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遇与挑战

2015-08-20张旭鹏曾博艺

武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原生态竞技

张旭鹏++曾博艺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审视中国武术传统的现代传承,研究认为武术在“生命之维”中,表现为“原生态”与“现代化变异”;在“历史之维”中表现为“入世”与“入史”。武术传统在原生态与现代变异的角力中,众多武术形态寻求时间维度的继承与空间维度的吸收,彰显中国武术传统的现代传承与超越。,

关键词:武术传统原生态 变异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3-0014-03

“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存,不仅要通过与异质的他者对话来吸取营养,而且还要通过与自身的历史对话来获得身份的认同和‘根的感觉。”[1],作为认识和讨论人类“后文明时代”文化危机的一种有效方式,“原生态文化”俨然已成为众所关心的重要议题。今天我们表达要重拾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诉求,目的在于为中国武术在传统文化复兴的道路上点一盏明灯,为武术在文化相互渗透和多元化竞争中画一条底线、树立是非观。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不会被单一性代替,面对多元文化竞争共存、文化问不断渗透、文化资源为全人类共享、不同文化问相互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文化,武术亦然,“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在经历了技术体系层面的‘传统保留或是‘现代异化的狭隘思维逻辑后,更多彰显一种文化视域中的深层关注与思考。”[2]从历史之维和生命之维辨析和探讨中国武术的“原生态”显得尤为重要。“原生态文化”或文化的“原生态”是一种比喻。1 生命之维:中国武术传统的原生态与现代化变异

在文化多元的现代,“传统”通常指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尚、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通常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被继承下来,其中最稳定的因素被同定化,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民族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等。“传统”是在生活于一定地域的民众(民族)中形成的,并在这一地域中流传着。一定的“传统”是在一定“意识”标准的反复选择中得以长期保存流传下来的文化现象,它的活力存在由过去出发,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动态变迁之中。从生命之维看,中国武术传统的“原生态”则应更接近与其本真的状态,即中国武术的原初性、本真性和天然性的面貌,是相当于与“礼”相对的“野”。然而中国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传统发展传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形态,如何处理好其与“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3]问的关系,其意义不仅表现为对边缘武术的尊重或对濒危的武术的保护,更是对文明陨落的抵抗和对生命自身的拯救。1.1中国武术传统之原生态

理解中国武术传统之原生态,首先要对传统进行解构。“‘传的最初意义是传递物品,再引申就是‘相传继续,即把权利、信念等传下去。‘统有‘聚拢许多丝的头绪,引申就是在众多因素中,把握住一个可以控制或者统领全部的根本或者关键。”[4]由此可以认为,“传”是时间维度的流传和延续,“统”是空间维度的集中和凝聚,传统具有时间维度的延续性和空间维度的共同性。从这一层面来看,传统是维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观念(如信仰等)之间关系的意义系统。”(罗红光语)及其类型的形成、延续和发展。“‘传统是流动于过去、现在、未来这整个时间性中的一种‘过程,而不是在过去就已经凝结成型一种‘实体。”[5]

中国武术传统是现代武术形态的母体源泉,对现代和未来武术形态的发展、演变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中国武术传统恰恰通过时代更迭,并在适应当时代的社会需求下进行的取舍。那么中国武术传统是如何形成的?对这些问题的发掘、阐释和厘清,有助于我们从理论上和思想上认识和把握中国武术传统。

中国武术萌芽于我国先民从战争实践中获得的攻防技能和经验的“武舞”,但其功效在宣扬武威、祭祀活动、习武健身、以及“校”、“序”、“庠”、“学”等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国以降套路形式的“舞练”随之兴起;由于连年战乱百姓需要修养生息始有“偃闭习武,阐扬文令”[6]、“折节读书”[7],“自晋代以来,始以木剑代刀剑”[8]的社会风气应运而生,且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击有术、舞有套、套有谱”[9]的构架;“武举制”成为唐代以至于后世选举军事人才的主要体制,武术除应用于战争外,尤其是宋代“瓦舍勾栏”武艺表演等在民间亦广泛活跃;明清时期不同武术流派林立,武术健身、防身双重功能日益发展,并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武术,也因此成为中国人割舍不断的文化情结,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诚如高小军所言:“武术源于中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的发展,伴随和见证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进程,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发展和弘扬武术,具有振兴民族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10]中古武术为什么会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每一个时代的武术,既有时间维度的继承,又有空间维度的吸收,由此形成了当时代的武术。这种在时间维度上的不断淘洗,形成了武术的“传统”;空间维度上不断地吸取,丰富了武术的“传统”,这种不断地“形成和丰富”构建了从古至今并指向未来的中国武术传统。在中国武术传统构建中,时间维度的继承是构成武术传统的主导动力,空间维度上的丰富是构成武术传统的助推力。1.2中国武术传统之现代化变异

