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铁好青年”引领青春新风尚

2015-08-19付政段长青

中华儿女 2015年15期
关键词:钢轨刘洋检修

付政 段长青

胡江,一名参加工作仅5年,只有29岁的年轻人,研发出了国内唯一一款防DWL-48捣固车捣固和刮蹭钢轨安全装置,成功解决了重伤钢轨的惯性“顽疾”。

陶月,基层普通的货检员,收入不高却坚持资助贫困儿童,4年捐献钱物近10万元,从部队走出的他,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热心公益的胸中大爱。

……

在北京铁路局,这样的好青年还有很多,他们出身草根,却时刻用他们的奋斗向身边人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活跃在北京铁路的各个系统。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我身边的京铁好青年”。

2015年初,北京铁路局团委开展了“我身边的京铁好青年”活动,打破各级团组织层层上报的行政壁垒,告别过去“关起门来树典型”的做法,从单一的组织推荐扩大至青年自荐和互荐,在全局范围内寻找爱岗敬业、创优创效、诚实守信、崇义友善、孝老爱亲的好青年和集体。

北京铁路局团委书记刘文涛在接受《中华儿女》采访时,对此活动充满期待地说,“青春榜样不在证书、文件里,他们就在青年中,大家看得见、摸得着,也能跟得上、学得好,这样才能深入青年群众,青春典型才能更好发挥榜样作用。希望这种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青年、用身边的榜样影响青年、用关心的话题回应青年的方式,能吸引广大青年参与,能让青年受到启示和教育,进而培养一支向上向善、作风过硬的青年队伍”。

寻找“京铁好青年”活动仍在继续……

在困难面前,他不轻易放弃,认真钻研,攻克“痼疾”……

胡江 爱动脑筋的发明家

北京铁路局北京大机运检段检修车间电气工班副工班长胡江,这位参加工作5年,只有29岁的年轻人,刚刚研发出了国内唯一一款防DWL-48捣固车捣固和刮蹭钢轨安全装置,成功解决了DWL-48型捣固车故障情况下重伤钢轨的惯性“顽疾”。

而谈起这一技术创新的初衷,胡江坦言是源于一起事故。2013年冬天,胡江所在的线路捣固三车间一工队正在石家庄南货场进行线路捣固,由于工队使用的DWL-48型捣固车突发机械故障,使得本该自动对正的捣固装置偏离了既定位置,向着钢轨轨底冲下去。而当这巨大的力量冲击到轨底边沿时,还没等操作手反应,轨底内侧就已经被捣固装置戳穿,造成钢轨重伤。

收工回家后,胡江自己琢磨,“力大无穷的大型养路机械,在整治线路病害上有着人工无法比拟的精度和效率,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也能成为破坏线路的‘罪魁祸首’。”

为弄清问题所在,胡江查阅资料后发现,DWL-48型捣固车由于其测量、控制、作业系统十分复杂,诸如卫星小车横移控制板损坏、横移传感器故障、程控系统故障等等都可能造成捣固装置位置偏移,进而造成剐蹭钢轨的事故,这样的事故在国内外屡见不鲜,一直是困扰着DWL-48型捣固车使用的一大“顽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每一个可能发生故障的零部件进行改造,相当于从零开始设计捣固控制系统,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胡江而言,难如登天。

面对困难,这个倔强的小伙子不愿轻易放弃,胡江琢磨,“既然从前到后的分析方式找不到解决办法,那么就从问题入手,设计一套能够在捣固装置发生偏移后进行警告和控制的装置。”

按照这一创新式的思路,2014年8月,胡江成功设计了《防止DWL-48捣固车捣固和刮蹭钢轨装置试验方案》并获得了设备科的认可,准许在部分机械车上进行试验。按照试验方案,他在单位03667和03668号机械车上安装了该装置,在近一年的效果检查中,两台安全装置可靠、稳定。其中,03667号成功阻止了3次可能发生的捣固钢轨事故;03668号成功阻止了2次可能发生的捣固钢轨事故。

