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运用浅谈

2015-08-20叶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技工计算机技能

叶栋

摘 要 分析技工院校推行计算机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从认识计算机教学一体化的特点出发,提出改善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措施。

关键字 计算机教学;教学一体化;技工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3-0179-02

技工院校的办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为就业做好充分知识储备,培养与社会对接的技能型人才。这也进一步确定了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践为主,做到实践和理论相互促进的结果。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依托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一体化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而被各院校广泛使用。在此之后,国家对于技工学校教学一体化的模式也表示了高度的重视,先下发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之后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

1 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一体化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技工院校教学的有效实施 现阶段大部分技工院校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的模式,先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然后再上机进行实践教学的操作。理论课在教室上,实践课在机房上。虽然理论和实践的课程都具备了,但事实上这样分置型的教学也并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对学生计算机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企业和单位对于技能型计算机人才及其能力的需求并未减少,在这样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之下,技工院校全力推进计算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是有必要的。

学生基础影响教学效果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只有初中或者高中学历,进入技工院校的目标就是为工作做准备。所以,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理论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是很高。若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感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样的重要性,这便限制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只有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的应用当中发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去学习,才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结合,提高综合实力,增强教学效果。

不符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应用普及,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单一反复的操作,更需要具备创新的能力。这是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这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并发挥创新型的思维,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面对现代企业的高要求,技工院校进行计算机一体化的教育成为一种必然。只有秉持这一教育模式,才能够让学生进行理论、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才满足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2 计算机教学一体化的特点

教师的实践和理论一体化 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主要会进入公司或工厂的一线岗位进行工作,其职位也大多是程序员、系统维护以及软件实施等。为了让学生迅速具备工作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定向教授与工作内容相关性比较高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学校应当组织教师到工厂和企业进行体验学习,真正参加到计算机的工作应用当中去,加强自身技能的实践操作能力,扩大教师的理论体系以及技能的灵活运用,从而加强师资力量,更丰富教师实践教学的模式。

教材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时候,应该将教材的革新纳入首要的计划当中。要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就要采用以一体化为主题思维的教材,以实践技能的教授为主导,理论知识围绕操作运用展开,实践过程又巩固理论知识的体系,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如在教材编撰过程中,编撰教师应当深入企业基层工作,从工作实际需要来编撰教材。一个软件实施工程师需要进行工程实施、现场培训以及项目维护等多方面的工作,所以教材内容编撰的重心也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培养学生的软件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以及部分硬件和网络的安装搭建技能。

教室和实训机房的一体化 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若将理论和实践分割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在操作中遗忘步骤,而一个步骤的失误往往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后面的步骤都无法正常进行,这对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实践的结合是不利的。所以需要在多媒体教室配置实训的机房进行教学,或者机房配置多媒体设备。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计算机进行控制监督,帮助学生完成操作练习。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授和实践操作的穿插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一体化的应用

提高学校和教师对一体化的认识度 由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才刚刚推行,教师对于一体化的认识度还不是很高,教学模式还是对于以往教学模式的照搬照用。如此,进行课改的意义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的热情也没有调动起来。加上学生的学历水平不同,教授的课程导致一部分听不懂,一部分没兴趣。所以需要全面加深学校和教师对于一体化的理解,确立新的计算机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制订教学计划,抓好学生上机实践课程,这样才能迅速培养社会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实践型人才。

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开发 计算机的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应当具有计算机应用特点——实操性。因为作为技能型教学,计算机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工院校应当根据时代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学员的培养,让学员能更好地应对今后职业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需要教师多深入基层工作岗位,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制订教学计划,完善教材的编撰工作。

增进教学模式,构建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室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有一部分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之上的,所以有必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网络一体化教室。这样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能在普通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实训,通过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进行项目化教学。学生可以自己搭建网络环境,配置和提升网络,加深对网络模型、协议和标准的认识,能够取得相较于以前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提高实践效率。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作为技工院校教学实施的第一线力量,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而在计算机一体化建设中更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比一般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具备实践能力。教师深入基础工作岗位中了解工作对于学员的需求,然后进行技能的强化训练,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迅速具备计算机工作岗位对应聘者知识储备、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培养可以迅速和社会需求对接的实践型技能人才。

4 结束语

计算机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将课堂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上学习到以后就业所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和热情,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符合职业教育初衷的。对此而言,对计算机课程施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必要的,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更主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观学习的意愿。

参考文献

[1]史建军.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M]//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

2013.

[2]席凤征.《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改革探究[J].考试周刊,2013(72):11-12.

[3]杨宗强,刘春英,李广辉.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8):79-80.

[4]曾繁京,侯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成效与问题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131-133.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工计算机技能
高级技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从技工到英雄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画唇技能轻松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