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水稻大田管理技术要点

2015-08-22张族明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花肥水层田块

张族明

摘 要 在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形势下,发展杂交水稻,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从杂交水稻大田管理环节,从水分、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对农户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大田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发明的杂交水稻,由于产量高,除了中国外,还在越南、印度、菲律宾和美国等国家大面积推广,均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杂交水稻的推广,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大田管理的任务是创造条件促进秧苗返青、早分蘖分大蘖,壮根壮秆、足穗大穗、增加粒重,实现增产丰收的目标,生产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科学管水,控苗促穗

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通常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采用多次轻搁田,以控制高峰苗。生育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直至成熟。水分管理上要把握好“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搁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的技巧,促使水稻早成活、早分蘖,增加产量且提高水稻品质。

1.1 浅水插秧

移栽水稻时,适宜的水深度是栽秧后淹过植株的三分之一左右。水层的深度可以根据秧苗的大小来确定,避免水稻移栽时因倒苗和植株失水过多而出现萎蔫。

1.2 寸水返青

返青时期(移栽后的7~8 d),田面水层应该保持有3~3.5 cm的水为最佳,防止水稻出现萎蔫现象,影响水稻的生长。

1.3 薄水分蘖

在分蘖时期,田间水层应保持为1.5~2.0 cm,使水稻能够早生快发,促进多发根、快分蘖,可以提高水温和泥温,增大昼夜温差。同时,使植株基部光照充足,为水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4 苗够搁田

一般移栽后20~25 d,在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高产穗数80%时,即每蔸有9~12条苗时,就撤水搁田。发苗旺的田块要重搁,发苗不足的田块,要轻搁。搁田程度以田间土壤沉实不烂糊,田块中央土壤人走过去不陷脚为度。当田面普遍看出水稻发出白色的新根、且全田叶片挺起、叶色明显褪淡落黄时,即可停止搁田,搁田结束后,及时复水,采取间歇灌溉。

1.5 寸水促穗

水稻拔节后(有的品种拔节时)的幼穗分化期,最佳田面水层应保持在2~3 cm。这个时期是水稻需水量最大的阶段,要避免这个阶段缺水,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1.6 湿润壮籽

在水稻的灌浆阶段,应该采取间歇灌溉的方法,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做到前水不见后水。要防止水分过多,避免造成土壤氧气供应不足,要努力保持根系活力,维持叶片活力,达到增加千粒质量,提高稻米品质。

2 精确施肥,提高肥效

精确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水稻吸收的养分主要分配到当时的生长中心,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同。通过合理施肥,保证水稻分蘖、长穗、灌浆3个生长中心的各器官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是实现水稻优质、高产的基础。

2.1 施足基肥

在杂交水稻的总需肥量中,据测定,有50%~60%的氮和70%的磷、钾来自土壤,施肥不足会过多消耗土壤中的养分,而降低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是提高肥力的重要途径。在杂交水稻生产中基肥要施足,基肥施用量占全期施肥量的百分比,一般早熟品种占80%,中晚熟品种占60%~70%。

2.2 早施分蘖肥

从移栽至幼穗开端分化前的追肥叫分蘖肥,时间早、数量足是分蘖肥追施要求,通常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早稻在插秧后5 d,晚稻在插秧后3 d,即可追施分蘖肥,一般宜分次施用,第1次667 m2施尿素6~7.5 kg,隔7 d左右,根據苗情,对生长差的田块,再667 m2施尿素4 kg;对施有机肥少和缺钾的田块,应667 m2施钾肥5~7.5 kg。

2.3 巧施穗肥

因施用时间不同,穗肥可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要做到几点技巧:一是地力好、底肥足、分蘖多的田不施;二是早上叶不挂露水,中午叶片挺直,叶色淡黄的要施;三是阴雨天不施,晴天抢施。凡是前期施肥适当苗情较好的,一般应以保花增粒为重点,只施保花肥,每667 m2施尿素2.5 kg左右。前期如果施肥不足,苗数偏少、长势较差,促花肥与保花肥都要施,每次每667 m2施尿素5 kg。杂交水稻对钾肥需求量大,应在搁田复水后结合追施氮肥,每667 m2追施钾肥2.5 kg左右。

2.4 酌施粒肥

抽穗前苗色过淡的田块,每667 m2施尿素22.5 kg;齐穗后过早落黄的田块,每667 m2施尿素2.5~3 kg;生长正常的田块,每667 m2用5~7.5 kg尿素对水50 kg喷施。杂交水稻生长后期对磷、钾的需求量较大,要在始穗前4~6 d或齐穗后2~3 d,每667 m2用磷酸二氢钾150~200 g对水50 kg,对生长差的田块喷施。

3 防病抗害,综合防治

大田期病虫的防治工作,重点是针对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及鼠害。防治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用药时同类型农药轮换使用,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在生长后期尽量少施农药,减少残留,达到高产优质。

3.1 二化螟、三化螟

根据测报关键时期用药,可用25%杀虫双150 g对水50 kg喷雾。

3.2 稻飞虱

可用25%扑虱灵可湿粉剂25~3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

3.3 稻纵卷叶螟

在一、二龄幼虫高峰期,每百丛有虫苞15~20个时进行施药,可667 m2用50%杀螟松乳油50~75 mL加水50 kg喷雾。

3.4 白叶枯病

在发病初期,667 m2用25%敌枯宁可湿粉剂100 g对水喷雾。

3.5 水稻纹枯病

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 d用药1次。

3.6 稻瘟病

孕穗期、始穗期根据发病情况防治,667 m2用20%三环唑100 g对水50 kg喷雾,或用多菌灵、克瘟散等进行防治。

3.7 稻曲病

始穗期用5%的井岗霉素水剂100~150 d对水50 kg喷雾。

3.8 杂草

可选择除草剂拌在肥中,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保持浅水层5 d左右防治杂草。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花肥水层田块
村居
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研究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小猫花肥
水稻施保花肥与不施保花肥产量对比试验简报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
水稻水层管理田间试验总结
火山岩气藏气水层测井识别图版的建立及应用——以吉林长岭1号气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