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假设法”解决平衡移动问题研究
2015-08-24周金金
周金金
【内容摘要】“定量假设法”是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往往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明朗的认识、深刻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定量假设法 平衡移动问题 研究
化学平衡问题是高中化学教学及学习的重难点问题之一,是高考化学题目中最容易被考查到的问题。学生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灵活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去解决化学平衡问题,其中“定量假设法”是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所谓的“定量假设法”就是在化学条件改变的瞬间,对改变前的化学平衡体系及改变后的化学平衡体系进行“定量假设”,通过比较Q与K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规律的方法。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主要是通过比较Q与K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如果Q
一、单一组分浓度改变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单一组分浓度改变的条件下,通过比较Q与K值可以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及移动结果。例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在容积可变的化学容器内,化学反应2A(g)+B(g) 2C(g)达到了平衡状态,如果只增加反应物A的浓度,那么化学平衡会如何变化呢?我们可以利用“定量假设法”对这一题目进行分析,首先假设反应物A、B、C的浓度分别为c1、c2、c3,如果向容器中通入气体A,使其浓度变为2c1,在原平衡条件下,Q=K=c32/(c12·c2),通入气体A的瞬间,Q'=c32/[(2c1)2·c2] 二、压强改变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针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以下例子来进行说明: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化学反应A(g)+B(g) 2C(g),此时容器压强为P,如果改变容器体积,使其变为原来的一半,则此时容器中压强为2P,我们可以利用“定量假设法”来判断该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及相应结果。假设原平衡体系中A、B、C各反应物的浓度分别为c1、c2、c3,体积改变后,则各反应物的浓度分别为2c1、2c2、2c3,原平衡状态下Q=K=c32/(c12·c2),在压强增大的瞬间则Q'=4c32/(2c1·2c2)=K,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可逆化学反应没有发生平衡移动,也就是说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只改变压强浓度,则化学反应不发生平衡移动,此时各反应物的浓度会随着压强改变而发生等倍数变化。 针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情况,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可逆化学反应的案例来进行说明:假设在某一温度条件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2A(g)+B(g) 2C(g),若此时将该化学反应平衡体系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容器中的压强变为原来的一半,此时的化学反应平衡应如何变化呢?我么可以利用“定量假设法”假定在化学平衡没有被打破前,A、B、C各反应物的浓度分别为c1、c2、c3,当容器容积体积增大一倍后,A、B、C各反应物的浓度分别为1/2c1、1/2c2、1/2c3,在原平衡状态下,Q=K=c32/(c12·c2),当该体系达到新平衡后,Q'=2c32/(c12·c2)>K,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可逆化学反应平衡向逆向移动,也就是说在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情况下,如果减小压强,则化学反应向其他物质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反之则向气态物质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 三、关于溶液中平衡体系移动的判断 有关溶液中化学平衡体系移动的判断我们可以用以下案例进行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某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Cl2(g) +H2O(g) H++Cl-+HClO,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向改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溶液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此时该化学反应平衡应如何移动呢?针对这一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定量假设法”来进行分析,假定在原溶液中该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c1、c2、c3、c4,当溶液体积变为原来2倍时,各组分浓度则分别为原来的1/2,在原平衡状态下Q=K=c2·c3·c4/c1,溶液体积改变瞬间,Q'=c2·c3·c4/4c1 高中化学中有关化学平衡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知识对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才能灵活解决各种有关化学平衡的问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定量假设法的巧妙运用,结合学生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优选有效策略,有效化解知识难点,激活学生思维,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万玲.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吴长寿. 如何让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充满信心[J]. 才智,2010年18期. [3] 姜飞. 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亮点及作用[J]. 才智,2010年19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