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级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2015-08-23华小梅查晓明陈厚桂
华小梅,查晓明,陈厚桂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0 引言
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6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继续教育生3500余人,年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研究经费达到8000余万元,而专业教师人数不到100人。面对学院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的快速扩大,科研任务的急剧增加,过去实行的课程组基层教学组织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学院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基层教学组织新模式[1]。
当前全国高校普遍认为教学团队建设对于进一步创新高校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文献[2]指出教学团队是以团队的形式推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学院在申报和建设校级、省级教学团队的实践中探索到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文献[3]认为这种组织形式可推广至学院基层教学组织。
经过多次专题研讨会,我院业已明确院级教学团队建设正是创新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 院级教学团队建设举措
1.1 院级教学团队
2010年,学院建立了11支院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以教学团队、教学督导、专业研究中心和教学办公室为抓手的教学运作模式,如图1的所示。目前教学团队已经成为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主力军,在学院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整体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一系列建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图1 教学团队设置
除了组建11支院级教学团队外,我院还率先在全国电气类专业提出建设三大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即学科通识平台课程“走进电世界”、学科专业平台课程“电气工程基础”和学科前沿平台课程“电气工程新技术导论”。三大专业平台课程是牵引电气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发动机,院级教学团队中的电气工程学科平台课程教学团队专门负责这三大平台课程的教学和建设工作。
1.2 发挥教学团队职能
为促进11支教学团队发展,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学术和行政功能,学院制定了《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团队设置与实施细则》,细则明确了教学团队的职责范围包括承担教学任务、规范教学过程、负责课程建设、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创建优秀教学团队等,将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到教学团队。同时也赋予了教学团队适当的自主建设权、人事权、知情权和经费分配权,例如:教学团队负责人可以根据团队自身发展需要,向学院提出师资引进计划,对不能承担本团队教学任务的团队成员,可以向学院提出调离申请;教学团队有权了解学院各种教学评估、评优和业务考核的结果;教学团队可以根据团队建设规划需要,以项目形式向学院申请教学经费支持等。
1.3 建立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为激发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院对教师评价和考核机制由原来完全个体化向团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方式转化,制定了《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团队量化管理考评实施细则》,建立了基于团队整体绩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学院每年从教学经费中划拨一定经费支持团队建设,对教学团队采用目标管理方式。各教学团队在年度初根据团队建设情况向学院提出团队年度具体建设目标,并就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教学研究等建设目标以项目形式向学院申请教学经费支持。学院年度末组织专家对各教学团队年度运行状态和项目建设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和验收,对验收结果合格的教学团队,学院将在下一年度继续给予建设经费支持;对取得标志性成果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奖励,并将此作为团队教师考评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对考评不合格的教学团队,学院将要求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承担一定的责任,必要时,会采取一定措施改组教学团队。
2 院级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我院院级教学团队是学院教学计划实施的一种自主组织模式,团队有共同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建设目标,教学团队由团队负责人自主召集配置,内部组成单元也较灵活,可根据需要下设课程组或课程群,青年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在教学团队之间交叉培养。因此,这种基层教学组织模式具有明显的学术性、自主性、参与性和合作性,能够使学院教学工作主体地位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标志性教学成果明显增多。
2.1 专业建设
学院以教学团队内涵建设为抓手,优化师资队伍培养方案,例如,电气工程学科平台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专业平台课程的辐射和拉动作用,积极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目前学院三大平台课程中“电气工程基础”已经建设成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走进电世界”已经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电气工程新技术导论”已成为学生选修率最高的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规律,3年来学院获批省级教改项目6项、“武汉大学课程2010”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基地建设项目2项,出版教材10余部,其中《走进电世界》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建立和完善了“一流教学、一流本科”教学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及模式,学院毕业生质量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4年位居我校首位。2010年以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专业,并且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功申报了教育部武汉大学电力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教育部“武汉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
2.2 师资队伍建设
我院各教学团队负责人皆为长期在该领域内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者,有的就是学科建设带头人。此外,我院以科研为主内设4个专业研究中心,这4个专业研究中心主任都由教学团队负责人兼任,而且专业研究中心还承担了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任务。这样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团队和以科研为主的专业研究中心队伍就能在组织形式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学科研并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有效地协调了教学和科研发展矛盾。教学团队中团队负责人负责把握学科建设的方向和过程、建设教师梯队;教学骨干把握相关课程教学的方向和过程、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团队教学工作,并在教学团队中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逐渐成长为教学骨干。目前学院已培育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教学名师1名、湖北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1名。
2.3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电气工程创新与实践教学团队自建立以来,一共吸引了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成为团队教学骨干,他们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团队成立了“电气实践与创新开放实验室”和3个企业联合俱乐部,开设了汇智创新课堂,设立了大学生基本科研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平台,建立了一套贯穿大学四年基于课外科研的全学程、立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此外我院每年还自筹经费资助10个院级科研项目,支持大学生创新科研。目前已形成了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每年参加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达到200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3年来,学院本科生获全国数模竞赛一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申请专利50项;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3项;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9篇。
3 结语
四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基于教学团队的基层教学组织更能适应我院教学改革需求,更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笔者认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应根据高校自身的层次、规模、定位和目标任务,结合院系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具体情况,构建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科学的、高效的组织模式,而不应千校一面、千院一面。高校应该将主要学术权利集中在教职员工身上,行政权利的行使应从保障学术权利目的出发,各项改革政策不宜“一刀切”,院系应该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鼓励院系根据自身特点自主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1] 张安富,涂娟娟.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创新高校教学基层组织[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10(8):38-39
[2] 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11(3):75-77
[3] 查晓明,华小梅,孙元章.高校院级教学团队建设初探.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2010,33(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