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温变色材料在童装图案中的应用设计初探

2015-08-23胡亚康史丽敏安乐乐

山东纺织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感温童装变色

胡亚康,史丽敏,安乐乐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感温变色材料在童装图案中的应用设计初探

胡亚康,史丽敏,安乐乐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文章以应用感温变色材料为前提介绍了感温变色图案的色彩和设计原则和种类,并设计制作了几种感温变色的色彩和图案,为感温变色材料在童装中的设计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感温变色;童装;图案设计

感温变色是指在温度上升或者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物体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将感温变色材料应用在童装中很有意义。首先,它能够提升服装的趣味性,使他们对外界的事物更加情趣盎然。其次,应用感温变色材料在童装中可以赋予服装功能性,如果应用变色温度合适的感温变色材料,妈妈们就可以根据图案或者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孩子是否因温差较大需要及时添加衣物、是否有发烧等身体不适现象,趣味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关注到孩子身体的舒适、健康。图案往往是儿童服装的点睛之笔,因此将感温变色材料应用在童装面料中的色彩、图案中更能为童装添彩。

1 感温变色材料应用方式

感温变色材料能够发生感温变色的现象是因为在温度改变时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可以是物理的也可以是化学的。目前成功用到纺织服装中的物质主要有两种[1]:一种是液晶类,一种是含有电子给予体和接受体等不同物质的变色体系。这两类物质都必须运用微胶囊技术将其完全包覆[2],才能应用于纺织服装中,才能保证对人体的安全,同时保证温度变化时变色反应的顺利进行。

将感温变色材料应用于纺织品可以通过印染技术。印染技术是通过印花、浸染等技术将感温变色材料应用于面料中,技术简单,效果也比较理想。

由于感温变色材料对纤维没有亲附力,因此本文选用印花方式将感温变色材料应用于童装面料——白色双罗纹棉毛布上。由于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会在焙烘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甲醛,因此本文选取水性聚氨酯类粘合剂,经过多次试验及性能评价后,选取各实验材料最佳用量及工艺,工艺流程为:配制浆料→印花→烘干(80℃,2 min)→烘焙(150℃,3 min)

在此工艺下得到的感温变色面料,各项色牢度均达到4~5级,手感良好,不含甲醛,能够用于儿童服装中。将涂料和感温变色粉进行配色,可以得到在高于变色温度后颜色A变为颜色B的效果,使色彩变化更为丰富。

2 图案设计

图案可以说是童心表述的载体,在儿童尚未学会言语的时期,他们眼中的图案就是和外界交流、学习的载体。因此感温变色的图案也要贴近生活、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力。

2.1图案设计部位

在进行图案设计时应当首先考虑感温变色图案设计的部位。如果想要通过颜色的变化来看宝宝是否需要添减衣物、是否发烧等现象则图案的设计可以在儿童近心区域,因为人体不同区域体表温度是不同的,接近心脏的部位:前胸、后背的温度要稍微比其他部位的温度高一些,更能反映儿童身体的状况;相对来说,远心部位可能受外界影响会比较大,不能很好地反应儿童实际体温的变化,因此建议对于功能性服装,在胸部、背部等进行感温变色的图案设计。不同区域体表温度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部位筛选不同变色温度的感温变色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

如果用于趣味性设计,考虑到0~1岁的婴幼儿在实际中会经常会流口水、吐舌、吃手等习惯,因此对于婴幼儿来说感温变色部位要避开领子、袖口、袖子部位。对于1~3岁的幼儿,基本无流口水现象,但是个别会有吃手的习惯,因此应尽量避免应用于袖口部位,此时幼儿腹凸现象明显,腹部部位明显、区域较大,为了吸引儿童注意力,可以设计在腹部,同时通过图案的设计来美化或者遮盖儿童腹凸的现象。4~6岁的儿童认知力、学习能力逐渐开始接受教育,此时感温变色图案所应用的部位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限制。对于7岁以上的儿童个性逐渐鲜明,心理上逐渐成熟,感温变色图案应用部位几乎没有限制。

