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习得性无助感,收获英语学习幸福
2015-08-24薛颖娟
薛颖娟
一、英语习得性无助感的现象分析
在经历小学三年级到毕业的四年英语学习后,在初一新生群体中,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批英语学困生。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他们表现出以下状态:
(1)在课上开小差,虽然跟着老师朗读,但从不记得读了什么,既不动脑思考,也不动手记录。(2)老师提问时低着头,被点名时紧张地不知所措地站起来,嘴里念念有词但无法回答问题。(3)作业拖拉,不能按时完成;瞎做或抄袭。(4)考试时拿到卷子写好学校班级姓名,选择题乱写一番后就趴着睡觉,非选择题空白一片。(5)当问到他为什么不主动学习时,他们就会回答:“不会,不懂”等。总的来说是主观上放弃了学习。
这种心理现象就是习得性无助感(1earned helplessness)的一种表现。
二、英语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1.心理无助感
小学生心理较脆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体会不到成功的滋味,从而产生了退缩行为,用消极的不作为方式避免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时间一长,挫折不断出现,就陷入了英语学习的恶性循环:难学→畏学→厌学→更难学→弃学,最终导致他们陷入失败的阴影中。
2.归因无助感
英语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将自己英语学习差归因于自己智力低下,学习难等,而能力、学习难度系数等是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的归因会让学生认为改变现状很难。但如果将英语学习差的原因归为自己的不努力,学习方法不正确等等这些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时,学生就会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现状。
3.动机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学生对失败的恐惧要远远大于对成功的渴望。他们在执行某项任务之前,不是想尽办法去努力成功,而是想着可能会失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很快放弃。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的动机水平要低得多。
4.策略无助感
英语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其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英语习得性无助的学生不能有效地使用英语学习的策略,如他们不知道用一定的策略来学习英语、复习英语;另外,就算告知他们学习英语的一些策略,他们也不具备基本的能力来运用。
二、英语习得性无助感的干预分析
1.抓住教育教学契机,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对于在小学阶段就形成的英语习得性无助,初一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环境,是很好的教育转变契机。我们可以鼓励其以重新开始的心态投入到初一的英语学习中来。另外,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哪怕一丁点的进步,及时表扬、肯定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激发兴趣。
2.设置不同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内在动机
英语学习目标的达到,是最好的激励,也是英语学习的最直接的动机。但经过四年的英语学习,初一新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高低。这时,需要我们教师尽早摸清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积极实施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这里的“不同”,不仅仅是目标任务在学生间的“不同”,更是要随着英语习得性无助学生的不同状态而“不同”。当他们连续几次达到一定目标后,教师就要设置稍高的学习目标,从而逐步提高,推动学生为实现更高地目标而努力。这种“大目标,小步子”,一步一个脚印的达标教学方法对改善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学习心理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3.引导积极归因方式,增强英语学习信心
英语习得性无助学生习惯于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或学习太难等无法改变的因素,从而学习积极性降低,最终放弃。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对他们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们将学习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不够努力。但如果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带来进步,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将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学习方法上。这样的归因能使学生继续努力的同时又能使学生考虑如何努力,如加强认知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4.掌握有效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学习策略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效的学习策略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适时的教授一些英语学习的策略,如:记忆策略、复习策略、做题策略。教了这些方法策略不代表学生就会运用了,对于习得性无助的学生我们还得让他们学会怎么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关注他们,多训练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我们可以在讲解学习策略的同时,加入策略归因,维持学生已有的积极归因方式。
总之,初一新生的英语学习正好处在中小学衔接的关键时刻。我们教初一的英语教师面对已经形成的习得性无助学生,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关注他们,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转变他们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支持,鼓起勇气投入到新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摆脱习得性无助感,收获英语学习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Overmier & Seligman. Effects of incapables shock upon subsequent escape and avoidance learning.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No. 63, 1967.
[2] 高红.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感”心理的形成与对策[J]. 心理健康教育,2006(3):20-21.
[3] 吴增强. 习得性无能的动机模式简析[J]. 心理科学,1994(3)188-190.
[4] 吴增强. 学习心理辅导[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