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辩证发展的文化观看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变

2015-08-20杜君鹏

武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时代性现代化人类

杜君鹏

摘要:文章从辩证发展的文化观视角探讨了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变。指出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变既是“文化生态环境”变化使然,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传统体育只有在满足时代和人类自身发展双重需求的前提下才能生存和发展。而其现代化转变中的种种“不合传统”的现象,只是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由文化的时代性特征所反映的阶段性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变过程中既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同时也应充分尊重事物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辩证发展文化观传统体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3-0078-03

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大量涌人中国,并以契合当代大众审美情趣和现代生活节奏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国人的眼球。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遭遇到严重的危机。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圈内人士的广泛讨论。其中,当前正践行的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变是大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现代化转变是否是传统体育发展的正确道路尚未定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和心态去看待,却是传统体育发展进程中不得不去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从不同的视角看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张岱年先生说“把文化理解为一个流变的过程,要比把文化理解为某种既成的事物的总和更正确。”[1]因此,本文试着将传统体育理解为“一个流变的过程”,既重视其“已成的形态”,又希望把握其中“律动的脉搏和活的灵魂”,并尝试从辩证发展的文化观视角,本着客观理智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变。1 传统体育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的改变是促使其现代化转变的外部因素

“生态环境”本为生态和环境两个名词的组合,其最早组合成为一个词要追溯到1982年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草案)和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黄秉维院士在讨论过程中指出平衡是动态的,自然界总是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所以用保护生态平衡不妥,应以保护生态环境替代保护生态平衡。会议接受了这一提法,最后形成了宪法第二十六条:同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政府工作报告也采用了相似的表述。由于在宪法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这一提法,“生态环境”一词一直沿用至今。[2]

显然,“生态环境”本为使用较多的科技名词之一,后被借鉴引用到其他领域。这种将自然科学概念引用到文化研究相关领域中来的情况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传统文化的存在及发展状态。《现代汉语词典》将“生态环境”解释为“生物和影响生物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220页)由此可见,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的外部条件,任何生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顺应环境的变化,否则将会淘汰甚至消亡。因而,在文化研究中将事物放到其存在的具体环境中讨论,更有利于还原事物真实的存在和发展状态。此外,文化又由人创造、传承和发展的,所以当我们讨论某种文化的生态环境时,其实质是与人生活相关的各种“社会环境”。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辞海》第1455页)而环境义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人l.环境。广义上还包括整个社会经济关系、道德观念、文化风俗等上层建筑。不难看出,相比自然环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更为明显和重要。因为人既是“生物人”,更是“社会人”,总会“受到一系列社会关系和文化模式的制约,沿着社会所能接受的轨道发展”,从而“使自己的行动大体符合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所特有的行为准则。”(《辞海》第1910页)正所谓,人创造了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义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人。所以,社会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正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的。

“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文化”所处“生态环境”的变化,因为文化由人创造、传承并发展。于是,一切与之相关的“经济关系、道德观念、文化风俗等上层建筑”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虽然这种变化可能是微妙的甚至一时难以觉察的,但却时刻发生着。中国传统体育孕育产生于传统农耕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体育曾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早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复存在。而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形态而存在的传统体育本身就在动态中发展。所以,当外部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其相应的改变。2 传统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其现代化转变的内部动因

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的稳定性使得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鸦片战争的爆发不仅使得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更是遇到了封建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解体的危机,进而引发与之相联系的传统文化危机,并导致其发展偏离原来的轨道,引发传统文化的重要变革,即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传统文化变革。

而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不仅仅是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后产生的“冲击——反应”的机械模式,其内部存在着的如“经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深沉的忧患意识等内在的活力因素与西方近代文化相连接和沟通。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强大的文化包容性,西方传人的各种先进思想才得以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找到契合点,并在不断吸收融合的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文化成果,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文化是南人所创造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就会产生相应的文化形态。当某种文化不再适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便会有新的文化形态和内容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出现。这就是文化所展现出的时代性特征。传统体育根植于农耕文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成长,并与传统艺术、医学、文学、教育等共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一领域的具体反映和表现。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传统体育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渐现颓势,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其稳定的民族性特征和内部的活力因素支撑着它不会轻易消失。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积极的创造活动使得传统体育在不断寻找与西方体育契合点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调整、改变和发展,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是艰难而漫长的。而今天我们探讨的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变正是其积极改变以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具体表现。因此,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转变既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传统体育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3 时代和人自身发展的双重需要是影响传统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endprint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的需要总是随着具体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但无论是对环境的改造,还是对社会形式的选择,都是以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标准的。《辞海》对“需要”做了如下解释:“有机体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人类在种族发展过程中,为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形成对某些事物的必然需要,……人的需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满足和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它表现为愿望、意向、兴趣、而成为行动的一种直接原因。”(《辞海》第2404页)不难看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直接驱动力,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才产生了相应的行动或社会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另一方面,根据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且在人的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其他则处于从属地位。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生存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体育”的出现和发展正是随着社会进步带来的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出现和不断发展的。

