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闽台融合的海交会发展模式研究
2015-08-26闽江学院旅游系
闽江学院旅游系 倪 菁
基于闽台融合的海交会发展模式研究
闽江学院旅游系倪菁
会展业作为朝阳产业,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增长引擎。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日益崛起,闽台经贸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闽台两地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关系,福州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已经成为推动两岸交融特别是闽台融合的助推器。海交会作为大陆最早举办、规模最大的两岸经贸展会之一,在推动福州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该文在总结海交会现有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知名的会展举办模式和海交会所处的客观环境,提出基于闽台融合背景下的海交会发展创新模式。
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 发展模式 闽台融合
1 概述
会展业作为朝阳产业,以年均20%的速度迅速增长,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全新增长引擎。近年来福州展会的规模逐步扩大,2013年共举办各类展会86场,其中全国性展会12场,分别比上年增加10场、5场,全年展览面积89.05万平方米,增长20.6%。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日益崛起,闽台经贸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闽台两地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五缘”关系,福州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窗口,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已经成为推动两岸交融特别是闽台融合的助推器。海交会作为大陆最早举办、规模最大的两岸经贸展会之一,在推动福州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与欧美国家知名展会相比,海交会还处于成长阶段,在办展经验、组织策划、宣传推广等方面与国际性品牌展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通过总结海交会现有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知名的会展举办模式和海交会所处的客观环境,提出基于闽台融合背景下的海交会发展创新模式,既丰富我国会展理论研究,又为海交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建议,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2 海交会现有模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2.1海交会概况
海交会(英文缩写为CFET)是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支持,福州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国家级海峡两岸经贸盛会。其内容涵盖商品展销、项目推介、产业对接和文化交流。创办于1994年的 “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是海交会的前身。1999年起更名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每年5月18—22日在福州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6届,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签约外资项目4000多项,利用外资300多亿美元,成为福州招商引资和对台经贸政策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历届海交会规模成果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海交会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1 (续)
海交会成功举办16年来,紧密围绕“海峡”主题,现已成为展示台湾产品的代名词。每届海交会都借助这一主题,专设台湾馆,通过与台湾贸易中心、台中世贸中心、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协会、台北电脑同业公会等联合承办,展示台湾本岛农业、建材、电机、电子、机械、食品等产品。从海交会参展比例和参展企业情况来看,台湾企业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占到展位总数的1/3,这成为海交会重要的举办特色,为海交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除延续“海峡”主题,为提高展会的国际化水平,2014年海交会还专门设立了1.2万平方米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展示沿线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的风土人情、旅游资源以及当地特色产品,共吸引到23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家海外企业前来参展,初步形成“立足两岸、面向世界”的办展格局。在配套活动上展会通过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海上丝绸之路走进非洲·中非产业经济合作峰会、东盟海产品交易平台揭牌、海丝之夜文艺晚会等活动,进一步凸显“海丝”主题。
图1 2009—2014年海交会参展企业数量
2.2海交会现有模式分析
迄今为止,海交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6届,已经总结出一套由政府主导结合市场化运作的特色办展模式。从最早的市级办会到省级办会,再到国家四个部委共同主办,海交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规模由小及大,层次由低向高、影响力由弱渐强的发展过程,品牌的建立要归功于政府的核心推动力量。这种举办模式凸显了政府在大型会展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它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调动各方资源,加强与台湾经贸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海峡两岸的产业对接,推动闽台实现跨区域合作与交流。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海交会已经开始尝试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转型的运作机制。2014年海交会通过面向市场公开公平竞争,引进专业运营机构来负责展会的品牌运营、展位招展、展会现场管理、票证服务等重要环节。据海交会组委会统计,第十六届海交会中75%的展位已经推行市场化运作,委托专业公司招展。海交会市场化运作模式既符合会展业发展的需要,也为会展企业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
2.3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培育与成长,海交会已经成为福州的知名展会品牌,为福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海交会尚处于成长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2.3.1市场化进程缓慢
目前,海交会市场化运作才刚刚起步,市场化程度偏低。整个展会运作过程几乎全部由福州市贸促会具体承办,海交会组委会工作主要是由政府人员负责。尽管组委会在前期做了详细的策划与组织安排,但由于人手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海交会的组织工作还不够细致、周到、全面,造成办展水平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相比,在主题定位、展区规划、宣传推广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政府主导办展在展会初期确实能有效推动展会品牌的建立和发展。但是随着闽台经济融合趋势的深入,政府需逐步转变角色定位,让会展主体回归市场,这才是海交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式。
2.3.2专业观众组织不佳