陶沁人心,皓月怡人,这个普通男孩的行为让我们觉得并不普通

陶月 心中有大爱的货运检查员

北京局南仓站货检车间乙上行货检员陶月,2013年脱下挚爱的军装,来到车站货检车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学徒到独立作业,他始终保持着谦虚、好学的态度以及对于铁路工作饱满的热情,在上行到达场这个作业量最大、货物装载加固最为复杂的岗点,陶月用他对于工作的执着尽到了一名货检员应有的职责。24个月600余天的时间里他检车4232列,扣甩问题车78辆,排除事故隐患8起。

在工作中他依旧保持着军人一般的刚强与坚毅,而生活中的陶月也有着他内心柔软、细腻的一面,男儿的铮铮铁骨下有着一颗充满大爱的心。在服役期间,他曾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参加工作后,他和他的母亲相继加入了天津市“莲花爱心联盟”,在这个组织中继续奉献着、服务着并快乐着。他每个月都要利用休息时间去一次位于天津市北辰区韩家墅的“太阳村”以及坐落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天拖养老院,在“太阳村”里,住的都是服刑人员的子女。陶月每次都会为这些孩子带去各种学习用品和书籍,陪着这些孩子做游戏,为他们辅导功课,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自信的心理。在天拖养老院,陶月把那里的老人当成自己的爷爷奶奶,陪着老人们聊天、下棋,为老人们包饺子……截至2014年底,他已累计捐赠现金6.3万元、衣物300余件、文具用品400余件、图书200余册。

当陶月的事迹被单位同事意外知晓后,他只是平静地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能做和该做的事情,我不图名利,更不是图他们对我的回报。我只是希望爱学习的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希望他们好好学习,日后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够颐养天年。”他呼吁身边的朋友:“我们稍微省点都能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大家也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因为爱,希望绽放光彩;因为爱,生命收获圆满;因为爱,未来走向辉煌。陶月,正如他的名字,陶沁人心,皓月怡人,这个普通的男孩,他的行为让我们觉得他并不普通。因为,他的爱,一直在播撒、延续……

面对复杂的货票系统,她主动放弃休息日,一票票复核、一张张查验……独当一面向前冲

蔡晓敏 货运改革的女先锋

北京铁路局天津货运中心塘沽营业部核算员蔡晓敏,随着2013年货运改革在北京铁路局的全面推广,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她迅速转变思维方式,努力克服工学矛盾,尤其是在货票系统的三次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为了尽早熟悉新的货票系统,为货主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她经常是早来晚走,主动放弃休息日,一票票复核、一张张查验,最终凭借着业务娴熟、作风硬朗、手头快捷,创下了账目清楚、收费准确、制票无差错的好成绩,为“营改增”和“108个品类”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她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积极地付与行动。通过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不骄不躁的心态,她在2014年天津货运中心春、秋两季技术比武演练中获得中心第一名,同年代表天津货运中心参加北京铁路局全局技术比武,尤其是在技术比武的铁路规章环节中,以全部满分获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最终取得了全局第三名的好成绩,且为前3名中的唯一一名女选手。

蔡晓敏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有7个年头,一直从事货运核算员的工作,可以说是一名铁路“老职工”。凭借着对新事物刻苦钻研的精神、岗位上能独当一面的能力以及这一股敢于争先不服输的韧劲儿,先后获得了“北京铁路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北京铁路局技术能手”、“北京铁路局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成为了天津货运中心青工中的佼佼者。

在诸多成绩面前,她依然不忘当初对自己的承诺,她深信一个人强不是真的强,只有大家共同进步才能促进一个企业更好的发展。本着这样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心态,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她都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他人。尤其是为了单位春运整体工作安排、为了更多家庭团圆,她主动放弃了原定休假安排,再一次投入到当年的春运工作中,成为春运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的快乐就是让有困难的旅客没有负担地乘车,愉快地到达目的地”

