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一施用菌酯易引药害混用复配剂效果升级

2015-08-22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高级农艺师朱春雨

中国农资 2015年24期
关键词:嘧菌原药吡唑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高级农艺师朱春雨

单一施用菌酯易引药害混用复配剂效果升级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高级农艺师朱春雨

说到杀菌剂,这两年最火的莫过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了。也许很多人对甲氧基丙烯酸酯不太了解,但说到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大家一定不陌生,然而“菌酯”的施用技巧以及品种差别需引起用户广泛关注。

都叫“菌酯”效果有何不同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因其分子内含基团的不同分别起了不同的名字。这三种杀菌剂是从一种蘑菇当中提取出来的。巴斯夫公司第一个将醚菌酯(别名翠贝)推向市场。随后不久先正达推出了嘧菌酯,也就是阿米西达。阿米西达上市之后在行业引起广泛关注。其他公司也想尽各种办法跟进,推出了很多“菌酯”,但嘧菌酯是将活性、成本等因素完美平衡的产品,性价比相对最高,再后来巴斯夫又开发了吡唑醚菌酯(别名凯润),这两年发展势头很猛。

杀菌剂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保护性、铲除性和内吸性三种。这三个化合物都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的作用,最大的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他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如果这三个杀菌剂同一天开发出来,那大家对它们的认识绝对不像今天这样非要分出个高低,因为功效差别不大。

之所以有人说醚菌酯这两年效果不太好,是因为醚菌酯开发较早,抗药性也随之提升。吡唑醚菌酯是较新的化合物,抗性较低,活性最高。就前期防效来说,嘧菌酯和醚菌酯后期治疗作用平分秋色,由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良好的内吸移动性,在实际应用中这两者更好用。但是如果把醚菌酯喷雾用水量加大,喷得均匀些,效果也能进一步提升。

药效虽好不能单一使用

在很多人眼中,这三种“菌酯”杀菌谱广,效果显著,用药水平高的地方使用频率也随之升高,殊不知这简直就是浪费这类杀菌剂的强大功效。

要用好一个产品,就要对它的作用机理了解透彻。病菌在萌发、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须有能量供给,没有能量的话要么休眠,要么死亡。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就是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甲氧基丙烯酸酯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能强烈抑制病菌孢子萌发。那么怎么用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值得深思。第一,这类杀菌剂最好在孢子萌发前使用;第二,如果发病了,使用这类杀菌剂的最重要效果是防止病菌菌丝生长,防止游离在空气中的孢子二次浸染,而不是直接快速杀灭病菌;第三,请尽量减少使用这类药剂的次数,它们的作用位点单一,抗性起得比较快,一季用最多3次封顶。所以说不能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菌酯,最好配着其他杀菌剂使用或者使用复配剂。当然,也不能把这三类产品一起用,既浪费也起不到关键作用。

渗透性是杀菌剂优劣关键

大自然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定律叫相似相溶原理,就像水和酒精相互亲和溶解一样,酯类药剂更容易溶解在另一种酯中。植物叶面最外面的表皮是由各种角质、蜡质、糖、木质素组成的,它们都和酯长得很像(蜡质和角质本质上就是酯),所以叶片都和这三种杀菌剂有很强的亲和性。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三种杀菌剂的强渗透性。

嘧菌酯刚开始推广的时候都会明确说明不要与有机硅和乳油混用,原因就在这里。嘧菌酯在喷到叶片上透过表皮的过程会引起表皮角质层和蜡质层的重新排列,大幅度增加叶片的通透性,这个过程并不是瞬间的,表皮组织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导致局部叶片蒸发量增大就很容易产生药害,再者表皮角质、蜡质重新分布时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分布不均,导致局部叶片蜡质或角质出现真空,也会造成药害。有机硅和乳油会增加这种药害的风险,并不代表就一定会产生药害。大部分的植物在苗期时叶片表皮上的蜡质比例较大,角质和木质素含量较少,所以小苗期都要慎用。

吡唑醚菌酯比较神奇,出现药害的几率不大。但嘧菌酯在嘎啦苹果上会造成药害,嘧菌酯+乳油在上海青上会造成药害。总之,强大的渗透性让这类杀菌剂能很好地与叶片表面亲和,大大提升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但也对个别产品的安全性和用法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用要注意抗性风险

嘧菌酯,杀菌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嘧菌酯在我国25种农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33种病害。

醚菌酯,杀菌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特效。醚菌酯在我国15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13种病害。主要有黄瓜、草莓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和锈病、苹果白粉病、斑点落叶病和黑星病、梨树黑星病、番茄早疫病、葡萄霜霉病和香蕉叶斑病等。

吡唑醚菌酯,相对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在我国23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25种病害。登记的主要防治对象有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白菜、西瓜、茶树、芒果和香蕉炭疽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和轴腐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大斑病。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均属高等抗性风险,且彼此间具有交互抗性,长期连续使用,病原菌的抗药性会迅速上升,这也就是近些年普遍反映嘧菌酯、醚菌酯对病害防治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此外,从抗性治理的角度,在每个作物生长季,嘧菌酯、醚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剂合计用药次数也不应超过3-4次,应该和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如三唑类等)轮换交替使用。

