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RG需要理论的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改革研究

2015-08-20余小平金胜真

武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田径身体素质社团

余小平++金胜真

摘要:研究目的: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解析体育需要三个层次的基本内容及结构,并结合高校体育课程中田径教学的实际问题,以满足层次需要为出发点,重新构建高校体育田径课程的内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改革与发展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展开,学生处于低层次需要的应紧抓“健身”概念;中等层次的要重点发展田径社团并充分发挥团队作用;高层次的应以竞赛促训练,并不断扩展田径运动的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需要层次 田径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3-0092-03田径运动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项目,以体现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的跑、跳、投作为运动形式,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坚韧顽强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一个显著的事实是现代大学生体质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尤其是基本运动能力有限和意志品质缺乏。而这正是我们高校体育中田径课程所能涉及的内容,似乎为田径运动发展提供契机。但在实际中,其一,由于田径项目练习动作为单一动作的不断重复,练习形式枯燥,同时在练习中身体承受巨大的痛苦,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促使大学生普遍望而生畏。其二,现代运动项目不断扩展对田径项目地位的冲击,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中田径所占比率下降,选项课程中学生选择余地大大增加,田径课程成为最大的冷门。在学生课外活动中,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等的生机勃勃与田径场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要想解决高校田径课程面临的困境,必须撇开表象深入研究学生的体育需要,因为需要是引起一切行为的根本。本文以ERG需要理论为指导,从研究学生本源的体育需要出发,以满足学生需要着手,寻找田径课程与学生的体育需要的结合点,为高校田径课程改革提供可行的方法。1 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需要理论和田径课程的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1.2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四个临近高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选项课程的调查。1.3访谈法对大学生对体育课程满意程度及具体问题进行访谈。2 体育需要的理论研究结果2.1体育需要借鉴于ERG需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马斯洛、奥尔德弗等都对需要的内容和层次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广为大家所熟悉的是马斯洛五层次需要理论,它的研究对象是抽象的广义人群。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借鉴的是ERG需要理论(奥尔德弗需要理论),其提出生存需要( Existence needs)、相互关系需要(Relatedness needs)和成长发展需要( Growth needs)三大人类的核心需要。它的研究对象更指向个体的独特性,关注个体需要的满足状况,这更贴切于我们体育教学的实际。体育教学中面临的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其体育爱好、体育经历、前期体育教育过程与内容差异较大,因而层次需要理论对体育教育更有指导意义。2.2体育需要的概念厘清

“体育需要”一词在期刊检索中完整出现于上百篇体育科研论文之中。在对其仔细核实发现对于体育需要是什么,及其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表述。在大量的相关研究中普遍侧重于调查研究,而调查内容义从体育需求、体育兴趣,爱好、运动习惯、锻炼动机等方面进行,似乎提到体育需要就是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进行随意替换。体育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生活条件的体育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重点在于“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容和一个整体概念,虽然也联系社会生产,但是对社会制度与社会运动等关系不大。而体育需求的另一面是“求”,更强调需要的实现。当需要被满足并达到一定强度,并且具备客观条件时,便转化为体育动机,体育动机产生体育行为。体育需要引起体育动机并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是为实现某一目的而行动的原因。体育兴趣虽与体育需要密切相关,其产生有时与需要无关且具有不稳定性。兴趣具有广泛性,不能直接指向需要。体育兴趣在需要的基础上培养,可以激发和引导。综上所述,其与体育需求、体育动机、体育行为、体育兴趣具有本质性差别,不能同日而语,更不能随意进行相互替换。2.3体育需要的内容及结构

查阅了大量同内外有关的心理需要文献资料,深入研究ERG层次需要理论,征求有关心理学专家的意见,对身体活动所涉及的需要内容进行层次区分。如表1所示,体育需要包含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是“生命”和“生存”两方面。强身健体并防病治病使“生命”得以延续。保护自己适应环境及应对危险才能“生存”。中等层次需要主要是体育团队情感归宿的需要与可获得指导的教练、队友、同事等的良好关系,并从中获得关爱。高层次的体育需要,则是体育训练的系统化,促进成绩提高,并在竞赛中展示自己,有足够能力后教育指导他人练习,在公益活动中组织体育活动等,促进自己心理的完美健康水平。3 高校体育中田径课程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要实际

田径课程两次出现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其一是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教育的必考项目:中长跑(女子800米或男子1000米),及部分院校在大学一年级必修课程中有部分涉及田径课程的搭配教学内容,比如100米、铅球、标枪、跳远等。其二是在大学二年级的选项课程中,其教学内容出现以跨栏、跳高、跳远等技术要求高的项目为主。其三是作为其他项目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方法。

在田径必修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追求“快乐教育”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认为田径教学内容枯燥,训练中学生积极性不高,身体在适应中所表现的乳酸堆积,肌肉酸痛等影响体育课程美好的感受,认为痛苦的就是不快乐的。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削弱了田径教学内容课时和既定内容的效果。其二是追求“成功体育”,对比于过往学生的表现,认为现今不能实现的就是不成功的。尤其突出的是在学生身体素质年年下降的客观事实,不是激流勇进,勇于解决,而是采用规避,如在教学中以游戏、趣味项目、阳光运动项目代替田径的训练;或者为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而降低田径项目的考试标准。这样的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积极性影响不大,反而让学生对田径课程产生恐惧的错觉,并不利于培养坚强性格。endprint

