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入手,让学生有话可说
2015-08-26庄国强
庄国强
小学生每日生活丰富多彩,可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身在宝中不知宝”。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究其因,主要的还是对老师要求写的题目缺乏相应的感性经验或不善于利用已有的材料。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我曾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过“从内容入手”的尝试,具体做法是:
一、提炼素材
1.观察诱导
(1)组织观察
新学期,我宣布我的作文计划后不久,就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教室,过一段时间再观察自己的家,写《我的卧室》《我的家》;接下来走出教室观察校园的花圃、古老的大榕树、早晨的景物,写《校园的一角》《校园的早晨》;再走出校门参观自然界和接触社会生活,组织春、秋游,参观竹器厂、水电厂等,写游记、参观记。
(2)随机观察
老师组织学生观察的次数必定有限,还是要靠学生随机观察。因此,我还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平日同学们在一起玩什么游戏,是怎样玩的;某个同学高兴时的神态怎样,某个同学难过时的神态又怎样,家里有喜事或出现什么好事时一家人表情各是怎样的;平时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一年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等等。要求他们写观察日记。随机观察指导也应采取随机的办法。一次走进教室,看到学生端坐着等我上课,我当机立断,说:“谁注意到刚才老师是怎样进教室上讲台的?”这时,一个个学生举手争相发言。随机观察的指导,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敏感性和随机观察能力。
2.评析引导
我在批阅学生的日记、作文中发现有新意的内容时,暂不管其写作技巧上的缺陷,先予以肯定。如,一位学生在日记里写了《汽车站农贸市场见闻》,由于观察不仔细,写得较空洞零乱,但我还是花了一节早读课讲评,肯定这篇日记素材富有新意。与此同时,我又要求学生有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提炼素材。如,一次命题作文《今天我值日》,我原以为这是学生最熟悉的,该有话可写。草稿收上来一看,不理想。我翻阅了他们的观察日记,选出几篇让他们读给全班学生听,并当堂评析。其中一位学生写了一次值日时,扫完地关上门后才发现有一扇不靠走廊的窗户未关,他就从门上面的小风窗跳下去,结果门后的钉子撕破了衣服的口袋,回家后挨骂的事。我问他,这材料很好,为什么作文中不写这件事?他说:“那次都挨了一顿骂,有什么可写的?”我指出“把妈妈骂的这一消极面略去,其他的不就是反映美好心灵的好题材吗?”另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了她有一次值日,扫完地后正准备装垃圾,忽然一阵风刮来,纸屑飞了一地,自己脸上、眼睛里都沾上了灰尘、沙粒,气得直骂风。虽然作文写的也是这一天的事情,但是从上午记到下午,记每节课后如何认真擦黑板,最后扫地等,记成了流水账。讲评中我肯定了这篇日记能抓住一天中印象最深、最强烈的事来写,指出小作者“身在宝中不知宝”,在作文中没有利用这一素材,若能以《风,你再来吧》为题,选取日记中所记的“顶风巧装垃圾”这一镜头并加以具体描述,不也是一篇表现值日生不怕困难,敢与大风争高低的美好形象的好文章吗?评析中,不仅老师评,而且学生也讲。我曾制订了“日日评制度”。经常性评析,使学生懂得怎样选取“自然生活”中的好题材。
3.“练”中悟导
学生在讲评后对差异分明的素材有初步提炼能力,但对平凡事物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还是认识不到,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提炼中有所悟。如,一次班上两值日生都不去擦黑板,推来推去,班长主动上去擦了。事后我布置练笔,题目是《小事一桩》。结果,只有三个学生写了这件事,我在评析中问:看到这事的同学举手,全班学生举手,可写的只有三个,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学生对这件小事的深刻意义认识不清,此后,我在班上规定:一周交流一次这周自己值得说的所见所闻,让学生自己分析,老师从中启发、点拨,使之“练”有所悟,提高对平凡小事的认识。再要求学生选一件自己最满意的写下来(即周记)。一段时间后,学困生也开始不怕作文了。
二、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精心概括选择“自然生活”的精彩面,给学生提供写作情境。如,一次习作《我的家乡》,我在指导学生完成这次习作时,事先开展“南靖是个好地方”采访活动。(考虑到县政府已主办过《南靖是个好地方》知识竞赛活动。学生可向其父母、亲友、邻居调查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这组教材训练要求,从各个不同角度反映家乡南靖是个好地方这一主题。作文中,学生以《土楼之乡》《土与洋的邂逅》《家乡的桥》《魅力南靖 我爱您》为题,选用了大部分了解到的题材,写出了好作文。
为使写作寓于娱乐中,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如,一次作文课上,我一进教室就宣布这节课进行“扳手劲”比赛。先是前后座同学对扳,再各自选对手比。为使比赛更精彩,我特意邀请班上最棒的庄×同学和我比。双方僵持时,全班学生喝彩的喝彩,鼓劲的鼓劲,群心沸腾。比赛结束时,我问:“刚才我和庄×的表演都看清楚了吗?”大家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我当即布置,下节课把这节活动的内容写到作文里。结果平时两节课还交不了卷的人这次只一节课就完成了,而且连学困生也写得比过去具体生动了。课后几个学生围着我说:“庄老师,这样的作文课真好玩。下次还这样吗?”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