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思维下儿童绘画内容的表象特征研究

2015-08-26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1158

戏剧之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感知力运算绘画

袁 荃(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58)

视觉思维下儿童绘画内容的表象特征研究

袁荃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58)

本世纪以来,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完善,人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儿童画是怎样揭示出人的情感和精神的发展的。本文通过在视觉、知觉的背景下对儿童美术作品的研究,论述儿童图画世界的创造。

儿童;儿童绘画;视知觉;思维发展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可以发挥文字和语言无法替代的心理调节作用。在儿童早期的绘画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也看不到透视。但当你仔细深入地翻看他们的作品时,却会被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所感染。那么儿童到底是为什么而画呢?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拥有依靠知觉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图形的能力,这是机体的一种能动的自我调节倾向,是一种生理“需要”。当视域中出现的图形较对称、规则和完美时,这种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可见,通过视觉组织图像进行表达,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潜在能力。那么儿童绘画教育该如何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呢?

一、培养视觉化的心灵

视觉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从儿童的绘画中能够看出,儿童的运动控制系统还不成熟,他们画的线条不能准确到达应有的位置。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并将个体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二)前运算阶段(2-7岁)。本阶段的特征是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示。此阶段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此阶段的儿童已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可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虽能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撑。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具体运算思维不断同化、顺应、平衡,结果就逐步出现了新的运算结构,即形式运算思维,这种思维能够进行抽象的解释或对命题进行逻辑转换,是一种接近成熟的思维形式。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我们发现一般的儿童都是靠记忆画画的,记忆中的形象是儿童对物象特征的简单的印象,所以储存在记忆中的视觉表象有些是清晰的,有些是模糊的。此外,儿童的绘画还受到以往经验的影响,儿童会把过去关于这个物体的形象转移到现在眼前观看的物体上。如图一,是一个5岁半的小朋友画的他已经在读研究生的姐姐,而画面中的女孩还带着红领巾,扎着麻花辫,很显然这是小朋友将已往获得的关于姐姐形象的种种经验转移到了自己姐姐的身上。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儿童面对动物园中真实的动物形象时,画出来的也仍然是记忆中的卡通形象;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孩子所画的树上(如图二)有各种不可能存在的各种颜色的树叶。因此,引导儿童经常注意观察物像的特征,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儿童思维发展是通过“形”的表达进行的,他们创造的图形表达了内心对所要诠释的题材的理解,也体现了他们将对象的特征在二维的平面上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加以展现的思维能力。

图一

图二

二、培养敏锐的感知力

“艺术是增加感知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思维都不可能。”这是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写到的。感知力不仅是美术专业的人应该具有的能力,也是所有人进行创造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加德纳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的审美感知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一)儿童早期的感知(0-2岁)。儿童的一般感知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

(二)符号认知(2-7岁)。婴儿期以后,大部分儿童都能够流利地运用口头语言,所以成型的艺术品,如图片、图画、泥塑作品等都能被他们理解为真实世界的代表。这个时期是审美感知发展最复杂、最有特点、最有研究价值的时期。

(三)“写实主义”的高峰(7-9岁)。这一时期儿童将以“这件艺术品在多大的程度上反映出所感知到的现实世界”为评价标准。这个时期儿童的艺术偏爱也是十分僵化和呆板的。

(四)审美感受性的出现(9-13岁)。加德纳认为,前青春期这几年是儿童审美感知发展的转变时期,儿童开始对标准化的美的事物敞开心扉,开始形成对特定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偏爱倾向。

(五)审美专注的危机期(13-20岁)。青春期的青年具有了更广泛的知识技能,他们会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去影响自己的感知能力。

感知力是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所以为儿童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感知力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孩子,他们从生活中选择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城里的儿童,从小熟悉公园、街道、楼房等;农村的孩子,在画面中常常呈现的是一种乡村的风景或是人文特色。此外,儿童的绘画是有选择的行为,它对外界的选择常常受情感的支配。比如一个小孩如果常被家长责骂惩罚,他的情绪受到了影响,画面中就会经常表现出哭泣的内容;相反,有的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性格活泼开朗,那么他的画面就常表现为情感丰富、愉快欢乐的场景(如图三)。活中发现和感受到的美,以及在绘画创作中闪现的美感表达加以肯定,使之在认识上得到提高。

三、结语

儿童绘画创造并不以理性思维为主流,而是在审美过程中以情感愉悦为主流,这种状态比较接近于原始人的创作冲动,他们用最朴素和直接的感受来表达情感。美术是儿童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创作时,要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图三

[1]艾略特·W·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黄雯婷.儿童画内容解读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2.

[4]王冰.国内外关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学前教育研究,1997(02).

[5]钟鸣.培养少儿童真无拘的审美直觉情感[J].教育教学,2014(29).

美术教育的任务在于针对这五个阶段,对儿童从生

J2

A

1007-0125(2015)04-0169-02

袁荃(1991-),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现就读于海南师范大学,主修学科:教学美术。

猜你喜欢

感知力运算绘画
培养孩子情绪感知力很重要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有趣的运算
长笛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奏响音乐教学的和谐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