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范国忠的唢呐教学理念

2015-08-26张玉兰吴玉辉

戏剧之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弦练习曲唢呐

张玉兰,吴玉辉

(1.凯里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2.贵州大学 贵州 贵阳 556000)

试论范国忠的唢呐教学理念

张玉兰1,吴玉辉2

(1.凯里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2.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6000)

范国忠教授是唢呐界的继承者、演奏艺术的推行者,他在50余年的唢呐教学和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唢呐教学理论。本文对其唢呐教学理念“以曲带功·口传心授·以唱传神”进行阐释,以期对唢呐教学的发展能起一定促进的作用。

范国忠;唢呐;教学理念

范国忠,天津音乐学院教授,出生于河北雄县。自留校任教至今50余年,他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他经过长期的积累,实践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教学理论。本文将对其“以曲带功·口传心授·以唱传神”的唢呐教学理念进行阐释,并深入解读其系统性教学、启发性教学、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特点,进而揭示出其对促进民族器乐教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以曲带功”与系统性教学

所谓的“以曲带功”就是以乐曲为主要内容进行技术技能的拆分练习。在过去的传统民族器乐教学中,没有以音阶、音程、和弦及音型模进等为针对性内容的“练习曲”,而是通过学习乐曲时拆分乐曲中的各种技巧进行反复“分块”练习,从而使乐曲的曲韵更加流畅、音韵更加浓厚、神韵更加逼真。这样不仅使乐器的基本技能得到了提高,乐曲的熟练程度也得到了巩固,同时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自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开设民族器乐课后,借鉴西方音乐的教学体系,编创了练习曲、独奏曲,对于发展民族器乐的演奏技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大量练习曲的创编,使民族器乐的教学内容增加。唢呐教学也不例外,随着大量练习曲的诞生,教学方式也变得不再单一。其中与“以曲带功”相搭配的系统性教学的优越性也就突显出来了。

“以曲带功”与系统性教学二者相互补充、相互结合才能凸显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当然范国忠的唢呐教学也不能脱离这个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他也创编了大量的唢呐练习曲,以弥补乐曲的弊端,使其唢呐教学内容丰富、技术加以成熟。唢呐教学更加系统、更加科学,对提高唢呐的演奏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口传心授”与启发性教学

所谓的“口传心授”,是指通过口、耳来传其“形”,以内心领悟来体味其神韵,即在传“形”的过程中,同时对音乐的神韵进行深入的体验和理解。不言而喻,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用口进行言传,学生用耳接受其“形”,并用心领会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口传心授既是一种结构性的传统教学,通过传与承的直接对话,来传达音乐的神韵;又是民族器乐教学中普遍的方法与理念,但不是唯一的。在当代的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口传心授”的教学理念不能单独存在,而是与启发性的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唢呐教学中教授唢呐演奏技巧“三弦音”时,首先,要讲解“三弦音”的演奏效果,即用唢呐吹奏出像三弦那样清脆有力而节奏鲜明的声音,使乐曲更加轻快、活泼而富有特色;其次,讲解“三弦音”的演奏原理,即在“箫音”的基础上,运用弹舌音,使其具有三弦弹奏的效果,增加了诙诣、活泼的情趣;第三,讲解“三弦音”的演奏方法,即用舌头向前做冲吐的动作,把气吐入唢呐之中,出现一个短促的音,同时舌头很快向后收缩,又出现一个短音,反复不断地连续吹奏,并模仿三弦弹奏的节奏,就会产生类似的弹奏三弦的效果;第四,讲解“三弦音”的练习方法,用“嗒嘚嘞、嗒嘚嘞”体会舌头的位置,与气息、口型、手指相结合进行练习,如胡海泉创编的“三弦音”练习曲(见谱例一);第五,熟练掌握练习要领,结合练习曲、乐曲系统性地进行练习,以达到形真、情深、味浓的音乐境界。

谱例一:

总之,在整个唢呐教学过程中,“口传心授”是方法,启发性教学是手段,二者密不可分,使唢呐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得到更深一层的诠释,同时,也使得听众对唢呐音乐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三、“以唱传神”与自主性学习

“以唱传神”是通过吟唱和视唱乐谱,并理解乐曲中所表达的音乐思想,经过乐曲传达其思想内涵,表现乐曲的感情特征,也就是将乐思和情感的碰撞加上演奏者的思想融合,达到曲神合一的境界,以品味作品中的文化内涵。通过“以唱传神”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这样一来,自主性学习就顺理成章了。而自主性学习是“以唱传神”教学理念的巩固。在技术性较强的民族器乐教学中,只有通过“以唱传神”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更细腻地把握音乐的风格和韵味,更娴熟地掌握音乐文化中的灵魂。

传统戏曲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百看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同样,唢呐教学中的“百听不如一念,百念不如一唱”也是一样的道理。

唱、念是范国忠先生在唢呐教学过程中“以唱传神”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好唢呐的基础。他认为唱、念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念好,才能掌握好唢呐的曲韵;只有唱好,才能体现唢呐的音韵;只有唱好、念顺,并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唢呐的演奏过程中,才能使唢呐具有神韵,使唢呐的音韵、曲韵、神韵合而为一,达到最高的境界。在用唢呐演奏戏曲、曲艺唱腔片段时,唢呐演奏中有一种“咔腔”的吹奏法,更能体现唱、念的统一,使戏曲、曲艺唱腔融于我们的潜意识中,以达到曲韵、音韵、神韵的统一。

在唢呐教学中,不管是“以曲带功”还是系统性教学,不管是“口传心授”还是启发式教学,不管是“以唱传神”还是自主性学习,都有其优点,也有其弊端,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其优缺点,使教学效果达到要求。在民族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际存在的问题,清除存在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全面的素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民族器乐教师,“绝不能局限在一件乐器的传统曲目内,必须广泛涉猎所有传统音乐领域:古代的、民族的、民间的、声乐的、器乐的。把‘读万卷书’换成‘熟万首曲’,这乃是深入传统的必由之径……除了这些感性的积累,还要学习中国的音乐历史,学习民俗学等等有关的人文科学,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帮助我们把各种零碎的学习融汇起来、贯通起来,化成我们伟大的艺术传统的真知灼见”——这是蓝玉崧老师在《寄意青年民乐家》中对我们的忠告,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笔者也始终以“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做人”为原则,投身于教学工作中,为民族音乐的未来,为唢呐教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光和热。

[1]刘富琳.“口传心授”释义[J].中国音乐,1997.(4):22-23.

[2]王耀华.熟、背、析、研——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体会[J].中国音乐(季刊),2012,(3):43-46.

[3]中央民族乐团.赵春亭唢呐独奏曲选[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4.

[4]仲冬和,范国忠.唢呐练习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5]刘长福.我的二胡教学理念和思考——在“2010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教学创作学术论坛”的发言[J].人民音乐,2011(9):48-49.

本文系2014年凯里学院校级课题“范国忠唢呐教学艺术研究”(s1444)研究成果之一。

J632.14

A

1007-0125(2015)04-0236-02

张玉兰(1980-),女,河北定州人,硕士,讲师,凯里学院管乐教师,主要从事管乐演奏与教学;

吴玉辉(1974-),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唢呐与民族室内乐教学。

猜你喜欢

三弦练习曲唢呐
爷爷的三弦
云南少数民族三弦分类研究
——基于黄金分割比例
又听唢呐
手风琴演奏中练习曲的意义分析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内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师培训班在呼举办
绘事感言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