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2015-08-20刘晶黄春梅毛华燕

武术研究 2015年3期

刘晶++黄春梅++毛华燕

摘 要:文章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来了解教师及学生对拓展训练的认知情况,然后通过教学实验法对7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场地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以验证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关键词:场地拓展训练 公共体育教学 可行性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3-0097-031 研究目的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从字面上去解释为船要离港招集船员的旗语,在后来被人们解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没有未来的挑战。现普遍把拓展训练分为:高空项目、场地项目、水上项目、野外项目。根据拓展训练的分类,笔者认为场地拓展训练是在陆地上实施的低风险团队挑战及团队支持下的个人挑战项目,其目的是达到锻炼个人和打造团队的目的。所以,笔者为了能更准确地搭建本文实施的拓展训练课程,故用“场地拓展训练”命名。我国已有多个学校率先开设了拓展训练课程,且已有多家学校建立了专门的拓展训练基地,其教学效果显著。但这些学校一般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浙江、山东等地区大学中,一些中部及西部地区学校较少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因此设想把“场地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共体育作为教育手段,一来让更多学生享受到拓展训练带来的快乐和收获;二来解决有些学校因为一部分拓展项目需要专业设备而不能开设此类项目的难题。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分析。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具体如下: 访谈对象:10名教授专家和20名专业拓展教练及对新疆师范大学二年级74名实验对象进行访谈;

问卷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乌鲁木齐5所高校69名公共体育教师和新疆师范大学二年级179名学生进行调查;实验对象:对新疆师范大学二年级74名学生进行了分组教学实验。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拓展训练等方面著作20余部。通过中国期刊网、知网检索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浏览多家同内专业的拓展训练网站,获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背景及支撑。2.2.2问卷调查法

问卷分学生问卷及教师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是涉及教师及学生对拓展训练的认知和初步意向。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

(1)在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发放体育教师问卷各16份,共计80份,回收问卷80份,有效问卷69份,有效率86.25%。问卷经过专家效度检验,85%的专家认为效度较高。(2)发放学生问卷179份,回收问卷179份,有效问卷179份,有效率100%。2.2.3教学实验法分为两个实验组,进行为期16周的场地拓展训练课程教学。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le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理论依据3.1.1场地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相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能力。而场地拓展训练的首要目的也是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这与体育教学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并且场地拓展训练还锻炼人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3.1.2场地拓展训练的培训手段和方法与体育教学似同场地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从学员在面临挑战时的本能和最现实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表现人手,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通过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可以形成新的品质。同样,体育教学也是通过一定的身体活动,完成动作技能的学习和体育相关意志品质的培养。3.1.3场地拓展训练运用的原理和途径也与体育教学有很多相同点有调查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拓展训练设计特定的场景来让学员通过活动发现自己平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得到一种体验,这种方式与体育教学的模仿练习和教学比赛也很相似。另外,体育教学和拓展训练都采用对身心的不断刺激来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在这一点上两者也是相同的。3.2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可行性的条件分析3.2.1专家、教师高度认同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

(l)拓展教练专家认为把场地拓展训练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从拓展训练的功能及要求的场地器材是可行的,但是如何设计这些项目,让这些项目真正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需要进一步思考。

(2)学校体育教育的教授专家认为,把场地拓展训练运用到公共体育教学中来即做到把拓展的功能运用到教育中来又考虑到场地器材的限制。这对于体育教育来说是进一步拓宽了教育的途径。

