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磁场和微波课程群专题化教学实践

2015-08-23许明妍马愈昭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电磁场知识点教学内容

范 懿,许明妍,马愈昭,张 喆,韩 萍

(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 300300)

我校电磁场和微波课程群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与天线”两门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课程群内的知识点之间相互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教学效果要通过实验和仿真设计等实践环节来提高[1]。本文主要介绍专题化教学在该课程群中的应用,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实践。

1 课程群的教改思想

电磁场和微波课程群的两门课程通常是按照教材的章、节次序开展教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章节讲解容易造成知识点的割裂;同一知识点在前后课程中可能出现重复;实践环节相对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等。在新版教学大纲中,课时量较少与教学内容较多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专题化教学模式,既突出了同一课程的各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又体现出不同课程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把相关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既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专题。

专题化教学模式下,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对学生可自学掌握的内容不讲,对学生有所了解的内容少讲,而基础性的内容精讲,对专题内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要详讲,对工程应用性较强的内容要多讲[2]。各专题所包含的内容不但有基础理论,还有实践项目。专题化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单位学时内的知识容量,适当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验、仿真或学术讨论学时,这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视野,还能增强学生研究能力及适应技术工作的能力。

课程群的教学改革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专题化教学模式为手段,以整合的专题化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形成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2 专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1)教学内容的优化

专题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优化。如把“电磁场与电磁波”原来八章的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见图1,专题1~3),把“微波技术与天线”原来五章的内容整合为三个专题(见图2,专题4~6)。在同一专题内,由于知识的关联性,在授课时可以举一反三,相互借鉴,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能减少学时。

图1 “电磁场与电磁波”优化示意图

图2 “微波技术与天线”优化示意图

在专题化模式下,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不仅增加了实验项目,还增加了基于Matlab、ADS和HFSS等工程软件的仿真设计项目和小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可迁移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2)实践环节的强化

每个教学专题,都设计相应的实践项目。既增加了实物实验,也增加了仿真设计以及小型论文等。各专题的实践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可迁移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表1 专题化模式改革前后对比图

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仿真设计,使得模拟仿真和实物实验相互配合,进而提高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率并改善了教学效果,为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仿真设计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研究方法。

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指导学生去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探究,将心得写成小论文,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还可以训练学生查找文献、阅读文献、分析讨论、书面表达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为了更好的实施专题化教学模式,整合并优化专题内容,笔者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进。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了思维导图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知识迁移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采用思维导图教学,将每个专题的教学内容“结构化”和“可视化”。用简洁的形式高度概括大量内容,采用文字、框图、连线和箭头等形象化的处理方式,说明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不仅限于每个专题内的知识,还包括不同专题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方法具有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和结构完整的特点,有利于展现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专题内容的来龙去脉,从而比较容易地把握知识脉络。

(2)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注重对讲课的内容和节奏的把握。例如,在讲解麦克斯韦方程组(专题2)时,针对简单安培环路定律在交变电磁场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引出位移电流的概念,并对麦克斯韦提出位移电流的思考过程进行说明,这样让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大大增强学习这种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积极性。在专题化模式下进行实验教学时,对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要讲清楚,但不要把操作步骤等一切内容都一次性讲透,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3)采用现场教学法,引起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的兴趣以及深入学习课程的热情,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饶有趣味。在改革前,通常是先集中上完理论课程,再集中上实验课程,使得理论和实际割裂开。改革后,采用现场教学法,使得实验室的实验和上机的仿真设计都紧随理论的教学内容进行,为理论教学服务。使学生感到直观性强和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在有多媒体设备的电磁场实验室和微波实验室内,先简单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立刻进行实验,用实验验证理论。例如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微波参量的测量和定向耦合器特性测量等,都是依托实验室的设备,进行现场教学,并立即进行实验。或是在计算机房,通过虚拟技术,对难以在现有实验设备进行的实验内容进行仿真演示。

(4)采用知识迁移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同一个分离变量法,既可以解决静电场的边值问题(专题2),又可以对电磁波的波动方程进行求解(专题3),还可以应用于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电磁波传输模式的分析(专题4),在教学时,注意让学生理解知识迁移能够解决多种问题。

4)考核方式的转变

由于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3]。为了提高和评估教学效果,笔者也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以“”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为例,增加了阶段性考试和实践项目成绩的比重(见表1),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则减少到40%。

考核方式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平时成绩应结合学生的上课出勤情况、上课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占总评成绩的10%;在每个专题结束时,进行一次阶段性考试,考试的成绩计入总评,占总评成绩的35%;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机房进行的设计仿真和小论文作为实践项目,占总评成绩的15%。除了规定的必做实验和设计仿真项目以外,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个自选设计仿真项目,每3-5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必须完成一篇小论文;期末考试的成绩仅占总评成绩的40%。

考核方式的转变,使得教师和学生关注平时的教学质量和实践项目,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同时也会减少学生考试违规现象的发生。

3 结语

专题化教学模式已在我校2011级通信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中展开,正在2012级本科生教学中实施并逐步完善。经调查,学生反映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比较乐于接受这种模式,认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2011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包括:

(1)课程章、节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使用专题化的教学模式能厘清这种关系,使知识形成体系。

(2)仿真等实验学习,能建立起平时摸不到、看不见的电磁场和微波的清晰模型,另外专题化的学习将厚厚的书本“压薄”了。

(3)注重实践环节很重要,把理论与仿真实验、实物实验相结合,既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能理解单调枯燥的课本理论。

[1] 方进.建设有特色的工程电磁场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34(1):42-45.

[2] 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第二版.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60-61.

[3] 卢斌先,王玲玲,宋金鹏,“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小测验制度改革[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5):18-19.

猜你喜欢

电磁场知识点教学内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外加正交电磁场等离子体中电磁波透射特性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海洋可控源电磁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
Matlab在电磁场可视化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