就“文化生态”[11]视角而言,适者生存,不适合时代需要的中国武术传统走向流失也是一种时代选择,在流失同时,一些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因素又相继成长起来,成为武术传统新的时代增长点,这也是符合武术文化的新陈代谢规律。因此,武术传统绝不是一种远离尘世的僵化的东西,它具有指向未来的指向性。武术传统“真正落脚点恰是在‘未来而不是在‘过去……它永远处在制作之中,创造之中,永远向‘未来敞开着无穷的可能性。”[12]

伴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闭关锁国的中国重启了与世界诸国的对话,但是中国文化的并不是停留在被动接受“外在冲击”,而是逐渐开启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在转化”。这一时期的中国武术传统亦发生着巨变,在民国时期,“《中华新武术》的推广中国传统武术成为学校体育教授的内容之一;专门的武术组织,如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等的发起与活跃”[13],体现了中国武术传统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轨迹。建国后的30年,武术现代化进程较为缓慢。1978年改革开放后,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等现代武术形态逐渐形成,在延续武术传统的同时,也在创新着武术传统。然而,中国武术传统被奥林匹克运动的强势入侵和西方体育席卷全球的趋势,使得西方运动项目、竞赛模式及其体育理念在中国大行其道,使得民族、传统气息浓郁的武术也卷入了竞技的漩涡[14]。虽然如此,但是竞技武术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吗?[15]用西方现代体育所具备的“世俗性、平等性、理性化、科层化、专门化、量化和对记录的追求特别痴迷”[16]来审视竞技武术,可见当前竞技武术要成为现代体育项目还有一定距离。在2012年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上,“中国武术与健康:武术、太极与气功研究”组委会专设会场,足见武术的健康价值正引起世界的重视[17]。学校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传承中国武术传统的重要场域,必将成为武术发展的重要方向。2 历史之维:中国武术传统之入世和入史endprint

从历史之维看,中国武术传统是中国武术维系其发展至今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原生态”意味着被视为相对于工业化、都市化或现代化的人类生存方式和类型,伴随着以都市化和工业化为标志的地方及族群逐步迈入文明化、精英化和国家化的进程,使得中国武术传统逐渐脱离本真、远离自然,其传承人亦逐渐被同质化、离散化。中国武术传统在现今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与其的当代命运密切相关,其推广传播、历史渊源考证、以及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提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势必将中国武术传统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2 .1中国武术传统之入世

生命之维跟历史之维既相联系又不相同。如果说历史之维是一种文化的系列过程的话,生命之维则是该文化自身的逻辑起点,所谓历史的过程不过是此起点的延伸和演变。 从中国武术传统之原生态和现代之变异区别来看,如果要说存在着可称为“原生态”的样式的话,其根本特征在于所演绎的武术众多形态文本体现的是真生命和真性情,其中包括传统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相反,所有将其由此剥离的模仿、人造,无论多么貌似逼真或声势浩大,都不过是水月镜花,徒有其表,甚至是盗名欺世、文化侵权。在此,原生之“生”,即是生命、生活和养生;其“原”则是生命未受污染侵害的土壤和本原。

