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堆漆画工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2015-08-27孟梅林熊青杨
孟梅林,熊青杨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芜湖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多种特色美食和手工技艺更为当地所特有。手工艺“芜湖三画”世人知晓,而堆漆画正是其中被誉为继铁画之后的芜湖第二画,是芜湖市著名的工艺美术品种。芜湖堆漆画将平面与立体相融合的独特表现形式,是对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突破,是对不同表现手法融合可能性的探究,因此,这种独树一帜的工艺作品刚一问世,就得到众人的欣赏和喜爱。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这种深受欢迎的工艺作品,却由于其工艺复杂,又没有放眼市场,渐渐被其他画种所取代,并曾一度被认为已经失传。虽然芜湖堆漆画没有较长创作历史,在市场上也没有普及起来,但对堆漆画工艺进行挖掘和发展趋势探究,对我们保护和复兴堆漆画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芜湖堆漆画的历史发源
芜湖堆漆画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其技艺主要由安徽巢县民间老艺人吴思才先生所创制。吴思才年轻时对漆工艺兴趣浓厚,离乡来芜,刻苦钻研,随后掌握了精良的漆工技艺。当时的漆艺使用非常广泛,除家具表面髹漆之外,建筑的殿宇廊柱、图饰、店名招牌等,都会由漆艺工作者制成金字,或者做成浮雕、镂雕的形式,并对其进行涂色装饰。由于这些装饰需求的产生,对图案的造型和设色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漆工一般都具有相当出色的绘画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吴思才学习了书法绘画技法,成为多才多艺的漆工艺人。1956年,民间手工艺者响应党的关于挖掘民间工艺的号召,纷纷将民间工艺进行复兴。受储炎庆先生挖掘铁画工艺的启发,吴思才产生了用大漆作画的想法;而大漆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更为吴思才创制堆漆画奠定了一定基础。通过不断的反复试制,吴思才终于成功创制出独具特色的早期芜湖堆漆画,并形成一套严格完整的工艺制作规程:抹灰、画稿、堆灰、磨光、修整、上漆、涂彩七道工序。1959年后,吴思才通过创新突破,在早期堆漆画的基础上,开发了漆雕画,即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堆漆画。漆雕画和早期堆漆画的制作工序大致相同,只有少数步骤不同;其制作工序通常是先将原稿绘于退光漆板上,然后进行雕刻,最后用螺钿粉将缝隙处填满。漆雕画在图案表现形式中融合了国画技法,将国画的意蕴与含蓄之美渗透其中,色彩雅致、表面光滑,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便渐渐取代了早期堆漆画。上世纪60年代初期,大量优秀的主题丰富的堆漆画作品一经面世即深受关注,最早的有《松鹤延年》和条屏《四季花鸟》,之后有《荷蛙》、《松鹤》、《梅》、《兰》、《木兰从军》、《弋江全景》等。堆漆画的工艺造就了它的艺术美,但由于其工艺的复杂,导致其没有普及起来,几次陷于失传的境地。一直到现在,堆漆画都由吴思才之子吴纯刚进行传承,但真正掌握堆漆画技艺的手工艺者并不多,因此堆漆画在传承的道路上并不一帆风顺。
二、芜湖堆漆画发展的可行性优势
(一)发展优势之独特性
芜湖堆漆画在画的表现形式上,将单纯意义上的画与自身独特性相融合,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新兴表现形式,即平面艺术与立体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正是堆漆画有别于其他画种的独到之处。堆漆画将浮雕之形呈现在平面画之上,是二维平面表现的突破。大漆是堆漆画这一艺术表达的主要媒介,大漆的自身材料特性和制作的工艺性与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相互作用,使得堆漆画较之其他绘画形式有更强韧的生命力和很好的耐久性,而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在创作中也会被凸显出来,造就独特的艺术样式和艺术语言。
(二)发展优势之文化意蕴的传达
大漆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以大漆作为堆漆画的主要表现载体,是对中国传统漆文化的继承发扬。堆漆画不仅保持了大漆的特性,而且将中国传统国画的意蕴融入创作之中,提升作品意境;同时堆漆画的题材内容更是作品文化内涵体现的精髓所在,作品取材丰富,一部分以山水植物来暗喻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格,另一部分则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承载着人民的劳动生活史,并将芜湖的风土人情融入作品之中。芜湖堆漆画正是通过这些贴近我们生活的质朴简单的自然物,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芜湖的城市文化传达出去。
(三)发展优势之增加地方经济收益
