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朗读教学
2015-08-26王俊
王俊
“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万能钥匙。“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新课标中的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读,而“朗读”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俗话说:“好酒不品不知其醇,好景不赏不知其美,好文不读不知其味”,只有架起朗读的桥梁,走进文本,和文本产生共鸣,才可感受到文本的魅力和妙趣,进而和作者心意相通,逐渐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朗读的兴趣,学生才能愿读、乐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而小学生处在直观感知阶段,只有视觉和听觉的刺激,甚至味觉的接触,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朗读欲望。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时,我用舒缓的音乐和锡林郭勒草原的精美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刹那间被清澈如镜的蓝天,一碧千里的草原吸引住了,欣赏着课件的同时,展开联想,入情入境地领略草原的无限风光。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想把自己对草原美景的赞叹之情用动听的声音展示出来。针对课型特点,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小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直接的方法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模仿中自我感悟,培养语感,积累朗读经验,久而久之,朗读能力提高了,读书习惯也养成了。俗话说“熟能生巧”,万理同源,学生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会慢慢读出自己的味道和风格。例如,教学课文《金色的草地》一课描写草地早晨和中午不同情景一段时,我边为学生范读课文,边用手掌做张开、合拢的动作,让学生用心倾听,静静感受。当时,学生一下子被我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声音吸引住了,被我惟妙惟肖的动作感染了。接着我给他们开辟出充分的时间模仿,同桌互相点评,并推荐好的学生上讲台表演,慢慢地他们也就进入了文章的境界。
三、形式多样,读中感悟
如果单一式的集体朗读或是指名读,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提不起朗读的兴趣,所以在朗读时可以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朗读的乐趣,步步深入作者的感情变化中。一般说来,构成画面的美景式课文适合范读后学生自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现代诗文,适合配乐入情朗诵;古诗文,适合教师告诉学生朗读的技巧,范读后,学生有韵味的小组合作读;剧本题材的课文,适于分角色朗读,在情境中领悟人物情感变化;层次结构明显的课文,适合赛读。文章应尽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体会,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越深刻,并受到感染,在不经意间对文中那精妙贴切的语言、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文中有我,我中有文,文我两忘”。
四、激励评价,提高质量
朗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新课标中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每个学段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无论侧重于什么,教师都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形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感悟,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和评判。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使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他们的朗读质量。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小学语文的朗读要鼓励学生大胆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防止片面追求形式。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情感,培养语感。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