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性教学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2015-08-20范维

武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套路太极拳弹性

范维

摘要:优化太极拳课程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有目的、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弹性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太极拳运动潜能和创新思维,在有效框架内培养学生的太极拳竞技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达到学生“道技并重,德艺双修”。

关键词:太极拳弹性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3-0039-02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体变化。它描述的是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何运动或发生形状改变。弹性教学法,就是利用弹性原理,以教学形式将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作用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学习知识的运动表现力和教学效果。弹性教学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很好地诠释太极拳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多元性。通过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复修正,促进学生太极拳知识能力的不断升华和提高,经过初始泛化阶段、巩固提高阶段的反复重叠与完善,最终达到学生太极拳知识技能的自动化形成。1 太极拳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弹性化太极拳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是对太极拳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策划,它是完成太极拳课程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一个好的太极拳教学内容,不但能得到学生的肯定和共鸣,在教学中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建设校本教材时,要抓住太极拳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线,在吸收传统太极拳教学内容的同时,挖掘太极拳内在的教育价值、健身功能、美学价值,在保证继承太极拳传统套路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尽量吸收具有健身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其它太极拳拳种和套路,融入到学校的太极拳课程教学,满足不同追求、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可以参照2014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进行太极拳段位制的试点、普及与巩同工作,进行太极拳段位制的课程设置[1]。通过太极拳段位制的规划实施,为学校太极拳课程的建设,增添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对丰富学校的太极拳课程内容,对学生太极拳的多元化学习与选择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包括陈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和太极拳传统套路等,有利于太极拳各拳种的传承与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太极拳文化素养、运动习惯、健身能力、意志品质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 太极拳教学方法和手段弹性化2.1构建太极拳弹性教学大环境

太极拳弹性化教学,就是选择良好的教学环境,为不同对象的学生的太极拳学习提供可塑性活动范围和发展空间,充分展示学生不同个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现阶段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刻苦钻研太极拳教材,挖掘太极拳教学内容的特色和精髓。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采用完整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为学生建立太极拳动作表象思维,帮助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太极拳套路流线图。根据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特点和实用价值,进行相关的讲解、示范与拓展,为学生的太极拳基本身法、手法、步法、动作路线、定式建立正确的拳架,有效促进学生太极拳运动技能的养成。在太极拳教学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太极拳基础、领悟能力不同,形成的教学效果会千差万别。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有层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有效弹性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太极拳运动潜能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太极拳竞技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太极拳品德教育环境的营造,注重立德树人,太极拳的“欲练武,先修德”、“拳以德立,德为艺先”、“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表明了太极拳教学的德育内涵及武德价值[2]。2.2太极拳基本技能教学弹性化教师要结合传授的太极拳套路特点,进行充分的挖掘、整理,构建有利于学生掌握的太极拳运动口诀和套路图,便于学生记忆。在太极拳教学中,要抓住太极拳的刚与柔、虚与实、动与静、快与慢、开与合、曲与伸的运动特性进行要点提示。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静心用意、以意导体、强化中正安舒、缓慢柔和、松疏自然的境界,达到内练意志,外练肢体,要充分为学生解读太极拳套路中呈现的拥、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等技术特点,要让学生掌握太极拳技术动作的上下相随、连贯圆活、以意导体。在形成正确的拳架过程中强调“形”与“神”的和谐统一,通过“意念”的内心表达来带动形体活动,达到对太极拳技术动作的精神支配。练习时将注意力定向在意静、意动、意境上,以意念去感知太极拳的形体动作。学生在不断的吸收过程中,形成量的积累,也在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提高太极拳运动能力,发生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形成太极拳知识技能的弹性化发展。2.3太极拳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学环节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充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太极拳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不同的学生水平,在不同的教学节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循序渐进法、语言法、示范法(包括正面示范法、侧面示范法、背面示范法)、解析法、实践法、模块法、镜面反馈法、实战对抗法、模拟练习法等方法[3],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实践指导,为学生的太极拳技术动作形成直观的影像表白,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它组练习和自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手机将教师传授的太极拳套路进行完整的摄像,学生在自己实践练习时,对不清晰的、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及时找到答案,这不但减少了教师的辅导工作量,还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查找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太极拳教学组织与管理弹性化

