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2015-08-23吴哲坤金兆怀

关键词:传统产业高新技术集群

吴哲坤,金兆怀

(1.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关于我国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吴哲坤1,金兆怀2

(1.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2.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虚拟产业集群产生于信息时代,是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打破地理位置束缚,实现产业集群的跨区发展。通过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确定出虚拟产业集群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认为虚拟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优势载体。并结合我国虚拟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存在着相关研究深入不够、风险认知不足情况,需通过采取加强跨区域合作,加大科研支持,增强大数据理念,警惕风险等措施促进虚拟产业集群在我国健康发展。

虚拟产业集群;传统产业集群;比较;风险

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现代经济构成的重要单元结构,具有交易成本低、制度收益能力高的特点,同时带来较大的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带来积极的影响[1]。并且,产业集群自身具有“活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自身亦在与时俱进,不断主动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和网络的普及,信息化、数字化影响着各个行业。产业集群也受到时代浪潮的浸染,在新时期信息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等新方式、新模式影响下,产业集群自身有了发展新形式的需求。

一、虚拟产业集群的提出及界定概念

虚拟产业集群(Virtualindustrialcluster)概念是在1997年由欧盟EU’SACFA计划资助的7所大学组成的网络化研究课题组首次提出,是开发全球虚拟业务框架的模型,是依靠快速构建与运作虚拟企业的基础平台,是拥有特长的企业构成的集合体,该模型内的成员共同参与虚拟企业运作,是一个共享市场机遇的企业群体[2]。

Maria(2004)认为,虚拟产业集群是由具有一定专长的不同类型企业成员构成的集合体,通过提供和调解成员企业核心能力,共同参与虚拟企业运作,使集合体内成员分享市场发展机遇和参与全球商业事务[3]。

我国学者也对虚拟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罗鸿铭(2004)认为虚拟产业群是指高新技术企业打破产业集群企业边界,凭着网络化的优势,借助于合作企业的能力,以双赢或多赢的方式集聚,形成纵向或横向的多层次聚集效应[4];李运强,吴秋明(2006)认为虚拟产业集群是指产权独立、非固定地界,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产品及相关企业的集合[5];夏亚民,翟运开(2007)认为虚拟产业集群是指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设施等作为基础去支撑产业集群,利用虚拟场景实现产业集群的多种产品服务,使产、供、销业务“虚拟化”,多元市场参与主体以“虚拟化”的产品服务为中心,使不同参与主体间的联系实现高速而便捷的目标[6]。庞俊亭等人(2012)认为虚拟产业集群是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核心企业为轴心,以拥有共性和互补性的相关企业或组织做节点,以地理区域块状集中为载体,以实现资源跨区域集聚为目的的网络共同体[7]。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虚拟产业集群的深入研究和了解,通过综合各方的概念解释和结合相关理论的界定,认为虚拟产业集群是依靠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活动范围不局限于固定地理区域的产业集群,在某些特定的产业内,按照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内在联系,通过各种公共服务、中介机构等组织搭建的共享平台资源,使企业能在虚拟空间上集中,达到高效运营,充分竞争,共同发展,实现多赢的目的虚拟化集合体。

二、虚拟产业集群特征

(一)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关系

传统产业集群是相对的概念,即指地理集中式的产业集群。传统产业集群对区域位置、资源禀赋等条件要求较高,且地理边界清晰。而虚拟产业集群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网络科技与现代通信技术在产业集群上的延展应用,其能模糊发展边界,改变单一的产业地理位置集中,克服地理区域对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限制。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分析比较传统产业集群与虚拟产业集群的关系。电子信息产业被誉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快速,已形成四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或基地。通过整理我国内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形成如北京中关村这种以北京为地理集聚的电子信息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方式,发挥着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和辐射效应,以研制、规模生产各类计算机系统及软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及集成电路飞通信、广电设备、电子测量仪器和专用设备、元器件等系列产品。与此同时,利用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延伸和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北京、天津、山东等小区域的电子信息产业通过“虚拟化”方式进行再连接、再组合,与天津的手机生产及配套企业、山东的高性能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等生产企业相互跨区域连接,借助大区域内共同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各自传统产业集群内已有的优势领域,共同形成战略一致、在价值链和产业链相连的虚拟产业集群。

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虚拟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在新技术、新应用背景下发展的一种形式,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并行、独立的发展形式,虚拟产业集群是相互融合与推进的,根据自身发展特点自行选择和转换的。