2.2图案设计原则

2.2.1色彩搭配协调原则

图案的设计离不开色彩的搭配,色彩是视觉的第一要素,是最能表现心理、感情,最容易被感知的设计要素。在进行设计时应当注意变色前、变色过程、变色后的颜色都要协调,应尽量避免在变色过程中不协调颜色变化的出现,因为不协调的颜色由于其动态效果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发育。

不同时期的儿童由于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喜爱和适合的颜色会有所差异,但是整体来说在儿童还是偏好颜色较为鲜明的色彩,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以及偏好色彩不同,一般来说0~1岁的婴幼儿由于睡眠时间长眼睛适应力弱,比较喜欢明度和彩度适中的浅色调;幼儿期的儿童逐渐认识世界,视神经也逐渐发育,善于捕捉和凝视较为鲜亮色彩,较为适合明度适中、鲜艳明快而活泼的对比色、三原色等;4~6岁的学龄前儿童有了很高的接受和理解力,偏好的色彩来源丰富,种类很多;7岁以上的儿童逐渐有自己的个性,偏好灰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3]。

变化前后的颜色可以为同色组颜色、邻近色组颜色。这两种颜色变化比较简单、常用,而且在变色过程中颜色基本上不会在视觉上出现大浮动,不会在变色过程中对儿童产生惊吓,是比较放心和安全的变色组合。对于变色前后对比明显的色组,则必须考虑变色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不协调颜色,尤其是多种颜色和多种不同温度变色材料混合时,应当考虑到明度、色度的变化,避免因为变色前后色差过大对儿童视力或心理等造成不利影响。

整体而言,感温变色材料在儿童服装、面料应用中应保持和控制变色前后的颜色都符合儿童偏好及需求。不能为了突出变色的效果,吸引儿童而忽略色彩本身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影响,有可能会因为色彩的不当对儿童的成长发育造成一定潜在的不良影响。

本文采用印花工艺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可用于幼儿服装、面料的感温变色的棉毛针织面料。颜色变化如表1所示。

表1 感温变色面料及其变色情况

注:所用感温变色材料在37℃左右变色

2.2.2图案的设计要兼具审美 童趣 益智原则

审美原则是指图案设计在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符合儿童的审美观,是儿童眼中事物的表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儿童赏心悦目,精神上得到满足。

童趣中“趣”即趣味性,能够让儿童感兴趣的诙谐幽默的事物皆可成为趣[4]。而“童”是指此时儿童所处的年龄段所特有的情感及心理,包括自身的柔弱、懵懂无知之情,也包括对父母的依赖的心理,还包括着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求之欲等等。所谓童趣设计是指在符合儿童情感的基础上能够给儿童带来一定欢乐、能够使其眼前一亮的设计。

益智原则是针对儿童求知欲强烈这一特点。往往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无穷的幻想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简洁的款式上添加生动的图案来启迪儿童、使其智力得到提升[5~6]。

2.2.3图案设计趋势及种类

往往童装中的图案设计大都遵循以上几种设计原则,当然也会受到当季流行趋势的影响,2016年童装的图案偏向“自然、趣味、精阔”,此类图案突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以及好奇求真的天性,体现了儿童眼中的世界,同时体现了儿童与自然的亲密不可分割的关系,图案示例如图1所示。

图1 2016春夏童装趋势—印花图案(注:表中图片出自WGSN2016童装春夏趋势)

图案设计的种类多种多样,往往在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图案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饰图案元素的组合和运用,其目的就在于传达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使儿童能够感受到情感的共鸣。本文在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前提下对流行趋势进行总结,并制作了相应的感温变色图案。