刘洋 用心谱写服务新篇章

北京铁路局唐山站“高铁凤凰”服务组客运值班员刘洋,多年来,她用默默无闻的行动践行着“用心,让旅客感动”的服务理念,用她善良的心,弹奏着动人的服务篇章。

“我的快乐就是能让那些有困难的旅客没有负担地乘车,愉快地到达目的地。”这是刘洋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2011年4月19日,唐山站启用临时站房,条件比较艰苦,旅客抱怨颇多。特别是从候车室到站台,要上下十几米高的天桥,最远的距离约有近700米,遇有坐轮椅等其他出行不便的重点旅客,需要架着轮椅来回上下两次天桥。刘洋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和其他同事一起抬着旅客到站台乘车,来往一次都会汗流浃背。日积月累,一位家住唐山的残障旅客成了刘洋的朋友,每次来车站乘车,都会给刘洋打电话。刘洋每次都会亲自接他进站、候车,再将他送至站台并与列车长办好交接,简直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仅在临时站房工作的两年半时间内,刘洋和她的服务组克服了种种困难,有效地提高了旅客的满意度,共收到表扬信48封,锦旗32面,无一件服务投诉。

“细微之处见精神”,服务的差别就在于细节。2013年底,随着新站房投入使用,刘洋将“高铁凤凰”服务台的轮椅、担架、行李小车等各项设备设施准备齐全,并自己花钱购买针线、应急药品等,方便重点旅客使用。

4月21日,1472次列车上交下一名患病旅客。客运甲班领班高峰接下旅客后,经询问,发现旅客意识清楚,但身体感到突然不适,不能正常行走,随即与“高铁凤凰”服务台联系。领班刘洋与客运员张益歌接到通知后立即推着轮椅去站台上迎接旅客,将他安全护送出站,并送上出租车,该名旅客流下感动的泪水。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刘洋有着顽强的“韧”劲。她说:“旅客所感知的服务不是客观、整体的服务,而是他们所直接经历的服务。于是,刘洋针对不同旅客及重点旅客的需求,总结推广了“六型服务法”即面对老、幼、病、孕重点旅客,提供“亲情型”服务;面对残障重点旅客,提供“全程型”服务;面对外籍重点旅客,提供“朋友型”服务等。

2014年4月15日16时左右,刘洋在候车室巡视中,发现一名行为古怪、举止异常大约10岁的儿童。刘洋主动上前询问,开始儿童有抵触情绪,经过“高铁凤凰”服务组人员两个多小时耐心地引导和安慰,孩子终于吐露实情,知道这个孩子因父母离异而离家出走。刘洋经过多方查找,主动联系到家属将其送回了家。

“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检修技术”,他用行动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杨卓 “精检细修”的技术能手

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检修车间内燃钳工杨卓,在校学习机务专业的他,毕业后怀揣梦想来到北京机务段。先后在北京西整备车间、设备车间、北京西运用车间学习。2013年5月被分配到检修车间架修部传动组,负责内燃机车静液压马达配件的检修工作,从事机车检修的关键岗位后,他深刻意识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保质保量修好每一台机车,确保旅客列车运行绝对安全。

从到岗第一天,他就对自己提出了“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检修技术”的目标。他用行动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工作期间,仔细观察师傅的每一项检修工艺,对涉及的每个零件名称、参数及检修动作要领都仔细的在“小本”内做好记录,工作间隙,他一方面向师傅认真请教检修工艺,一方面凭借对工艺过程的回忆,对相关技术难点通过查阅相关技术文件寻找专业解释。正是凭借着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秉承着“精检细修”的作业理念,仅仅3个月他就掌握了所从事岗位的检修技术,并对相关零部件工艺尺寸标准牢记于心。

在春运、暑专运等关键时期,由于临客列车大量开行,机车检修压力骤增,为了保证机车不掉线,他主动请缨,放弃休息时间,抢修机车。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一大批团员青年主动参与到机车抢修工作中来,确保了非常时期机车的有序供应。

2013年11月,他参加了北京机务段检修组学规背规技术比武,勇夺第一名,并代表北京机务段参加了路局的技术比武。站在路局比武的擂台上,他沉着镇定,一举夺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虽然入路仅仅3年,但他却获得了许多令同龄人羡慕的荣誉:2013年荣获“全局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北京铁路局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 张小华

猜你喜欢

钢轨刘洋检修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钢轨预打磨在地铁线路中的运用相关阐述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雨中检修
检修
刘洋作品
火车道上为什么铺碎石
一人分饰三角
两种钢轨表面伤损在线整修技术方案的对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