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踏上新征程
2015-08-22
据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3月底,我国小微企业已达6666万。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用“567899”几个数字生动描述了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50%的税收、60%的国内生产总值、70%的发明专利、80%的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数量和规模而言,99%的中国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显然,如果将国民经济比作人的“躯体”,那么千千万万小微企业就是名副其实的“细胞”。唯有这基数庞大的小微“细胞” 运行高效、生长和修复功能完好,国民经济“躯体”才有可能充满活力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动能。
然而,6666万,这“六六大顺”的吉利数字,却掩盖不了小微企业继续前行时所承受的严峻压力。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重大的不确定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市场垄断力量渐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众多小微企业遭遇了一系列严重影响生存与发展的困难,包括市场环境不公平、融资难、创新难、用工难、成本高企等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小微企业陷入的发展困境似乎是不可逆的:按照市场规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必然是大整合,资源将越来越集中,“马太效应”加剧,强者恒强,赢家通吃,小微难免沦为“炮灰”。
互联网向传统领域的渗透和挑战改变了产业调整的固定方向,“互联网+”大潮呈现出信息零距离、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特征,正在颠覆产业现实,给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本刊特稿(P8)中所指出的,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已开启了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制度红利”期,步入了基于高素质劳动者的“新人口红利”期,迈进了基于创新驱动的“新资源红利”期,迎来了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全球化红利”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新型小微企业,纷纷涌向“互联网+”风口,承载起我国经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希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国家战略。
因应“互联网+”大变革,也能跳舞的“大象”们开始变换舞步。海尔互联网转型实践的主要构成之一就是“海尔小微”,海尔把原先的航空母舰拆成小船,重新组合成战斗力更强的联合舰队,意图构建起创业生态圈,由创客小微繁衍创造出生意盎然的开放“森林”。
为了分析“互联网+小微企业”的发展逻辑、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的运行规律,本期《工经论坛》(P36)专门组织了一组文章,分别选取通过“互联网+”时代金融创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创新小微成长和创新孵化平台打造国际经验、“互联网+小微企业”典型发展载体创客空间的分布与发展模式等几个点,由细节入手,见微知著,帮助理解“互联网+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动能。
小微企业是市场灵性延续的保证,也是多元化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共存的必要环境。踏上“互联网+”漫漫征程的小微企业及其人格化“创客”,凭借其创造力和灵活性,将带动中国新一轮经济“破茧成蝶”,有望继勤劳坚忍的中国农民工之后成为最受世人瞩目的群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