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文台 军中儒将的魅力与情怀

2015-08-19张惠清

中华儿女 2015年15期
关键词:强军将军

张惠清

他从一名普通的基层战士一步步走上了共和国上将的高级领导岗位,不仅完成了人生壮美的远行,而且在戎马生涯中演绎了一部激越雄壮的人生乐章

从驻守海岛、锁钥渤海,到经略中原、拱卫京津;从沙场点兵、对越自卫、援建维稳,到抗洪抢险、后勤保障……面前的这位老将军,已渡过了近六十年的戎马生涯。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长河中,他从一名最普通的基层战士走上了共和国上将的高级领导岗位,不仅完成了人生壮美的远行,让生命抵达一个令人仰望的高度,而且在戎马生涯中演绎了一部激越雄壮的人生乐章。

采访中,将军以自己的阅历和智慧,纵论家国,畅谈人生。而与将军的对话,犹如在聆听一位智者的旅途感悟,起伏之间,催人向上。

长山要塞守望者

1958年冬,轮船在蔚蓝的大海上破浪前行,激起阵阵雪白的浪花。在这艘船上,乘载着一批年轻的战士,他们正心中怀揣着保卫祖国的激情与理想,驶向人生新的起点——长山要塞。

潮湿咸热的海风,轻拂过人群中一张青春的脸颊。这个黑黑瘦瘦,却精神焕发的小伙子,就是当年的张文台。

那一年,他16岁。

张文台出生于山东省胶州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家中兄妹五个,他排行老三。由于出生在抗日战争末期的战乱时期,成长于三年国民经济困苦时期,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他的少年时光过早地背负了艰苦的烙印。

“在我7岁那年,就没了爹娘,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老了之后,又跟着舅舅。靠亲戚和村民们的帮扶、兄弟姐妹的互相照顾长大成人。”因此,至今将军对家乡,对兄弟姐妹有着血浓于水般的情感。

1958年,血气方刚的张文台离开家乡,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最初长达24年的时间里,他随部队驻守在环境艰苦的长岛要塞。

1954年10月,中央军委决定组建海军长山要塞区,由陆军第26军78师和海军长山水警区合编而成,辖蓬莱、北长山、大钦三个守备区。

当双脚踏上长山要塞区这片热土的那一刻起,“巩固海防,保家卫国”的使命便在张文台的心中深深扎根。强烈的责任感促使着他奋发进取,吃苦耐劳,逐渐从一名基层机炮连优秀战士成长为守备团某营排长。

这位昔日的“守岛标兵”回忆,“艰苦”是他在长山要塞24年生活中最深刻的感受。当时,许多辖区内的岛屿都是人迹罕至的孤岛,没有道路、没有房子、甚至连维持生命需求的淡水,都只能依靠船只输送,因此变得十分宝贵。“冬天一刮大风,一周内都没有船过去,连报纸都看不到,有点与世隔绝的意味。”

驻守海防,锁钥渤海。张文台与其他战友们从“零”做起,干劲十足:打坑洞、修道路、盖房子……

苦难的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将军说,人的一生要在苦难中磨练自己的斗志,要在艰苦中磨练自己的胸怀,要在挫折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岛上的业余时间,寂静和寂寞也为他带来了潜心读书的机会。他不仅认真地研读了《列宁全集》《毛泽东全集》《鲁迅全集》等著作,每天还写写散文,作作诗。这不但锻炼了他勤学苦思的品德,也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了文学的美丽色彩。

在张文台将军看来,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总结的一生,不断进步的一生。从小学文化到研究生学历,他自己这一辈子就是三本书:青年时认真读书学知识,中年时认真教书育人才,老年时严肃写书传经验。

谈起自己的学习生活,他兴致盎然。“只有知识是不可战胜的。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知识能够改变国家,知识能够改变民族。”

济南军区“思想库”

知识,确实改变了张文台的命运。

戎马生涯数十年,素有“军中儒将”之美誉的张文台,无论在哪个领导岗位上,总是彰显出博学多才、一派儒将之风范。促使他从一个毫无背景的基层战士并最终走上将军之路的,有很多种原因:出众的能力、强大的人格魅力,宽广的胸怀……然而,学富五车,知识渊博,却是最终成就他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1983年5月,张文台离开了驻守24年的长山要塞,调任济南军区大钦守备区晋升为副政委。之后,在军队党组织的精心培养下,在个人不懈的努力工作下,他凭借自己的杰出工作一路攫升,从一名师副政委、政委,逐步成长为集团军副政委、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政委,至止于2002年担任总后勤部政委。

