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汁大王的酸涩之路

2015-08-25夏风

时代报告 2015年8期
关键词:汇源果汁

夏风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他们都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字典里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是能够干一切事业的,他们自认他们是个很有价值的人。”

——戴尔·卡耐基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比普通就业栽更多的跟头。创业是一次人生洗礼,不但要从零开始,还要从负数起步。然而,正是这种强烈的梦想支撑着,人才拥有超乎寻常的爆发力。尼采说过,“在强毅而能负载的精神里面,存在着尊严;在傲立着的尊严之中,存在着意志力;在意志力中,存在着对最重的重负的内在渴求;在渴求之中,存在着欲望的爆发力。”

“只为果农做点实事”的想法,成就了朱新礼一生的伟业。然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朱新礼选择了一条他人以前从未走过的路,也是中国市场上鲜有人走的路。他大胆地辞去“铁饭碗”,接过了“把水当饮料卖”都得亏的罐头厂,就是在那里,他用果汁创造了财富,换回了“金饭碗”。决定只在一瞬间,积累是基础,但信念、胆略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却是关键。

梦想从负数开始

1992年初,朱新礼被调到沂源县任外经委副主任。当时外经委的办公室,一间屋子里坐6个人,其中1位主任,4位副主任,1位秘书。5个主任每天的工作就是开会、讨论、批文件、看报纸,唯一的那位秘书负责扫扫地,打打水,迎来送往。.

1992年春天,87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从1月18日到2月21日,相继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陆续发表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重要讲话。“与其坐在办公室里打发日子,不如扎扎实实地为‘卖果难的果农做点实事。”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了他力量,他要无愧于党和人民,开始寻思着为群众做点什么了。

1992年6月,朱新礼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定辞去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的职务,丢弃令人羡慕的“铁饭碗”。

第二天,朱新礼就找了沂源县委书记陈传玉,他对书记说,“给我一个全县最差的企业干”。.丁书记说:“新礼啊,算了吧,不要去受那个罪了,好不容易从乡镇企业中出来,就在这里干吧。”朱新礼再三坚持,“我想到外面闯闯,您就从全县企业中找一个给我吧。”丁书记也是无奈地说:“你想找哪一个?”朱新礼说,“我一点目标都没有,你让我去哪个我就去哪个。”丁书记,“有一个罐头厂,是84年建的,你去那里怎么样。”朱新礼爽快地说:“行。”

那天下午,朱新礼就去了罐头厂。朱新礼没有想到,罐头厂几乎快要破产,罐头厂生产的是那种玻璃瓶的水果罐头,110个工人,已经三年没发工资,只剩20多个人守着一个小冷库吃租赁费,其余的员工到水泥厂等其它厂子做了装卸工,还有一部分人在家里,负债金额达1100万。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朱新礼还是决心把它接下来,但他提了要求:让国有资产管理局把这个厂的资产评估一下,将体制进行修改。

设备在当时没有任何用处了,把设备卖了废铁,房子和土地一共41亩土地,建厂时从农村征地时是5000块钱一亩,给朱新礼评估时是50000块钱一亩,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一共是450万。但那时的朱新礼并没有钱,于是县委、县政府下了一个文件,三年不承担利息,要求朱新礼把450万元钱还掉,由朱新礼全部承担经营责任。自此,朱新礼跳进了充满惊涛巨浪的“商海”。

在荆棘中开路

如果不“下海”,朱新礼的日子完全可以过得很舒服。在宽大干净的机关办公室里,打上开水,泡杯浓茶,呷着茶顺便拿起报纸随便翻翻,来了电话接通协调一下,来了人接待陪聊一会儿。闲暇之余,外出与企业洽谈洽谈,与农民交交心,下班后回家与妻儿共进晚餐。他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呢?

提起当年的创业动机,朱新礼说,这源于《大众日报》头版的一篇报道。报道大致是这样的:一个老农民冒着炎炎烈日推着人力车,拉着水果到集贸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买不了又舍不得扔掉,毕竟是自己花费了心血的劳动成果。只好推着车,垂头丧气回家了。一连几天,水果一个也卖不出去。

20世纪80年代,“新风”一波又一波,“要致富,种果树”的口号风行一时。政府鼓励、媒体宣传,一时沸沸扬扬。几千年来饱受贫穷之苦的农民群众,希望尽快发家致富,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他们从外地购买树苗,在自家的庄稼地上栽上了果树。他们满怀着希望,可是等来的却是失望和苦闷。就像“多收了三五斗”一样,增产不增收,价格低得可怜,血本无归。许多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掉果树当柴烧。他们心里迷惑,为什么就是赚不上钱呢?

朱新礼开始思索,寻求改变农民“卖果难”的局面。机会无处不在,朱新礼很有商业头脑,他敏锐地看到了潜在的商机。由于经常关注市场经济前沿,他提出“做浓缩果汁,发展果汁业”。就这样,一个有创意的“点子”萌生了。

20世纪80年代,果汁业在中国非常不景气,众多罐头厂纷纷倒闭。但是,这一行业在国外发展得如火如荼。这条路前景很难预测,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而放弃就会丧失一个很大的商机。市场经济就讲究一个“快”字,朱新礼难以抉择了。

在那段日子里,朱新礼彻夜难眠,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选择要到外面闯一闯。他迈出了人生的第一个门槛。

汇源横空出世

1992年6月28日,是汇源诞生的日子。.汇源成立之初,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卖了果茶,收不回货款,三角债困扰着汇源。朱新礼绞尽脑汁,夜不能寐。常常是晚上苦思冥想,白天四处出击,为的就是一个字――钱。他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扶持,但人家明确告诉他,政府没有资金。后来,他又想找亲戚朋友借,但大家的收入都很少,借来的那一点点钱也只是杯水车薪,而且就算有钱的亲友也不愿意借给他,人家心里没底,怕钱打了水漂。最后,朱新礼只好去银行碰运气。他怀着满腹的希望踏进银行,与行长进行了友好洽谈。但很久之后,贷款还是杳无音信。.

资金短缺迟迟得不到解决,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朱新礼的心头,使他喘不过气来。但朱新礼已经踏上这条“贼船”,注定了要置之死地而后生,面对布满荆棘的创业之路,他根本没法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向前。.

猜你喜欢

汇源果汁
黯然退市汇源果汁前路迷茫
恐遭退市,汇源果汁难过“年关”
创始人携女儿离开董事会汇源果汁或将迎来发展转机
果汁称重
停在漏斗里的果汁
榨果汁
失忆果汁
清体·轻断食果汁餐单小揭秘
朱新礼:我不害怕折腾
汇源不破不立:三分天下待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