贴近大学生创业的需求;(2)创建系统的创业平台,把有市场有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作为重点开发领域。同时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技能,充分协调各级部门形成合力,做大学生创业的强力后盾。(3)设立较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门槛。有高职学生反映,目前的许多创业项目门槛较高,使人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适当放低门槛,能刺激更多的高职生参加创业活动,有效激发在校学生的创业激情。(4)建立税收和金融政策监督机制。为更好地为学生创业提供及时的政策服务,地方政府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日常工作,真正落实好税收优惠和有关金融政策。

二、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良好的创业环境是高职学生创业动机形成和创业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社会要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良好创业氛围的营造,需要从舆论导向、社会宣传、价值观念上鼓励创业,崇尚创业。要引导人们改变“创业是找不到工作后的无奈选择”的观念,让创业的学生感到“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誉、经济上有实惠”。要尊重高职学生的创业选择,要容忍和允许创业失败,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比如,美国社会风气就对初创公司非常包容和鼓励,有人甚至创办了失败者峰会来交流创业经验。要加强创业典型宣传,特别对是大学生创业故事的宣传,鼓励和激发高职学生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要加强创业政策宣传,让更多学生了解创业优惠政策,并把这些优惠政策切实用好。其次,要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中介咨询作用。这些非营利性组织可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帮助,也可以组织开展创业项目评估、办理政府小额创业贷款,为学生创业承担贷款担保风险。再次,社会要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如果市场运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潜规则”,将会使破坏高职学生的创业兴趣。市场竞争应该是公平的、合理的、透明的。只有这样的竞争环境,才可能吸引更多的高职学生去创业。

三、鼓励企业参与高职创业人才培养

创业活动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只有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获得。因此,企业参与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企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社会组织,企业参与高职创业人才培养会带来如下好处:一是企业参与高职学生创业活动,可以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高职院校可以对企业进行宣传,使师生了解企业,增强了师生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有利于企业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二是企业在高职院校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高职院校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中挑选、吸纳优秀创业人才为企业服务;三是企业参与高职创业人才培养,能充分体现其担当社会责任的功能,能够提升社会声誉和知名度,获取比经济效益更高的社会价值目标。

企业参与高职学生创业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设立专项创业基金或创业奖金,对高职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或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可以通过享有部分股份,待日后创业企业盈利后出售该股权或获得红利得到投资回报。二是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创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创业课程建设中引入企业管理人员或研发人员参与,与企业合作开展创业人才培养。同时,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企业以导师的身份去引导高职学生开展创业。三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设立创业项目或研发项目。这种形式可以说是一种更为全面的参与高职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设立创业项目或研发项目,企业既提供资金,又提供有关人员参与项目开发对高职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四是有关部门可以建立创业企业服务俱乐部,吸引企业参与高职学生创业。通过设立一些标准,选择有资质的创业企业来帮扶大学生创业,让大学生到这些创业企业锻炼,让有经验的人培养大学生创业人才,这样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四、改革创业教育模式

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借鉴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把创业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引入高职院校课堂,使学生不再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学习,更能为了一份事业,获得更大的人生价值。高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常规性的教育教学任务,是应该体现在整个教育体系中。

(1)构建创业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扩大选修课比例,增加了创业课程模块,逐步形成创业课程体系。完整的创业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创业学、成功学、创业心理学等创业基础类课程;创业政策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创业财务、创业营销策划等创业实务类课程;创业思维训练、创业模拟和创业实践之类课程。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业基础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其次,针对创业意识较强烈的学生,则主要开展创业实务类课程和创业实践类教学,提供更加适合其特点的创业知识和技能。

(2)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创业活动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只有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获得创业能力。学生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对创业环境的认识,积累创业经验,深入了解和挖掘自己的潜在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促进创业理论教学向实践技能的转变,切实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首先,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比如,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创业园,作为高职学生创业的“孵化器”,主要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创业的专门活动场所。也可以建立大学生报亭、超市、家教服务中心等小型经济实体,让学生承包初步体验创业。高职院校要为这些创业实践基地的学生提供创业教师指导、创业项目策划、创业政策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其次,要设立创业基金。创业资金的缺乏是影响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要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资金支持。

五、完善创业教育评估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质量,真正发挥高职创业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创业能力的主导作用,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估体系。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对教学水平的评估和对服务保障职能的评估。对创业教学水平的评估又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评估。对服务保障职能的评估又包括高职院校对创业政策的宣传、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基金的设立、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创业师资的配备等。(2)对学生创业教育效果评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创业教育如何通过向学生传达信号,从而使其认清自身是否适合创业。创业教育效果评估主要包含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两个方面。创业意识可以从被测试者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上予以评估。创业能力可以从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的操作水平等方面加以衡量。(3)对创业项目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对高职学生的创业项目的新颖性、可行性、应用性以及创业成效进行评估,综合分析创业项目的影响力,从而推动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虽然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社会实践能力。有些教师是完成学业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根本没有参加过所教授的课程的实践活动,这就导致他们所授知识\内容部分与社会实际脱节或者过时,不能很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同时,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兼职从事创业教育,很少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因此,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虽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要从事专门的创业教育活动,但是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是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的。为此,高职院校要普遍加强教师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锻炼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二是要建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从教师队伍中选拔创业能力突出、有一定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专门从事创业教育,构建专门的创业教师队伍。三是外聘创业导师,优化创业教师队伍结构。高职院校要从社会各界尤其是创业企业引进各类创业人才前来授课,或者聘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讲师,与高职院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

参考文献:

[1]启一丁. 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创新经济驱动力[EB/OL].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100408/t20100408_ 463520.shtml

[2]洪霄,丁伟.高职学生创业能力调查与培养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6)

[3]尤印国. 加强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浅探[J]. 资治文摘,2010(3)

[4]韓文霞. 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J]. 时代教育,2011(11)

[5]李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设计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

作者简介:

肖贻杰(1973-),男,湖南武冈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管理学。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保障机制高职学生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完善刑事辩护权保障机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