将军在5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无论是带兵打仗,还是抗洪、戒严、援建等,都是一马当先。但作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他的首要任务是为党的军队培养优秀人才。将军逻辑思维清晰、善于总结,凭借丰富的知识和抓“班子”带队伍的经验,曾被誉为“济南军区的思想库”。无论什么问题,一经他讨论就能打开局面。

1999年,根据中央军委实行新的士兵服役制度政策,以志愿兵制度为基础的全新士官制度正式出台。制度出台不久,张文台便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他找到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陈炳德上将商量:“建立士官队伍已经成为一种制度了,而全区的士官队伍又这么庞大,但是士官家属来队以后却没有地方住。很多跑到小店住宿,战士们哪有那么多钱呢?有的干脆住在车上,这像什么话?”他与陈炳德商讨后一致决定:团级以上单位,都要盖士官楼。在军区党委会上,党委书记张文台充满激情地说:“即便是一间房,一个小卫生间,一个团盖个四五层小楼,家属来了就解决问题了。”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随后,济南军区士官楼的纷纷落成,有效解决了官兵的切身利益,开全军之先河,得到了四总部领导的高度赞扬,并给予一定的财物奖励。之后,全军士官楼现场会在济南军区召开,供全国各地部队参观学习。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诸如碰到提升干部庆贺会,或者战斗英雄座谈会之类的“光彩事”,张文台很少登台讲话,将这些机会留给其他领导,往往“过五关斩六将”的难事他都揽到身上。在集团军任政委时,每年他都会召开犯错误干部座谈会,让他们谈谈进步和体会。有时候怕家属不理解,他还会将家属一并请过来一起吃饭。有的同志一边吃饭一边掉泪,感动地说:“政委,我犯了错误,您还对我这么关心……”

“人都会犯错误,我能做的就是站在他的角度关心他,激励他,使他尽快成长。”将军的话语里充满着对战友的关爱。虽然他“从不当人说好”,有时批评起人来特别严厉,但当选举党委书记,无记名投票的时候,他却很少丢过票。

有一次,军委首长找他谈话时说:“我看你当过各级党委书记,干得很好,大家都很佩服你,你当党委书记有什么体会?”

张文台回答:“首长,很简单。党委书记是一门领导艺术,要统揽不包揽,敢断不武断,大度不失度,放手不撒手。”

军委首长点点头,接着问:“那怎么开好党委会呢?”

“针对问题出议题,根据分工搞调研,集体讨论做决定,明确分工抓落实。会议之后,再把正确的意见集中好,分歧的意见统一好,错误的意见说服好,形成的意见落实好。”

张文台的一番经验之谈博得了领导的认可。随后,不少领导都向他取经,为此,他还写了一篇文章“当好党委书记的辩证法”,被军内外各大媒体竞相刊发。

记者问他:“这么多年,没有遭遇过质疑的声音吗?”

“党委书记不容易,有多少赞成你的就有多少反对你的,你相信吧?”将军笑着说。

他曾写了幅对联明志,贴切地总结了他数十年来担任党委书记、政治委员的感受:

好事赖事险乎事,事事都干;怨声骂声赞扬声,声声都听。

横批:鞠躬尽瘁。

将军情怀诗言志

2004年6月20日,在中南海举行的晋升上将军衔警衔仪式上,张文台庄严地从军委主席手里接过命令状,成为了一名共和国上将。那一刻,在感到无上荣耀的同时,他从未忘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将军应以国家的命运为命运,以民族的前途为前途,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

他曾写了一篇小文《将军的情怀》来抒发自己的见解。

将军情怀是什么?

文韬武略报国人,大度能容天下人。

聚众带兵爱护人,言传身教培养人。

英勇作战带头人,忠孝双全感动人。

奖惩严明约束人,儿女情长平常人。

古人云:英雄佳人成姻缘,两心相悦自成仙。呵呵,心语多美呀!

