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旅行

2015-08-24余光中

商周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法郎观光客钞票

余光中

关于旅行的动机,第一个是教育。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教育的旅行。孔子去拜见老子,司马迁为了他的史学大业,就到名山大川去看,这些都是为了教育的目的。《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非常生动的游记,值得一看。徐霞客不仅文笔好,还是地理学家、科学家。他认为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所以他从杭州一路往西旅行,一直到昆明,到金沙江。还有一种是政治旅行,是不得已的,也就是贬官。唐朝把韩愈贬到潮州,宋朝把苏轼贬到最南边的海南岛。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你到罗马,到普陀山,到宗教圣地去,都要跋山涉水。

另外一种旅行也是不得已的,就是逃难。我第一次去香港是逃难,因为抗日战争。第二次还是难民,是大学的时候,那是国共战争的关系。第三次是到香港去教书,情况比较好点。中国最伟大的难民应该是杜甫,安史之乱使得他离开陕西去了成都,住在草堂,生活非常清苦。

再一种就是纯粹的旅游了,去玩,当然非常自由。旅游的方式,一种是群游,一种是独游。一大堆人就是旅行团了,好处是不用费心,什么东西都安排好;坏处就是你跟当地的民俗,跟当地的语言之间,永远隔着几十个同胞,虽然号称去了美国,结果没有碰见美国人,也没有讲英文,没有认识到美国的民主制度。独游,则考验你的意志,还有你灵活的应变方式,坏处就是太寂寞了,你有感想没有人来听,没有人可以交流。所以打个折中,不要群游,也不要独游,两三个人游。夫妻两人游也很好,我常常跟我妻子一起旅行。

英国有句话叫做:乌鸦去旅行,回到家里,其鸟如故。也就是说,你出外旅行没有吸收到什么东西,那等于没有改变。旅行一定要放远你的目光,才会变化你的气质。比如说我如果没有来香港,来香港没有去听音乐会,前面几排没有坐着印度人,那我就不会知道印度人都有个习惯,他们听到高兴的时候是摇头的。所以旅行时看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惯,你就会心胸宽大点。

旅行去看什么呢?如果你是外向的,喜欢到户外活动,最好看的自然是名山大川。我有一年到巴西去看伊瓜苏瀑布,有几十个尼亚加拉那么大,连绵不止。好多瀑布垂下来,到半山腰再转一个折,然后再往下。瀑布是一条河,遇到峭壁急转直下,好像一个人到了中年遇到非常大的变化。或者去看一个都市,一个都市的街景、广场、雕像,等等,这也是一种看法。最近有部电影叫《午夜巴黎》,就是讲巴黎半夜发生的很多事情,它们跟历史发生的关系。如果你很喜欢文化,那么你一定会到教堂、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等。有很多朋友不喜欢进教堂,觉得:“我又不信基督,进教堂干吗?”但其实一个大教堂就是一个博物馆,里面有历史。比如说英国的教堂,里面有很多雕刻名画,可以说是一个很综合的文化陈列馆。你推开门进去,跟外面的世界就隔绝了。你坐在椅子上,看着天使,感觉灵魂出窍。如果你出门是为了去消费,把钱用光之后回家,你到处玩玩但无所用心,那么你只是一个观光客。

关于旅行与文化,我想讲钱币。一说到钱好像充满铜臭,但其实钞票上大有文化。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把这个人的头像摆在钞票上,那一定是非常重大的决定。比如法国钞票挺有意思,总统从来不上钞票,上的一定都是音乐家、画家或者学者。20法郎上是法国浪漫派作曲家德彪西,他的名曲之一是《大海》,所以钞票背后就是海潮起伏。50法郎上面是一个小男孩,他就是《小王子》的作者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100法郎上是法国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钞票背后是他拿着一支羽毛笔在写日记。后来新的100法郎上是一位现代画大师,后期印象派,后来的立体派等都受他的影响,他就是塞尚。旧版的200法郎左上角是正义之神,拿着一个天平;右边这个人是一个贵族,孙中山经常提到他,这个人就是孟德斯鸠。500法郎上是一对夫妻,两人一起获得诺贝尔奖,后来丈夫去世了,妻子仍然努力,并且发现了镭,这就是居里夫妇,背面是居里夫人的实验室。这就是钞票之中的文化,铜臭之中不能掩盖文化的芬芳。

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成功的旅行者,而不只是观光客。

猜你喜欢

法郎观光客钞票
只能用一个轮子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产后去世
10法郎之争
“钞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