某些产业是以特定的地理区域作为发展的发源地或根据地,壮大和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当传统产业集群受到资源禀赋、区域范围、规模不经济等情形的制约时,产业将根据自身特点和其发展阶段,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产业集群将主动地借助“虚拟”的发展力量,以扩大产业集群发展区域,模糊地理边界,跨区域协同发展,从而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形成新的、“虚拟化”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类型转化的过程中,传统产业集群则常作为产业发展的本源或者平台,而虚拟产业集群则是适应产业发展特点,以原有的平台为原点,跨区域扩张发展,同时亦完善和强化本源的产业组织结构,巩固了“大后方”。因此,可以说传统产业集群与虚拟产业集群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融合的,相互促进的,可以使产业的发展得到进一步发挥和释放。

(二)适用范围

虚拟产业集群产生于信息时代,其利用“虚拟”形式,将集群内的各组织机构、生产企业、供应商等重新组建和再连接。不同于传统产业集群的产业选择,并不是所有产业或者行业都可以或适合在“虚拟”的运营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跨区域的可行性与产品种类、运输成本、运营环境、资源禀赋、人力水平等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联。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科学技术水平,目前认为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运营和发展特点进行的分析,认为高新技术产业是符合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或者虚拟产业集群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原因在于:

1.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产量小且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源、能源消耗少,所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立对原材料等资源禀赋依赖程度低,不受地理位置资源的限制,但同时对高效的人力资源和创新环境、条件等需求却是极其迫切的[8]。

2.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品种多,但产量相对较少、体积小或轻,而产品的更新快。这就意味着高新技术产业在产品的运输上不易受距离的影响,在仓储方面也不必过多地考虑占地和成本问题。

3.高新技术产业还具有研发投入大、初期风险高、增长率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不能依靠一家独做,需要众多企业共同努力开发,并分担开发风险。另一方面,由于丰厚的回报又吸引了大量相关企业投入其中,促进形成了虚拟产业的空间集聚,为虚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4.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难度大,但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因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得到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虚拟运营过程中,便于在不同的地方政府间建立共同可分享的中介平台。

因此,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虚拟产业集群的运行机理,两者的相互选择、相互依托则显得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一方面,虚拟产业集群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是虚拟产业集群发挥其最大优势的具体载体。

(三)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差异总结

通过对虚拟产业集群和传统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和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两种形式的产业集群主要差异如表1:

表1

三、我国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虚拟产业集群研究深入不够

1.学术研究的成果数量不足。虽然虚拟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概念提出的时间相近,但国内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仍相对处于萌发阶段。从我国研究传统产业集群和虚拟产业集群的期刊文献数量就可见一斑。在中国知网以主题形式进行搜索,关于“虚拟产业集群”的文章从2004年起至2014年作者截稿前只有56篇,而以“产业集群”为主题的搜索则从1998年至2014年多达1.7万篇。

2.研究维度和深度不够。根据目前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方向,多是佐证虚拟产业集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新形式为主题,论证虚拟产业集群的优势、特点和发展的必要性,及虚拟产业集群的组织模式、运行机理、在自组织的产生和模式等方面。缺少对于虚拟产业集群的适用范围、中介支撑作用、风险分析等维度的研究,以及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关联、比较等深度的分析。

(二)跨区域虚拟产业集群发展存在“小区域化”现象

虚拟产业集群是打破了地理位置束缚,跨区域发展的产业集群。跨区域发展形成的“大区域”由多处“小区域”组成,即一块块行政区域形成跨行政的“大区域”。一方面,地方政府均认识到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地方政府也皆视产业集群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利器”信奉;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指导下,各地方政府对于多是以小区域为发展产业集群的出发点,出现“小区域化”现象,对于“大区域”或跨区域的发展认知程度不一,因此,导致虚拟产业集群内的政策扶持力度不一,发展步调不一致、不统一,严重影响了虚拟产业集群的长远发展。

(三)虚拟产业集群自稔性风险认知不足

通过吴晓波(2003)对产业集群自稔性风险的研究,认为产业集群天生的、固有的发展优势,同时也可能是形成风险,造成和导致产业集群走向衰落的先天不足[9]。虚拟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适应发展的一种形式,其具有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即也具有产业集群的自稔性风险特点。但对于虚拟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的自稔性风险研究则是相对空白。与传统产业集群的自稔性风险不完全相同,结合虚拟产业集群特征,其也具有独特的自稔性风险特点。

1.虚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产权相互独立,其具有独立的法人、独立的投资渠道和独立核算体系。