他始终保持一个不变的习惯,那就是从当战士到上将都有“三件宝”:理论书、笔记本和小剪刀。这“三件宝”伴随着他的军旅生涯,伴随着他追求真理的征程,也伴随着他一部部涉猎各个领域研究工作成果专著的问世。

如今,素有“军中儒将”美誉的张文台将军,已经出版了《来自实践的领导艺术》、《来自实践的政工艺术》、《张文台将军人生哲理十六观》等十几本书籍。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企业、生态等各个方面,引起了各界专家和领导的重视,为社会、为广大读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张文台文丛》,则是张文台将军在五十多年戎马生涯中著述的精品。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企业、生态等各个方面。将军说,这些手稿多数形成于飞机上、旅途中以及集体学习讨论时,有的铭记在心,有的作为交流,并随时记录,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便成此书。

张文台将军的所有文稿都是自己动手写。平时随身携带笔记本,走到哪儿写到哪儿。这些年无论是到国家名牌大学开讲座,还是应邀去各大企业讲课,因为讲得是心里话,讲得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感悟,所以深受欢迎。每次讲课,大礼堂中的座位被听众坐得满满的,许多人就站着听。不管讲多久,课堂里没有玩手机说闲话的,只有雷鸣般的掌声。

他酷爱书法和诗词,先后三次获得全国、全军书法大赛一等奖,并多次担任评委,发表过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有独特风格的诗词书法作品,现任中国书画联合会和中国毛泽东书法研究院顾问、北京将军书画研究会和北京戎马情怀诗书画院院长等职务。

从士兵到上将,从小学到研究生,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用老将军的话说,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体会、探索、实践过程”。正因如此,张文台将军在政治、军事、后勤乃至企业管理、生态保护、养生健康、文化历史、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

有媒体如此评论:“这反映了他热爱祖国、献身国防、奉献社会、情系人民的高尚情怀,也充分展示了他在政治工作、领导艺术、人生修养、企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养生及书法诗词等方面深厚的理论功底、高超的艺术造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人格修养。”

心系富国强军梦

丹心不辞桑榆晚,余热生辉霞满天。张文台上将,在卸任十余年的日子里,仍然躬耕著述为党传递正能量。从台上到台下、从在位到退休是自然规律,也是对一名领导干部的考验。

张文台老将军退休后,可谓是“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著书立说,笔耕不辍,登台讲学,传经送宝,讴歌党的丰功伟绩、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关心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关注国防军队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有媒体认为,他是用实际行动生动回答了“领导干部退休之后怎样坚守信仰,如何发挥余热”的时代课题,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甘发余热, 再放光芒。

正如他刚退出总后政委岗位之后,给军委首长写信表态的那样:“退而不休,发挥余热;老而不懈,严于律己;学而不厌,更新知识;为而不求,奉献社会。”

他告诉记者,自己目前天天都看一小时历史大片,为了陶冶情操,接受历史教训。他说,“作为一个老将军不能整天光吃喝啊,吃喝算什么?”他一直心系国防建设事业。“离开国防,我们干什么?居安思危,忘战必亡,富国强军,终身使命,至死不渝。”

在《张文台文丛》系列著作中,有着许多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张文台将军结合学习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军队建设、努力实现强军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撰写多篇文章提出了“强国,必须强军捍卫民族尊严”的重要观点和论断:“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建设与中国国防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既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也是亿万人民的迫切愿望。”

张文台将军分析,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围绕国际秩序、综合国力、地缘政治、战略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面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必须全面落实好习主席提出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三句话总要求,要完全具备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将军坚定地说。

呷了一口茶,张文台将军接着话茬道:应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绝对忠诚于党。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始终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必须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牢抓实,使部队始终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并按照以人为本的建军理念,以此激发广大官兵履行使命的强大生命力。

多年来,张文台将军充分利用自己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鼓与呼,为早日实现强军梦而奔波呼吁。在连续四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20年里,亲自撰写了40多件关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议案和提议。“希望能对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奉献一点绵薄之力。”将军如是说。

在张文台将军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人品官德、精湛的领导艺术、深厚的同志情怀,以及作为我军一名高级领导干部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军队建设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采访结束时,将军送给记者两套珍贵的《张文台文丛》,并认真地在扉页上签名勉励我们。他笑称这是自己“思想的自传”,而只有思想是会永存的。他坚持送记者出去,绅士而有力地握手道别。在他转身离去的一刹那,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军人长达几十年的波澜壮阔,也看到了一位共和国将军的魅力与情怀。

责任编辑 张小华

猜你喜欢

强军将军
强军战歌
哼将军和哈将军
刺猬将军
马援将军
镜子和将军
从《强军》,看强军
强军兴军应当重点关注的方向
将军驾到
点兵
欲“强国”必须“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