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5-08-28郑玲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问题教学法

郑玲

【摘要】读写训练自始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是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新课改提倡当前教学必须走出传统“灌输模式”,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以提升学生语文思维和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开拓眼界,真正掌握学习实质上的方法与技能。本文将从“问题教学法”入手,针对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教学经验提出此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生问题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99-01

问题教学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其旨在通过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进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尚幼,问题思维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问题思维导向学生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知。

一、“问题教学法”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利用提问、质疑、反问等问题形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萌生自主学习动机,进而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实践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教学形式。

然而,每一教学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问题教学法对语文阅读教学意义,笔者认为,其最大优势在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课上告诉学生的知识,学生可能会很快忘记;但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则会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其自行将知识内化,这便是问题教学法最重要价值之一。同时,问题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所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推动力;而在这些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更多地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探究答案,所以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此外,还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思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模式,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对教学模式创新的一种践行。对学生而言,问题教学法也促使其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尚未接触问题教学法之前,学生可能极少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然而随着教师不断提问,不断促使学生展开思考,为求解答很容易便自觉展开探究,这一过程不仅减弱了对教师的依赖,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问题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问题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激发。

(一)实践方法

1.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首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因为只有发现问题,才能着手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他们不用自来水呢?”问题一出立即引起热议,有学生回答“那时候哪有自来水?”其他学生一起附和着,教师此时应及时鼓励提问学生,并对此展开追问:“这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用自来水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在那个年代用水却十分困难,那么通过对比,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有学生回答,“我们今天的生活真幸福啊!”也有学生回答,“水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水资源。”还有的学生回答,“我们要感谢发明自来水的人。”众说纷纭,由一个问题引发的多个问题,实现了学生定势思维转向发散思维的锻炼。

2.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应作出具体的思路解析,对学生的优缺点有所掌握,要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从学生自身特点入手加以引导。比如,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考虑、如何考虑、要注意哪些事项等。

3.增进交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分析,确定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法,使自己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还要对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注意事项

1.问题设置应偏向开放性。小学语文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和既定的答案。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也都是具有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可以由学生进行发挥和想象的。因此,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也应该注意这一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去思考问题。以笔者经验所知,在解答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常会有更多尝试性的思考,能够更为全面的紧扣文章主旨,发挥想象力,深化对文本内涵的认知。

2.教学评价应注重合理性。在对学生提出或者回答的问题,教师予以怎样的评价,将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生对问题的态度。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注意评价用语和评价目的。比如,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大加鼓励与赞善;即便是错误或有缺陷的答案,也应表示鼓励,并采取缓和的态度及时纠正。小学期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仍是比较亲近的,切记直言不讳、言辞犀利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抗拒,继而慢慢疏离教师,疏远课堂。

综上,小学阶段是学生夯实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格外注意问题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正确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评价,最终通过“问题”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探究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2)

[2]崔玉文.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3(20)

[3]戴婉琴.淺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7)

[4]胡春燕.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中实践性的增强策略[J].新课程(中),2011(06)

[5]闫子虹.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J].成功(教育),2010(04)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能力问题教学法
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初探
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效率的提升作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