虚拟产业集群的企业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通过某种协约关系,实现合作,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这是虚拟产业集群的优势之一。降低了集群外企业的进入门槛,积极参与公平竞争,以市场原则进行平等交易。但是这种独立的、跨区域的协约关系是动态的,市场经济的缺陷会完全地反映在企业的合作中,各企业的逐利性被放大,尤其是在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契约精神的不够完善,通过协约关系建立的合作关系易被利益所破坏。

同时,无论是传统产业集群还是虚拟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均使集群内的企业以最优规模生产。但由于虚拟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纵向生产各环节的独立程度高,因此,生产的各环节资产专用性反而不强,生产企业难以控制成本和发挥规模效益,减少了生产企业主动竞争的能力。

2.虚拟产业集群可以克服或避免传统产业集群在同一区域内发生规模不经济现象和资源在单一空间的局限性,具有跨区域性特点。

虚拟产业集群的边界是动态的和模糊的,可充分利用分布不均的资源禀赋和知识溢流的优势和灵活性,在更大的地理空间范围内整合各种资源要素,进而实现优势互补,效益最佳的效果,这与传统产业集群有着根本区别[5]。但同时,不可回避的是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和企业合作过程中,社会网络交融的问题具有潜在风险。社会网络和区域的民风习俗正如前文所说,其影响着产业集群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的社会网络和民风习俗,正如古话所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习惯和行为方式差异巨大,在跨区域的交易与合作过程中存在风险,易产生误解和猜忌,影响集群内企业成员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合作效果,阻碍和影响了产业集群的高效运转,增加了非生产关系的不信任,进一步地限制了集群优势的发挥。

另一方面,虚拟产业集群地理空间上的距离虽利用“虚拟”连接,亦促进了集群企业间的相互学习,知识信息的增值[10]。但虚拟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受距离的影响而易形成不同区域的企业战略不一致现象,造成集群内企业的“步调”不同,难以协调发展,削弱了抵御集群外产业的竞争能力,失去了战略调整的应变能力。

3.虚拟产业集群内成员组成呈现动态化,集群内的成员进出阻力较小,促进了虚拟产业集群的开放化,新鲜血液的常注入,使得虚拟产业集群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但集群成员的过度动态化,导致虚拟产业集群内成员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合作和运营存在不稳定性。任何两个不同的企业的合作和交流都需经历了解和磨合过程。网络的建立和相互间的信任需要依靠时间来考验。产业集群的进入和退出门槛低,意味着企业间总是处于跟“生面孔”打交道的状态,陌生的合作者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成本及谨慎提防的合作,极大影响了相互间的合作进展和程度。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虚拟产业集群(High-techVirtualIndustrialCluster,HTVIC)中,由于投入高,风险高,产品更新快等因素,高新技术企业的更新也相对较快,更加剧了集群内网络运营的不稳定性和建立的困难性。

4.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在集群内创造技术优势,尤其是虚拟产业集群内利用现代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的传递缄默知识。

高长元,程璐(2011)通过对不同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下知识溢出的研究,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虚拟化运作提供知识管理方法和思路[11]。限于地理距离的阻隔,知识的传递更多地依赖网络的传输[12]。但如今网络信息的安全越来越令人堪忧,在信息安全短时间内不能得到明显改善的前提下,虚拟产业集群内的知识和技术易被集群外的企业或组织获取,从而大大减少和打击虚拟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性、积极性和竞争性。

四、发展虚拟产业集群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跨区域政府间的合作

为避免虚拟产业集群内“貌似神离”的状况,虚拟产业集群所在“大区域”内的各地政府应加强合作,解放思想。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不仅关注一方之利,更应认识到彼此间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受益的。“大区域”内应协调统筹的发展产业集群,各自发挥“小区域”的比较优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只有各个“小区域”内的发展政策一致,才能让“大区域”协调统一的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另一方面,在管理上应超越区域行政管理,在省级或国家级协调布置,借助高级的行政指令,以战略的视角,成立大区域的协调委员会,负责调研和摸底各“小区域”的实际情况和比较优势,协调各方利益和解决各自困难,齐心协力地发挥各方的能动性,充分发挥虚拟产业集群的优势,带动各方经济发展。

(二)加强对科研院校的重视程度

虚拟产业集群在信息时代下,利用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整合各方优势与资源,发挥集群效益。但多年来对产业集群或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均忽视了科研院校对集群支撑的重要作用。集群内各政府或组织机构均应加强对科研院校的重视程度,设立相关基金满足和激励学术研究,最终的结果就是科研成果反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发展。仍以我国电子产业集群分布为例,根据国内专业技术水平名列前50的科研院校与产业集群的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内前50的电子信息专业院校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分布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与时俱进,大数据促进虚拟产业集群发展