现代社会,通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关注与追求的程度,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文化软实力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地方经济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芜湖三画之一的堆漆画,带着芜湖城市文化的印记,满足人们对审美和文化的需求,不仅可以作为家居和公共场所的装饰点缀品,更具有成为芜湖旅游城市名片的潜力,作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开发。这样,芜湖堆漆画在发挥其文化价值的同时,可以为地方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
三、芜湖堆漆画的发展趋势
(一)纯粹与多元共存
堆漆画作为芜湖文化的一个部分,延续了传统大漆的纯粹、深沉之美;同时,堆漆画之画,又展现着具有芜湖地方特色文化的内容,体现出独特的芜湖文化。但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有对立,但更多的是相互渗透与吸收直至融合一体;因此,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堆漆画也应该学习西方绘画的形式语言,将绘画性与漆艺传统造型语言以及民族图像文化相交融,丰富堆漆画的内容和题材,在把握一定的“度”基础上,尝试多种视觉元素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将新兴材料和传统漆艺相综合,不断创新,持续发展,顺应世界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二)需要政府的支持
国家大力提倡对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工艺进行发掘和保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芜湖堆漆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视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其传承与发展。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为芜湖堆漆画的制作和研究提供足够的固定场所和专业设备,对传承人、其他堆漆画技艺的手工艺者以及高校学习、研究芜湖堆漆画技艺的学生加大培养力度,进行一定的财物资助;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芜湖堆漆画著作权的保护力度;再次,政府可利用相应的媒体平台加大对芜湖堆漆画的宣传力度,对其进行推广,让广大芜湖市民了解堆漆画,从而提升文化意识。
(三)形成品牌意识
芜湖堆漆画虽是芜湖独有的工艺美术品种,却并不为众多人知晓,在市场上的凝聚力也较弱。针对堆漆画这一市场闭塞的情况,我们可以借鉴芜湖铁画和宜兴紫砂的运行模式,形成自己的品牌,统一包装设计,制定不同层次的价格,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等,树立芜湖堆漆画工艺的品牌形象,使堆漆画走入大众视野,逐步拥有良好的市场,在芜湖的工艺商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小众向大众的过渡
芜湖堆漆画之所以在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比较艰难,一是因为它的绘制工艺比较复杂,二是由于其昂贵的价格。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纯手工艺品,价格高出一般绘画作品是可以理解的,但芜湖堆漆画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应将市场扩大到普通民众中去,在发展大规格绘画的同时,制作小规格的作品,迎合芜湖作为旅游城市的特点,成为独具特色而百姓又都消费得起的大众艺术。
四、结束语
芜湖堆漆画曾经辉煌,现如今却举步维艰。作为独具特色的芜湖地方文化,政府理应为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多角度的支持与帮助。通过对芜湖堆漆画工艺的挖掘以及对其发展优势的分析,让我们更加了解堆漆画存在的意义,提高我们对保护复兴堆漆画的意识,使芜湖堆漆画走上一条多元化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乔十光. 谈漆论画[M]//乔十光文集.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3]陈恩深.当代漆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4]祖重华. 漆的艺术[M].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5]程向君. 漆画技法[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6]杨文光.千年堆漆髹技[J]. 中国生漆,2012,31(4):35 -38.
[7]刘国薇.谈现代漆画中绘画性与工艺性的统一[J].艺术教育,201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