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15-08-26侯春光
侯春光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看得非常重要,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发展改革着,小学语文课堂通过阅读这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但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的语文老师教授语文阅读时的教学模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教学模式的完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教学研究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学生时代是决定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性阶段,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着很大的比重。教育是治国之本,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现阶段大多地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跟随社会教育的步伐,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现阶段把“生本教育”的理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情况
1.生本教育的概念
生本教育是一种教育的思想和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当作基础,把生命看作根本,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对生命万物的感知,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人,通过学习来体会真、善、美的真正内涵。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为基础,在课堂上,老师作为主体教授知识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社会的整体教育模式处于一种失衡状态。生本教育这种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发起了冲击。
2.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偏向政治工具化
在当今时代,语文教学过程或多或少地会跟随着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然现今社会的学校课程开展有着专门的思想政治课,但在以前特殊的时代,语文这门课程就相当于政治课。在当今社会,大多地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紧紧跟随政策的脚步,对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人”的探讨,过度依赖时代背景、时代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违背了教学的本意。
3.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过于单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名言警句,但在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老师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主体的现象。这是一种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言堂”的现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学生对问题思考模式的单一性,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观念,导致学生和老师的思维模式相似化的出现。
4.现阶段小学生语文整体素养不足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考验的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阅读靠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前,在大多数的地区,学生在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大,一部分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只要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就能够保证考试成绩。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师本教育模式会对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影响,导致学生的知识储备过于局限,从很大层面限制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产生阻力。
二、现阶段生本教育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改善
1.通过情境教学来激发学生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点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那就是通过课上情景模式的开展,使得学生通过情感的代入,从精神层面上“走进”课本,通过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对阅读作品的形象有一个生动的理解,使得课堂教学模式从老师为主体转换为学生为根本。
2.引导学生对阅读作品进行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调动学生主体上的感觉、知觉、感受,使得学生从根本上对阅读作品进行把握,跳过课本文字去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能学到表面知识的现象,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升到精神层面,从而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得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来感受语文阅读的乐趣。
3.学生通过积累来提高综合素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通过督促,使得学生把阅读作品的一些内容掌握在心底,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使得“生本教育”替代原有的“师本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完善学生学习阅读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个性。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生本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林玉兰.生本理念下阅读教学的指向[J].小学教学参考,2013(07).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