大数据(BigData),听由其名,即是巨量或海量的数据,由大量的、复杂结构的、众多类型的数据构成的集合,是通过采用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13]。

2009年,大数据开始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2013年,大数据一词开始超越了单纯的互联网专用词汇,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渗透至各个领域,人们都在研究大数据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而虚拟产业集群正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形成的,正因如此,应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的影响促进虚拟产业集群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以“互联网+”产业集群的理念,加快促进传统产业集群与虚拟产业集群的融合,并通过中介咨询机构对大数据专业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帮助产业集群内的生产和供应单位科学决策,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壮大发展。

(四)重视和警惕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风险

即使虚拟产业集群具有很多显著的发展优势,但仍不要忘记虚拟产业集群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也不是一根包治百病的“救命稻草”,虚拟产业集群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虚拟产业集群的特有“习性”,应熟悉和掌握虚拟产业集群的客观规律,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客观、科学地认知虚拟产业集群的特点,积极主动地避免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风险。

五、结 论

相比于地理集中式的传统产业集群,虚拟产业集群是借助现代通讯设备和网络技术,按照市场规则,利用和充分发挥各方比较优势,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发展的、跨区域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产业集群新形式。我国学者已进行了多年研究,但相比传统的产业集群研究成果和深度,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深入不够、虚拟产业集群 “小区域化”发展等问题。通过加强跨区域政府间的合作及达成“大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共识,获得协调统一的政策支持。并通过加大对科研院校的重视程度,发挥科研院校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积极作用,较好地营造出“大区域”内发展环境,为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科学、客观地认知虚拟产业集群发展风险后,积极主动地避免或规避产业集群风险,借助“大数据”等新“虚拟技术”,合理促进虚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1] 胡宇辰.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4(11):76-80.

[2] 宋昱雯,于渤. 虚拟产业集群组织模式探析及政策建议[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1): 52-56.

[3]MariaV.TheChallengeofVirtualOrganization:CriticalSuccessFactorsinDealingwithConstantChange[J].TeamPerformanceManagement,2004,10(5):112-120.

[4] 罗鸿铭,郝宇.应用信息化整合高新技术企业集群[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7): 101-103.

[5] 李运强,吴秋明.虚拟产业集群——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 42-45.

[6] 夏亚民,翟运开.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高新区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4): 106-109.

[7] 庞俊亭,游达明.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风险规避路径研究——基于虚拟产业集群视角[J].经济地理,2011,31(5): 805-809.

[8] 李春艳,刘晓静,高瑞静.关于产业创新政策一些问题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5.

[9] 吴晓波,耿帅.区域集群自稔性风险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03(6):726-730.

[10] 何晓燕,高长元.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资本增值机制框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8): 74-77.

[11] 高长元,程璐.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6):55-59.

[12] 车今善.中韩SNS平台及使用机动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5.

[13] 电视工程编辑部摘录整理.大数据[J].电视工程,2013(4): 57.

ThoughtsontheDevelopmentofVirtualIndustrialClusterinChina

WUZhe-kun1,JINZhao-huai2

(1.SchoolofGeographicalSciences,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2.SchoolofEconomics,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117,China)

Thevirtualindustrialclustergrewoutoftheinformationera,ittakesadvantageofmoderncommunicationandnetworktechnique,breaksthebondsofgeography,andachievescross-regionaldevelopmentoftheIndustrialCluster.Throughcomparisonwiththetraditionalindustrialcluster,theapplicationscopeandcharacteristicsofthevirtualindustryclusteraredetermined,andthevirtualindustrialclusteristhedevelopingdirectionandtheadvantagecarrierofthehigh-techindustrycluster.Fromtheperspectiveofthecurr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theresearchisnotdeepenough,riskcognitionhasdeficiencysituation,andtherefore,itneedstostrengtheninterregionalcooperation,increasesupportforscientificresearch,strengthentheideaofthebigdata,alerttotherisksandothermeasurestopromotevirtualindustryclustersinthehealthydevelopmentofourcountry.

TraditionalIndustrialCluster;VirtualIndustrialCluster;Comparison;Risk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6.015

2015-08-12

中国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合作项目(2013GXS2D019)。

吴哲坤(1982-),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金兆怀(1950-),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F263

A

1001-6201(2015)06-0082-05

[责任编辑:秦卫波]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高新技术集群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未来5G:颠覆行业 改变生活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