(1)自然类——花草树木 动物等

儿童是自然之子,是自然进化历史的产物,并且两者相互交融。让儿童充分认识充满活力的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获得惊奇、感动还有敬畏[6]。

本文采用印花的工艺设计制作了能够“脱”衣服的感温变色图案,变色效果如图2所示,小鸟在低温时身体部分为红色,翅膀为紫色如同人们在冬天喜欢穿深色系的衣服一样;在温度升高到37℃以后,鸟儿逐渐褪去“外衣”,身体变为浅粉,翅膀也变为为绿色。

儿童总是充满无限的幻想,相信世界充满着奇幻与魔法,在相信的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有一种魔法。本文采用28℃变色的感温变色粉设计并制作了自然界常见的小花,如图3所示,周边花儿的颜色能够从橙红色变为黄色,中间稍大的花儿能够从橙红色变为橙黄色。让儿童的手掌和身体接触花儿时充满魔法能够改变花儿的颜色,给予儿童改变世界的信心。

图2 “鸟儿”变色前与变色后

(2)几何图案 数字 标语类

几何图案、数字、标语类的图案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儿童认知能力,符合益智原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的智力。尤其是对于幼儿期的儿童正处于求知欲强的阶段,将简单的图案印制在服装中有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有利于启迪儿童的思维。

根据不同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不同,设计并制作多角六边形,在六边形的基础上对其棱角进行多边、多角的设计,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发散。其变色效果如下:红色的背景、多角的六边形可以在温度升高后变为白色的背景、黄色的六边形,见图4。

图3 “花朵”变色前与变色后

图4 “多角六边形”变色前与变色后

(3)卡通类

卡通是童话生动形象的表现,卡通类的图案形象、生动、简单、明了、轻松、活泼,因此很受儿童的喜爱。

图5显示了能够换衣服的卡通女孩:戴着标有橙色标记的红色的贝雷帽,穿着橙色袖子、白色T恤,紫色小裤子。在温度高于变色温度后,头上帽子渐渐变为带有黄色标记的粉色帽,袖子也变为黄色,紫色的小裤子也变为颜色活泼的蓝色裤。

图5 “卡通女孩”变色前与变色后

3 小结

感温变色材料应用在童装面料中可以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为儿童的视觉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求知、探索的欲望,在应用感温变色材料设计童装及图案时,要考虑到材料本身的安全与可靠,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考虑色彩、图案在变色过程中的和谐性;不同年龄的儿童其生理特点不同,因此应用部位也不尽相同,同样感温变色应用目的不同,设计部位也不相同;只有充分考虑儿童的天性、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儿童天性审美、童趣、益智的感温变色图案,让儿童更好地成长发展。

[1]冯文韶.棉织物的温敏变色整理[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8.

[2]邵春燕.变色材料在纺织服装中的开发应用现状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3,(2):49—51.

[3]毕亦痴.童装图案的设计意识[J].四川丝绸,2001,(4):38—40.

[4]曹闪闪,夏帆.近代儿童服装的情趣图案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2014,(10):91—92.

[5]周会兴.童装设计中的图案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4.

[6]常颖慧.增强童装趣味性设计的研究及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2014.

Application of Thermochromic Materials in Children′s Clothing Design

Hu Yakang, Shi Limin, An Lele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Thermochromic materials were used in fabrics which may apply to children′s clothing. Based on that, the design position, the color and design principle were explained, and some samples were made in this paper for the reference of children′s clothing desingn.

thermochromic;children′s clothing;pattern design

2015-09-17

北京服装学院2015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H2015-3)

胡亚康(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

TS941

A

1009-3028(2015)06-0015-04

猜你喜欢

感温童装变色
高速公路隧道感温光栅监测技术探析
家蚕越年种感温的注意事项
感温电缆温度-电阻特性评估方法研究
变色的真相
中国童装看即墨
变色花
IN-SIGHT童装概念店
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易变色
用场景模式卖童装
2010~2011秋冬童装色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