在这个意义上,以中国武术传统为例的“原生态”可视为一种“野”,其与国家化和都市化的“礼”相对。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对其向往和寻求,其实是希冀着对天性本真的复归。这潮流和趋向一方面表明现代文明日益凸显的缺憾,另一方面透露出已远离自然的人们朝着“礼失求野”之路的转型。不过,这里的因“失”而“求”,已不再是要借助乡间“野”来恢复体制的“礼”,而是对由后者导致之社会病态的弃和离。纵观竞技武术的发展历程,在“中华全国武术大会”举办一年后,拳(武)术被列为第三届全国运动会表演项目,“制定了按手、眼、身、法、步”五项技法进行评分的简单规则[18]“对促进武术进入运动竞赛行列,以及举办武术观摩交流和竞技活动,都有着积极的影响[19],为中国武术走上竞技舞台拉开了序幕。虽然虽然竞技武术尚“未能成为2020年备选项目”,乃至奥运会奥运正式比赛项目,竞技武术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认同危机”。在竞技武术四面楚歌、举步维艰之际,我们更要警惕“去竞技化”、“弱竞技化”的倾向,但是不可否认竞技武术俨然已成为现代中国武术传统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在武术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仍发挥着作用。2.2中国武术传统之入史

对于中国武术传统结合具体的语境演变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人世”也就意味着中国武术传统的“入史”,对于被长期排除于人类正史的边缘文化而言,这种“入史”虽然比起那些早就自居于历史核心的正统晚了许多,但毕竟称得上一种改良,抑或是对以往缺憾的弥补。然而应注意到,面对这种晚到的“入史”,还有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请报告必须有项目主人,也就是当地的“文化持有人”签名。[20]这就意味着一种中国武术传统由本属“边地”的文化事像,因外界——现代社会的多种需要,才一下被纳入了国史叙事构架之中。他们的“入史”,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实质是被纳入到了“他者”的历史之中。在这个“他者”的历史结构里,传统的文化之所以被提及、被重视,因其被视为来自“传统”和濒于消逝“遗产”。什么是历史?在本质上,历史就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过程,其路径和表现难以一概而论,即可以是演进、循环,亦可以是蜕变和消亡。在这样的意义上,以“原生态”概念来命名和讨论中国武术传统是需要保持清醒和警觉的。谈论中国武术传统的“原生态”,不过是凸显一种时间坐标和历史类型的相对性,本质上是通过与外在“他者”的比较,突出其本有的自在与恒常,同时强调与外界无涉的独有特质和边界。3 结论对中国武术传统的“原生态”讨论,并不是将其再次推向“愚昧”、“落后”中,而在于通过辨析丰富生动的“原生”,使之从进化史观的“现代”与“前现代”以及“中心”和“边缘”这种对立的认识论格局中剥离出来,还其血脉相承的世代轨迹和自给自足的文化体貌,恢复它的自我本位和中心,而不是让其经由“人世”而快速异化和消亡。中国武术传统有其特有的历史。这个历史自我形成、自我书写、自我参照,不以任何他者为中心或边缘。参考文献:[1]王强,包小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34.[2]陈振勇.中国武术传统在现代发展的文化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04):17-21.[3]郭玉成.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J].搏击·武术科学,2009( 05):1-2.[4]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散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5]余秋雨.艺术创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15-216.[6](梁)萧统著,(唐)李善注.文选·卷第二十[M].北京:中华书局,1997.[7]李百药.北齐书·魏收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0.[8]沈约.宋书·礼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9]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5.[10]高小军.在同家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批专家聘任仪式上的讲话[N].2009-12-23.[11]熊春林,黄正泉,梁剑宏.国内文化生态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0( 03):153-155+159.[12]甘阳.传统、时I司性与未来[J].读书,1986(02):3-10.[13]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0-165.[14]王林,王恒.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传统武术传承的原生态回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12):58-63.[15]赵岷,李金龙.竞技武术是一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吗?——在古特曼现代体育特征体系下对竞技武术的再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13(05):92-98.[16][美]阿伦·古特曼.从仪式到记录:现代体育的本质[M].花勇民,钟小鑫,蔡芳乐,编.袁旦,审泽.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2 ,21,29, 30,42-45 ,48,50,52,54-56.[17]郭玉成.中国武术的发展走向[J].搏击·武术科学,2013(06):2.[18]同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题图史学会.中国近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148.[19]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20]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Z].2003-10-17.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 reviews the modern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and finds that in the dimension of life, traditional Wushu shows the "original" and "modern variation";in the dimension of "history", it shows as " into the World" and "Into the history". Traditional Wushu, in the wrestling of ecological and modern variations, many Wushu forms search for the absorption of inheritance of time dimension and space dimension, reveals modern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Key words:traditional Wushu original ecological state varia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原生态竞技
竞技精神
原生态静宁苹果
花与竞技少女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竞技体育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