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5-08-28白临凤
白临凤
【摘要】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通过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化学教学 探究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72-01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把学生置于多元、动态、开放探究的大课堂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倡导科学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心理
问题情境是指当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在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探究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铁的化合物》一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长发的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 ,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 原来,他是利用了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设计教学空白,增加探究性学习的体验
教学空白,就是教师在施教中未曾实现或未曾明说而让学生思考想象的部分。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学生面对一种不完善而有缺陷或有空白的刺激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他们并使之完满的心理,从而对其加以填补。因此,教师在施教中应精心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探究中寻找乐趣,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探究性学习的体验。
例如,在讲CH4与O2反应的性质后,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提出:某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而存在部分CH4,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检查这种气体是否在爆炸极限内?首先教师不予回答或做任何提示。面对“悬”而一时难“决”的教学空白,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填补”,纷纷提出自己的思考……,由此可见,化学教学中,一个巧妙的空白,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始终处于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体验。
三、点燃质疑火花,驱动学生探究深入
“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思”源于教师设置的疑问。设置问题时要抓住课题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形成连续的思索,具有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如钠块从煤油中取出,用滤纸将钠块表面的煤油吸干,用小刀切割,钠呈银白色。但很快变暗,为什么?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有一层溶液,为什么?后又变成白色晶体,为什么?最后又变成白色粉末,这又是为什么?一连串的“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此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而且对知识的认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
四、利用“最近发展区”,维持学生的探究欲望
“最近发展区”是为揭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或促进作用的规律,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持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讲“钠的化合物”时,用脱脂棉包住少量过氧化钠,让一个学生上来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蒸馏水,结果引起轰动效应,脱脂棉着火了。学生现场讨论,探究原因,并提出问题:水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发挥他们的潜能,进而点燃求异思维的火花。
布鲁姆认为 :只要给学生合适的帮助,就能使95%的学生学好。在教学设计时要有一定的递进性,使后进生“跳一跳够着桃”,优等生也能“吃得饱”。研究表明,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让每一个问题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维持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
總之,在化学教学中,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感到自主探寻知识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谷莹莹,思维:常态化科学探究教学的灵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
[2]李飞波,议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化学教学,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