而在田径课程的选项中受自身怕吃苦、怕受累的心理影响,其被选择的比率不高。高校大学生自主选项课程的调查研究,暂不考虑场地器材限制性因素,主要以项目的喜爱和选择的偏向,且只能选择一个项目。其中武术类包含套路、散打和跆拳道项目。在高校体育中田径课程与学生需要满足情况的调查中,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其一,学生对健康有较强的需要,简单易行的是田径的跑、跳、投,一般大学都能满足场地的要求,但对科学练习方式,组合方法,练习的时间,注意事项等科学健身知识知之甚少,体育课程偏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比如在教学中还是以标准的跑步动作作为重点。其二,田径练习枯燥而单调,如果能有锻炼同伴就更容易坚持,但高校社团中田径社团极为罕见。单个练习者之间缺乏鼓励、沟通。其三,与田径相关的赛事在学校较多,在某一项目有兴趣爱好义具备特长的同学希望借助这一机会提高成绩,展示自己,但缺乏专业科学训练知识及有效的指导,在训练中全凭直觉和过往并不太成功的经验,事倍功半,收效甚微。4 高校体育中田径课程需要层次

高校学生处在生命的蓬勃发展时期,精力旺盛的他们对体育有着狂热的追求。但其前期九年体育课程和家庭体育观念的不同造就学生体育需要处于不用层次。高校体育中田径课程的改革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体育需要出发,寻找发展契机。

尽管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多年,但受经济条件、传统“重文轻武”的思想,并有高考这根硬性杠杆的控制,目前,大学生的体育需要仍以低层次需要为主。满足这一庞大群体的体育需要,高校体育中田径课程应紧抓“终身健身”这一根本,将健身跑、健身走、健身跳等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结合科学的田径运动基本方法,提高身体基本运动能力。理论课程要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与生存关系的认识并掌握采用田径项目提高的手段,尤其是发展各种跑动能力,在应对社会和自然特殊灾害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人是群居动物。“结伴同行”是人的天性。大学校园中各种体育社团层出不穷,唯独田径社团比较罕见。随着社会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社区“健身跑”、“户外登山”、“大步走”等社团的不断壮大也给我们高校体育中田径社团的组建以启示:田径社团大有市场。大力发展田径社团,比如“跑跑团”、“跳跳团”、“定向越野团”等等,通过定期的邀约活动促使大家坚持自己对田径的兴趣爱好,并邀请专业教师加入团队进行指导。推动田径赛事的固定举行。从全国高校大学生田径分甲乙组运动会,到高校内每年都会举办的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长跑,包括大学所处城市中万人长跑,马拉松等都与田径有关。对那些在田径项目上有特别爱好并有特长的学生来说,提高运动成绩,展现个人风采,创造体育成就是实现自我重要方面。对高层次体育需要的学生而言,可以以竞赛为契机,通过组织运动队和业余训练队,定期开展体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在不断的磨砺中培养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同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追求刺激性运动项目也成为一种潮流。比如徒步穿越沙漠、雪山、森林等攀岩类的户外运动也蔚然成风。2003年6月同家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发展方案》的通知中把田径、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归属于田径类。高校体育中田径课程应不断拓展自身内容,不再将课程局限于像跨栏类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的内容,在新兴的更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田径项目教学中发展身体素质,吸引更多的学生采用田径项目锻炼身体。5 结论田径项目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其有氧健身效果好,操作简单,场地器材容易满足,提高身体素质快且方法成熟等等。其运用得当对应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应是对症良方。当前学生体育需要的普遍还是在于低层次的健身需要,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坚持田径项目基本内容的贯穿,但是要将科学健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简单易行的项目技术结合,让学生掌握自我锻炼的基本技巧。在其他项目的选项中,比如球类、健身操类、武术类等要在技术教授的同时将田径项目身体素质的优秀成果运用其中,对提高学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大有裨益,必然反过来提高专项水平的提高。田径社团的建立已迫在眉睫,扩充田径内涵,发展多个田径社团,定期组织交流和比赛等等,从多个层次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参考文献:[1]李巍,王玉芹.对“需要层次论”的深入理解与借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84-86.[2]余立.现代教育思想引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3]马永直,赵丽光.高校学生体育需要的分析及对策[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19-21.[4]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我国大学生需要结构的调查[J].心理科学通讯,1988(2):7-10.[5]李娟,郭良才,龚京新.当代大学生需要特点的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41-44.[6]车艺.当代大学生需要结构发展趋势研究[J].青年研究,1998(11):21-24.[7]陈丽英.田径普修课教学培养目标的研究[J].体育教学研究,2011( 15):77-79.

On the Reform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Colleges Spor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RG's Need

Yu Xiaoping Jin Shenzhen

(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81,China)Abstract: Research objective: Analyzing the basic content and structure about the three levels needs of sports, from researching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etical study, and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in the sports curriculum of the colleges, meeting the students' needs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study rebuilds the content of the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college sports. Research methods: literatu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Results: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 in the colleges' sports, when the students are based on the low level, we must cling to the concept of "fitness". Medium level, we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athletics club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am; High-level, we should take promote training as the competition, and constantly expand athletics content to meet the need of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The Need of Sport levels Track and Field Reform of Courseendprint

猜你喜欢

田径身体素质社团
缤纷社团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