龙舟竞渡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作为一种祭祀形式而存在。闻一多先生在《端午竞渡本意考》里提出,“……(龙舟)竞渡只是其中一个节目。而‘送标是其归结点,”这个“送标”其实就是一种“禳灾”的仪式。在当时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下,“他们以为‘疵疠天札,是可以用船运走的;今人竞渡之日,正古人送灾之时。”(闻一多《端午竞渡本意考》)“送标”与人事平安、风调雨顺之间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种因果关系。显然,此时的龙舟竞渡是作为祭祀活动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满足的实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龙舟运动已经转变为一项现代体育项目,成为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体育手段。而正是这种人类内在需求的变化,使得现代龙舟运动无论在组织机构、竞赛形式、评价方法等方面都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

章韶华先生说:“在人类复杂的活动中,似乎有一种内在的隐藏很深的规律性的机制,它不仅引起和规定着人类活动的质和量,而且制约和决定着基于人类活动的‘人类发展的质和量。这就是隐藏在人类自身深处的那种‘需要——创造性。无论是人类的认知活动、时间活动,还是人类的思维活动,无不是一种由需要引起、经思维调节的创造性的活动。”[3]咙舟运动的现代化辏变正是这一“隐藏很深的规律性的机制”作用的结果,而类似这一从“仪式”到“现代体育”的转变在中外体育史上比比皆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曾出现过各种体育活动形式,但真正能流传至今的无不是那些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屠龙之技”再绚丽也终将被历史淘汰。由此可见,“任何时代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必须满足时代和人自身发展的双重需要,这是影响体育发展的一个内在规律。”[4]4 现代化转变是传统体育适应时代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具体表现

当前,很多人在对待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变的问题上忧心忡忡,担心传统体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丢失“自我”,转而追求传统文化的“原生态回归”,这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传统体育曾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早已发生改变,而人类的创造活动却从来不曾停步,任何一个同家的文化都在动态的平衡中寻找其存在和发生的历史时间和社会空间。任何“超时间、超空间、超人群的文化,是不存在、不可思议的。”[5]因此,在现代社会去追求所谓的“原生态”就犹如构建一所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这种错误的关键就在于只看到了文化的民族性而忽视了文化的时代性。

任何同家的文化都要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因此,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特征。而“南时代性展现的文化的时代内容,是变动不居的,在社会历史的转折关头,甚至可以发生前后对立的变化,使同一文化划分为截然不同的阶段。南民族性展现的文化的民族内容;则相对稳定,它使文化得以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6]因此,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碰撞的“转折关头”,我们不必太过惊讶和担心于那些“前后对立的变化”,也不必贸然评论或过早下结论;更不必自卑或是表现出弱者心态,因为“以时代性论,各个不同的文化可以比较,也可以评价,可以评出文化发展上的先后。以民族性论,各个不同的文化可以比较,却不可以评价,不能评出民族文化的孰优孰劣来。因此,文化的价值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6]

传统体育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不合传统”的现象正是“传统”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表现。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表现”还将不断在“出现——筛选”的模式下往返重复——或许那些现在看来带着鲜明的“时代性”却缺少“民族性”实质的东西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成为“传统”发展中的陈迹;抑或许,那些曾被“遗忘”的“传统”会在另一个时间以另一种方式演化出新的形式和内容,重新引领“时代”。

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并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因为,“不同文化都是同一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因而没有性质上的差别;不同文化分属人类社会进化或发展的不同阶段,因而有时间上的迟速。”[7]现代体育只是在“人类社会进化或发展”的“时间”上暂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与传统体育相比较并“没有性质上的差别。”而从文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传统体育今天正经历的一切或许正是西方体育曾经历过的。

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也不是要以牺牲“传统”为代价。就时代性而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现代体育的某些具体表现形式更加契合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满足了人们在这一阶段的现实需求。事实上,当传统体育中那些“民族性”的东西以一种更契合“时代性”要求的形式展现出来时,同样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同是传统的体育的太极拳、龙舟、舞龙舞狮等项目在经过现代化发展转变之后同样深受世界各同民众的喜爱就是最好的例子。社会发展至今,任何一个同家都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求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弁扬”发展。而传统体育的任何发展形态都是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它既是其适应时代发展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每当我们谈及传统文化总会怀揣一种特殊的“情愫”,它让我们痴迷热爱;也让我们扼腕叹息。但“情愫”断然不能成为放弃理智的借口,社会的发展从来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转变。大浪淘沙,该带走的终究会被带走,而留给我们的总是那么珍贵。在弘扬时代精神成为主旋律的今天,让我们多一些宽容、多一份耐心,相信传统体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文献:[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陈百明.何谓生态环境?[N].中国环境报,2012-10-31.[3]章韶华,王涛.需要——创造论马克思主义人类观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4]王刚,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庞朴.当代学者自选文库[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6]庞朴.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识历程——兼论文化的时代性与民族性[J].教学与研究,1988(1).[7]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View on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Light of Dialectical

Culture Development

Du Junpeng(P.E.Dept.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Wuhan Hubei 430205,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of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s the resul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but also the internal need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sports can survive and development only i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imes and the human's development under the dual demand. And a variety of "unconventional"phenomenon in the modern change, which is the adaptation stage perform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 by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s culture.Key words:Dialectical development Culture Traditional sports Moderniza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代性现代化人类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