(3 )94.2%的教师赞同场地拓展训练作为公共体育教学课程,赞同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场地拓展训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的积极作用,对场地要求不高,丰富课程资源和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个别教师不赞同开设的原因是认为拓展训练的安全系数低及没有专业的师资。3.2.2良好的师资条件从表1可以看出,有61%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教授拓展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潜在的师资力量比较充裕,具有开设场地拓展训练的师资基本条件。表1教师能否教授场地拓展训练课程的统计3.2.3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有77 .1%的学生表示愿意选修拓展训练课,有17.2%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表示无所谓,6.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选修拓展训练作为课程进行学习。学生不愿意选修的因素基本上集中在不了解、不愿体验新鲜事物以及不感兴趣上。从整体上看,学生对拓展训练还是充满兴趣,对场地拓展训练的学习也持有积极意向。表2学生对于选修场地拓展训练课程的意愿统计 在课程结束前期与被试对象进行访谈,从而了解通过一学期的场地拓展训练课程的学习他们认为有哪些收获。得知他们逐渐了解了拓展训练的价值与乐趣。有一位学生说,这是她上过最有意思的体育课,在这里她不仅可以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她还体验到与人交流沟通的快乐,希望下学期还能进行场地拓展训练的学习。在访谈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他们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交流,并且有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有一个感受集体温暖的地方。记得有一位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分享中这样说过,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集体。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学生们都对场地拓展训练有着浓厚的兴趣。 学生将场地拓展训练作为其对公共体育课程的认知,主要是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了解学生对拓展训练价值以及其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授的感知。 在体验过场地拓展训练课后,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我们所宣传的拓展训练的价值。有一位学生在做完“背摔”项目时这样说到:“这是我做过的最冒险的一件事情,我连打篮球都不敢,害怕被球砸着。但今天的所作所为让我很兴奋,我今天不仅仅突破了自己,我还认识到责任、信任、自信的重要性。谢谢大家今天能成功的接住我,谢谢老师让我有这样的体会。3.2.4场地设施要求不高 从教学实验来看,所进行的场地拓展训练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大部分项目只要一块空场地就可以完成,比如绳圈的力量只需要一根拔河绳和一块空场地就可以;电网只需要一块空场地和一些尼龙绳就可以;盲人方阵、雷阵、挑战50s、云梯、一路有你、达芬奇密码等等只需要简单的道具和空场地并且在室内也可完成不受天气影响。3.2.5合理的开设及考核评价形式从表3、表4可以看出,60%以上的教师认为,开设一学期的场地拓展训练课程比较合理,60%以上的教师认为以选项课的形式开设比较理想。这可能是考虑到学生自主选择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进行必修课和军训课程可能需要更多的师资,所以普遍认为以选项课形式开设比较理想。表3教师对于场地拓展训练开设的时间的统计表4教师对于场地拓展训练开设的形式的统计 在考核形式及注重哪些方面来看,教师普遍认为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即学生在上课时参与的积极性及完成任务时付出的努力以及考勤,在评价方面认为应该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为主,教师评定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在用何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上,教师认为采用小组形式改编并展示,由学生自己担任评委进行评定较好。这与学生的认同极为相似。3.3场地拓展训练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实验分析3.3.1场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两组男生在实验后身体素质指标与实验前相比都有非常显著性提高。其中两组的l000m成绩均有极其显著提高( P<0.00l),在握力指标上呈非常显著提高(P<0.01);场地拓展训练组在50m指标上呈显著提高(P<0.05),场地拓展训练+身体素质组在50m上呈非常显著性的提高(P<0.01)。从表6可以看出,两组女生实验后身体素质指标800m、50m、握力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其中两组在800m指标上呈极其显著性提高( P<0.001);在握力指标上呈极其显著性提高( P<0.001);在50m指标上呈显著性提高(P<0.05)。说明场地拓展训练和身体素质训练都能促进女生身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800米成绩上,由于女生的起始水平较低,稍加体育锻炼就能提高其耐力水平。3.3.2场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表7可以看出,两组实验后SCL-90总均分都显著高于实验前( P<0.001),说明场地拓展训练对学生缓解学生不良的心理健康症状有良好的影响。但显然加了身体素质训练的场地拓展训练的学生SCL-90总均分更低,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实验结果还表明,两组实验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焦虑因子和偏执因子极其显著性高于实验前( P<0.001)。说明场地拓展训练对学生的自信、与人交流及自我意识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缓解学生的焦虑症状,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会学生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协作、信任他人。3.3.3场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从表8可以看出,两组实验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极其显著高于实验前(P<0.001)。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场地拓展训练之所以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有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拓展训练模拟的是真实的场景,是以解决社会A 作中的问题和如何让自己适应社会为目的。拓展训练能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学会处理矛盾、学会如何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会如何看待冲突和不同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是在生活学习中将会碰到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4 结论场地拓展训练课程在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运用具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专家、教师对场地拓展训练作为公共体育课程持赞成态度,目前虽缺乏专业的师资,但现有的师资情况具有潜在的优势,场地拓展训练不受场地设施的限制,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形式。学生对场地拓展训练作为公共体育课程也持赞成态度并对学习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实验结果也表明场地拓展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因此,通过合理地设计场地拓展课程模式,可以作为公共体育课程让学生进行学习。参考文献:[1]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人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13-16.[2]史俊梅.拓展训练对实现田径教学目标的作用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4):56-58.[3]胡仲秋,沈纲.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3):110-112.[4]赖新明.福建省高校户外运动拓展训练课发展研究——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拓展与融合的视角审视[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王澜沧.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初步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5). Feasibility Research on Implementing the Site Outward Bound inCollege Public Sport Teaching Liu Jing

Huang Chunmei

Mao Huaya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chi Xinjiang 830054,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first does the surve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gnition on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by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then makes a 16 weeks teaching experiment on 74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second grade i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in order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ite outward bound in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Key words:the site outward bound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easibilit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