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
2015-08-24刘洁
刘洁
高中美术作为美术教育的热点,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高中生承受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收获一份别样的愉悦心情,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而且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素质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力。美术鉴赏是透过自身所学知识,加上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在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水平上对艺术品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出对应的意见和结论。学生在发挥主动能观性的同时,还是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艺术品,提高人文素养,体会艺术的人文之美展开探索。
一、在动脑和动手的同时,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是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最好机会。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在自由发表言论和见解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以道德培养作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培育内容,学生可以在享有自由、尊重、愉悦的环境中发展个性品质。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积极因素,带动学生个性意识、认知能力和情意活动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人文素养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活跃思维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再加上平时注重对艺术品或与之相关方面进行培养。例如在讲授17世纪欧洲风景画的同时,如果配上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将乐曲中的潺潺流水、蓝天白云、农民劳作和音乐的声情相交融,就可以让学生更能体会到那种身在其境的浓郁情趣。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活跃学生思路,体现学生的个性,在两者相交的情况下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艺术的技巧性,注意不同情绪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在受到感染的同时产生多种情感的愿望。也就是在鉴赏的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涵。平时的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作品的风格、内涵,加上自身的想象,进行自由发挥来临摹出不一样的作品,再将这些作品放到公共的板报或专栏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动手创作作品的感染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注意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于人文素养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结合时代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对学科本体的培养更加注重,而鉴赏素材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因素为师生提供了媒介作用。高中学生正处在对审美艺术日渐成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流行艺术对其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教师须正确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时代的特定文化产物。同时对教学课程内容可以做一些适当的修改,例如:课程中可以选一些受学生喜爱的流行美术作品(现代服饰或动漫)进行鉴赏学习,既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健康的内容进行美术鉴赏,同时还能防止学生接触到不良内容受到影响;可以对比唐代的“丰肥之美”和古希腊的“健康之美”进行对比鉴赏,探讨如何是真正的美?在鉴赏的过程中渗透艺术知识,可以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培养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是集人性、宗教、风俗、梦想和风格为一体,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且内涵丰富,可以陶冶、净化心灵的灵魂,对一些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突出的主题、经历过程多加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中国现代绘画的代表人物齐白石和徐悲鸿等人,学生在欣赏他们的艺术品的同时,也能了解这些伟大人物热爱民族国家的故事,在学生感受爱国精神的同时来明确自己的人生观。
三、通过课外,体验美术鉴赏的人文素养的魅力
教学资源指的是对教学有一定用处的物质或人力的结合。在高中美术的课程标准中,拓展美术课程的有限资源,结合文化氛围来提升文化学习的进步成为教学目标。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结合课外知识或特点进行,要做到合理利用校内资源的前提下,也不放过课外资源的亲身体验活动。例如校内举办的美术活动、小组比赛、书法和手工制作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围绕美术课的作品进行展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可以时常关注一些校内周刊或杂志版面来举办美术教育活动等。这些课程资源的拓展活动,对于美术的人文素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国家制定的美术教学的课程教材虽然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扩展面,但是对于各个地方的不同层次需求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师可以在以本校内资源为前提的情况下,适当补充一些校外资源来补上课堂中美术课程缺少的部分内容。例如公共文化设施的美术馆、博物馆;还有涉及到美术资源的一些宗教建筑物、园林等。教师根据学生接触的区域性的文化遗产来进行教学拓展,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关于一些美术文化的保护方面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课内教程或相应路线来制定方案,积极鼓励学生将活动中遇到的一些艺术品或有特色的风格作品制成Flash动漫或小短片来进行交流、探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美术文化的同时来提高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