行业动态

旺季反跌:5月农药价格指数持续低稳运行

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统计,5月份中国农药价格指数(CAPI)呈现持续下跌态势,并跌至今年以来又一最低点,为81.39,较上月降低3.90%,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9.05%。

相较于前两年行业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企业转型和国内外形势变革等多重因素对国内农药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今年农药行业始终保持较平稳且低迷的态势运行。

5月,除草剂价格指数(CAPI)为74.29,持续减少,环比下跌2.90%,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26.43%。草甘膦方面,原药产品加权平均成交价格继续处于2.0万元/吨以下,接近成本底线,由于市场需求的持续萎靡,拉动不足,加之近期有关草甘膦用药风险和杂草抗药性问题不断发酵,进一步利空草甘膦市场,预计后市短期内难见回暖。

百草枯方面,国际上再次被放行,关于其水剂的管制问题又一次推迟到两年以后,但目前对原药市场尚未造成显著影响,本月原药加权平均成交价格持续小幅回落。其它除草剂产品中,2,4-滴和乙草胺原药的加权平均成交价格跌幅显著,较上月分别下跌17.91%和29.17%,拉动除草剂价格指数下跌2.27个百分点;其它除草剂产品本月加权平均成交价格变化不大。

5月,杀虫剂价格指数(CAPI)为88.28,今年以来首次跌至90点以下,较上月下跌8.02%,较去年同期下跌10.38%。杀虫剂产品中,大部分原药在本月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跌态势,其中吡虫啉、敌百虫、毒死蜱、马拉硫磷、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等大宗产品的跌幅显著,均达10.0%以上,拉动杀虫剂价格指数下跌7.00个百分点;阿维菌素、丙溴磷、氟虫腈、甲维盐等产品价格亦有所回落,跌幅在0.5%-3.0%之间。

5月,杀菌剂产品价格指数(CAPI)为98.20,环比持续上涨0.43%,较去年同期下跌2.19%。相较于除草剂和杀虫剂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杀菌剂产品变化较平稳,大部分产品价格有所上调,其中甲基硫菌灵、氟环唑、代森锰锌、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原药加权平均成交价格上涨显著,最大涨幅为6.61%,拉动杀菌剂价格指数上涨1.39个百分点;多菌灵、百菌清、戊唑醇原药价格小幅回落,但跌幅较小,对杀菌剂整体影响不大。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种类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价格指数8 1 . 3 9 7 4 . 2 9 8 8 . 2 8 9 8 . 2 0环比(%)↓3 . 9 0↓2 . 9 0↓8 . 0 2↓0 . 4 3同比(%)↓1 9 . 0 5↓2 6 . 4 3↓1 0 . 3 8↓2 . 1 9

企业新闻

拜耳推出全新害虫识别APP

本报讯拜耳作物科学近期推出新一代杂草及害虫识别APP——拜耳农艺工具(Bayer-AgronomyTool),其结合了杂草与虫害识别及处理信息。

拜耳作物科学三年前推出了三款APP应用WeedSpotter、PestSpotter和BayerProductManual,受到极大欢迎。新APP将取代这三款产品,其一大特征在于存入了供鉴定杂草和害虫的大量新图片。所有高清图片都可以放大,聚焦关键特征。用户可以通过APP推送通知或电子邮件注册进行获取。该APP可鉴定作物中近100种杂草及70种害虫,或核查拜耳作物科学产品的最新标签信息。

(田芳)

江苏腾龙酚菌酮荣获药检所临登

本报讯近日,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创制农药90%酚菌酮原药及其40%水乳剂产品获得农业部药检所临时登记。登记病害为水稻纹枯病,登记有效期至2016年6月14日。据悉,酚菌酮为江苏腾龙生物药业在国内独家生产,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农药产品,是一种环保型的农药制剂,对多种作物上的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

(苏讯)

克胜集团蜻蜓农服启动智能喷洒项目

本报讯近日,江苏克胜集团蜻蜓农服启动智能喷洒项目。

克胜集团董事长吴重言在致辞中表示,克胜集团和蜻蜓农服公司共同启动智能喷洒项目是与时俱进的,是农业新思维下的新的发展举措。

据悉,克胜集团成立中农网购电子商务公司,建设蜻蜓农服电商平台,以平台、科技、金融和数据为核心,为农业发展提供便捷、专业、可持续的线上线下服务,涉及农产品、农资、植保机械化服务、农业科教文、互联网农村金融、乡村旅游等多方面,成为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的先行者。

(朱兆春)

猜你喜欢

嘧菌原药吡唑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农药原药价格市场分析 整体呈现微小变化
原药全线止跌
价格涨跌互现
本周原药基本维稳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
新型多氟芳烃-并H-吡唑并[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