学生太极拳运动水平的掌握、运动能力的提高,主要还是需要不断的运动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反馈、再练习,才能掌握太极拳知识技能,提高太极拳运动套路的自动化形成。在不同的教学时段,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和管理,通过教师、体育委员、各小组长形成的太极拳学习链,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情况进行反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的修正,有利于学生太极拳运动套路的自动化养成。endprint

初始泛化阶段:主要是学生太极拳基本知识的掌握。教师教学的重点是传道、授业、解惑。由于这个阶段学生掌握的太极拳知识点个体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会参差不齐。这个阶段教师的重点是传授太极拳基本技术动作,培养学生领悟太极拳技术动作和运动要领,包括太极拳套路中技术动作的名称、动作特点、文化内涵、攻防能力、健身价值等,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太极拳知识。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形成一个互动传导与反馈的过程,只有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解读、练习、强化、修正、再练习、再修正的反复与重叠,才能实现学生太极拳运动技能的理解与强化,促进学生太极拳运动技能的信息迁移,在“着熟”、“懂劲”、“神明”的太极拳境界中形成初始的拳架和意境。巩固提高阶段:主要是学生太极拳动作套路的自动化掌握。在教学实践环节多采用分组练习,重点是抓住学生套路的整体表现效果。通过学生的小组实践活动,形成教学情景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反馈,挖掘教学中存在的盲区,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将正确的信息回馈给学生,引导学生修正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在注重整体提高的同时,强化个别指导,既要对优秀能力的学生进行高标准要求,培养他们动作套路、精气神、美学效果的和谐统一,又要对领悟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耐心指导,要不厌其烦的讲解、示范,解决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其技术动作,实现所有学生同步发展。自动化形成阶段:主要是学生太极拳动作套路的自动化形成。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形成太极拳技术动作的自动化。每一个学生由于学习的能力不同,形成的教学效果也会不同;每一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领悟能力、运动水平,进行太极拳套路的自我示范、自我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向同学和老师寻求答案,及时修正自己的动作。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动作套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都能完成应有的水平。4 太极拳教学评价弹性化太极拳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太极拳学习整个过程的检验与肯定。每一个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掌握太极拳动作技术的领悟能力不同,最终形成的套路演示效果不同。在教学评价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动作技术套路,它是对学生学习态度、能力效果的最基本的直观的评价,它是评价学生太极拳知识能力掌握的基础。学生完成太极拳动作技术难度、动作神态、动作美感的表现力不同,其评价的标准也会不同。但太极拳教学评价包含了学生课堂表现、练习情况、情感表现、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特别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拳品如人品,太极拳的静心修炼就是一个凝练品德的过程,学太极拳也是学习做人。只有通过对学生太极拳学习过程、品德表现、演示效果的综合评价,才能公平、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呈现每一个学生的太极拳水平。参考文献:[1]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关于《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通知[Z].武术字[2014] 176号,2014(5).[2]郑勤著.太极文化与功法[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4.[3]马一枫,王科等.太极拳教学步骤与教法探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62-64.The Application of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 in Taijiquan Teaching

Fan Wei (Institute of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2, China)Abstract: Optimization of tai chi course content, adopting flexible and varied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evaluation, with purpose and layers, targeting for students of elastic teaching, can fully excavate students taijiquan movement potenti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taijiquan competition within the effective framework of developing students' performan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to realize students' harmonious unification of to tai chi "essence, spirit, form", have them improvement both in morality and in martial arts.Key words:Tai chi chuan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pplica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套路太极拳弹性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