展览会不仅需要参观者,而且更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专业参观者,专业观众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参展商的参展效益和参展回头率,专业观众组织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展会的成败。当前海交会正处于综合性展会向专业性展会转型的初级阶段,所吸引到的专业观众较少,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海交会组委会统计数据显示:第十六届海交会共吸引约42.8万人次观众入场,其中专业采购商仅520家,境外采购商更是寥寥无几。从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比例的巨大悬殊可见,海交会在未来拓展专业观众的必要性。
2.3.3国际化程度较低
海交会尽管在闽台两地已经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国内外知名会展相比,国际化程度还相对较低。譬如德国影响力较大的展览会可吸引到国外参展商的比例高达48%;而在第十六届海交会中,邀请到海外企业124家、台企601家,分别占参展总数的7%、31%,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其次,海交会因展会历史不长,海外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海外观众少之又少,远未达到专业性展览会等级评定标准中A级展会对海外观众的要求(不少于5%)。海交会国外参展企业和参观观众所占比例较低,制约着海交会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2.3.4网络信息平台不健全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据调查显示,90%的国外展商和观众都是通过互联网对展会进行了解和认识。然而,海交会本身的官方网站建设还不够完善,仅能实现网上证件申请、企业资质审核等功能,还未建立起一个可供展商展示产品、观众预约登记的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平台的不健全,将直接影响了海交会的国际化及专业化进程。
3 闽台融合背景下海交会发展模式创新
闽台融合的提出为海交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海交会作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两岸消费类展会,应在总结、分析自身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办展经验、不断创新办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海交会在国内乃至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1政企合作逐步向市场化模式转变
政府和展览企业共同办展的模式是比较符合现阶段海交会的发展现状。目前,海交会还处于政府办展市场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招展、招商、品牌运营等具体业务已经外包给专业的会展公司进行运作,但运作模式上还未具备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从2014年海交会展位大面积市场化的成效来看,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因素。主要表现在招展公司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往往对报名的参展企业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核,甚至对组委会隐瞒真实的参展企业信息,导致少数报名企业与参展企业不符、报名参展展品与实际参展展品不符等现象,影响了展会的质量。因此,政府参与展会具体运作的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但随着未来福州会展业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进一步加深,专业展览公司对海交会的运作日趋成熟之后,政府部门必须逐步淡出市场,由成熟的会展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来组织和运作。政府办展市场化经营模式必然会给海交会带来新的活力。
3.2综合性向专业化模式转型
专业化是展览会实行新跨越的突破口,也是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海交会应根据自身掌握的资源,在原有综合性的基础上深度拓展,朝着以食品为主的消费类展会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设置食品、茶叶茶用品、日用精品、旅游文化和机电五大版块,进一步增强对专业买家和专业观众的吸引力。一旦时机成熟,五大板块将尝试独立出去办展,以弥补福州专业展会不足的缺憾,推动福州会展经济做大做强。此外,要大力推进海交会专业化水平,还要在展会策划、招商招展、场馆布置和配套服务等各个环节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3.3区域化向国际化模式升级
海交会作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走国际化道路是大势所趋。尽管近年海交会的国际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和国内外成熟展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海交会应树立全球化眼光,转变思路,加入到国际化的竞争中。只有主动融入海外会展市场,积极与国外著名展览公司、国外知名展览协会合作,才能把国外成功的会展经验、运作模式、国际标准等要素引进来,才能加大海外展商和海外观众的比例,提高展会国际化水平。为了便于海外展商和海外观众参与,海交会还需增加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设施,如展馆双语广播、双语指向牌、翻译、清真食物、穆斯林祷告室等。注重细节的人性化管理,才能给和海外展商和海外买家留下一个良好的国际展会形象,进而将海交会引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3.4传统展览向信息化模式创新
伴随着会展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展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展览模式,纷纷建设展会的互联网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参展商和观众可以快速获取展会的相关信息,完成展会注册,也可以查询展览目的地周边的旅游、
酒店信息。此外,借助网上展厅,客户不用到达实地就能在网上完成交易。在新形势下,海交会应坚定不移地采用信息化办展模式,积极推进展会信息平台建设,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海交会”。海交会信息平台开通后,可以发挥网络数据统计分析、网上发布展品信息、展品信息搜索、展览客户管理等功能,使展会最终形成“线上线下”多元互动的交易模式。
4 结束语
在国家大力推动闽台交流合作与融合的有利背景下,海交会应当紧抓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从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等发展思路出发,加强自身办展模式的创新,增强竞争力,创立有持久生命力和深远影响力的知名展会品牌。
[1] 刘明前.闽台融合背景下福建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 (7): 44-47.
[2] 陈振达. 基于海西战略的“海博会”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2.
[3] 海交会官网[EB/OL]. http://www.china518.gov.cn/,2015-02-11.
[4] 陈涓. 福州会展旅游发展初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7): 112-116.
[5] 管欣欣. 德国会展主办模式案例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1.
[6] 李静. 北京市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7] 李旭,马耀峰. 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 旅游学刊,2008(3):85-89.
[8] 李力,余构雄. 近十年来国内外会展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J]. 旅游论坛,2010(3):324-326.
[9] 方忠权,刘松萍,林瀚. 会展经济研究回顾与未来方向[J]. 广州大学学报,2012(7):49-53.
[10] 娄金霞.杭州展会品牌化的途径研究[J]. 时代经贸,2009(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