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改革思路
2015-08-23韦柳娅杨桂芝
韦柳娅 杨桂芝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5)
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改革思路
韦柳娅杨桂芝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5)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高职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影响毕业生就业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端正学生就业心态等措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提高高职护理就业竞争力。
护理毕业生;就业现状;因素分析
近几年,我国高职护理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高职护理学生的就业形势亦日趋严峻。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高校人才培养也逐步体现“市场化”、“地方化”、“国际化”等趋势,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医疗卫生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现状
1、市场需求量大
我国护理教育本科生不断的充实到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中,这并不意味着高职护理毕业生就失去了市场。高职护理教育是以培养现代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的的职业专科教育,它以市场为需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我国现阶段,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仍是我国的紧缺人才。高职护理学生最明显的就业优势在于专业特色和技能。护理专业属于劳动技能型人才,通过三年的扎实学习,高职毕业生足以胜任岗位。
2008年《护士条例》颁布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规定“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的,均可报名参加。①”高职护理学生毕业当年就可报考护士资格证,取得了护士资格证书,为就业增加了砝码,有力的提高了高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来看,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2万个,床位数约652万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82万人,注册护士292万人②。依据卫生部制定了《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护士配备,依据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配置护士,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应当≥1:0.4。而目前的医疗单位,护理人员配置尚未达到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基层医疗单位护理人员紧缺,县级及乡镇卫生院出现招不到护理人才,招聘回去后留不住护理人才的局面。
2、优质护理人员紧缺
虽然我国的护理专业人才处于紧缺人才,但是属于“缺口”与相对“饱和”并存的现象,使得护理就业竞争仍十分激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各级各类医院要按照要求,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③”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剧增,导致了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有所下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若不处理好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的关系,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难以拓展,面对激烈的竞争,就业压力大。三甲医院招聘护理人才往往偏向于形象气质好、成绩优秀、担任过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能力高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占整个毕业生的比例很少。
3、毁约率有上升趋势
毁约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学生方面:一些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即使签约了也有不少毁约现象。盲目的投向三甲医院,缺乏对个人的正确定位和对岗位、对专业的深层理解。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护理人才紧缺,发展空间大,但是总想找待遇较为优厚、环境好的大医院,没有考虑清楚就签约。另一方面,有的毕业生本身资质条件好,面试机会多,但就业心态没端正,找到更好的单位就毁约。用人单位方面:学生毕业一年内报考护士资格证没有通过,就与用人单位自动解约。要求学生有护士资格证,才能继续上岗。
二、影响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在激烈的竞争中,影响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在此从毕业生、高校和用人单位三个角度分析。
1、毕业生因素:就业观念不当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一些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自我评价偏高,就业期望值过高,使得理想与现实脱节。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急需护理人才,但很多学生不愿意去,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医院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的学生觉得护士地位太低,在医院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潜意识里觉得待遇低,不想找工作。但她们却忽略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本应从事护理工作的现实。
2、用人单位因素:对护理人才要求过高
用人单位对护理人才的要求,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加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毕业生过于挑剔,尤其是三甲以上的医院,在身高、视力、专业技能、外在形象等方面要求苛刻。在招聘中往往不愿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新人进行培训,大多考虑应急、好用,有护士资格证,不太顾及长远发展以及对护理人才的后继培养,把许多毕业生挡在了就业大门之外。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护理专业人员还严重不足,但是一些单位把学历放在第一位,专科生能做的事,先要本科生再考虑专科生,这种不按岗按需招聘人才的现象,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人为地加剧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3、高校因素: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下滑
近几年护理专业就业前景较好,许多高校不顾自身“软件”和“硬件”的实际情况,纷纷扩招护理专业学生大幅度增加。但是师资力量没有跟上、实验设备、教学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教师超负荷工作,加上高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不突出,很多学生的专业基础不扎实,护理基本操作不熟练。从我校近几年的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可见,整体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表附后)
三、提高高职护理毕业生就业的建议和思考
1、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
表1 2010-2014年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情况
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应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校应在护理教学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护理教学中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和学科教育中,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培养。通过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
2、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突出专业特色
改革课程设置,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根据社会的需要及对护士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教学计划注重高等教育的性质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人文课与专业课并重,实训课与理论课并重,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比如学生学习礼仪与沟通,形态训练,塑造学生良好护士形象。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在护理专业教师中,高学历、高职称、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进修培养和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为培养新世纪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在护理教学实践中,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建设一支既能从事临床实践活动,又能从事护理教育工作的临床师资队伍 (简称为“双师型”护理师资)是保证和促进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4、开展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亲睐于有特长、专业技能过硬,形象气质好,社会实践丰富的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把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比如开展礼仪教育,护理礼仪风采大赛,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举止优雅、得体,提高护士形象;开展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开展模拟面试大赛,指导学生面试求职和简历制作的。开展社会实践,比如见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培养独立明确每个学期达到相应的社会实践时数,作为考核指标。
我国高职护理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改革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地方医疗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是高职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业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高校只有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注释:
①胡雯斐.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就业
情况的思考[J].湖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5):31.
②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2015-02-26.?
③关于印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http://www.moh.gov.cn/2010-12-23?.
[1]李银未.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
[2]马远.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3]林浩贵.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任庆.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分析与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J],2008,(09).
[5]闵晓阳.广西医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调查研究[J],2010,(1).
R47
B
1008-7508(2015)10-0050-03
本研究为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广西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B104,主要负责人:韦柳娅,参与者:贺祖斌,秦小云,杨桂芝,黄孙庆等;广西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A01,主要负责人:韦柳娅,参与者:贺祖斌,秦小云,杨桂芝,黄孙庆等
2015-5-25
韦柳娅(1978-),女,广西柳州人,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杨桂芝(1955-),女,广西柳州人,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基础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