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娜 连接中美医疗的使者
2015-08-19吴军涛
吴军涛
这么多年来我经常回国出差,每次回来都能感到很大的变化,因此我就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中国,做点事情
刘欣娜是专注中美远程医疗的美联医邦创始人兼CEO。
这已经是刘欣娜第四次创业,早在美国读书时她就尝试着创业,当时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就赢得50万全球用户。迄今,年轻的刘欣娜已经拥有10多项美国专利,著有数十篇英文学术论文,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医疗影像、远程医疗、微创手术,医疗信息和经济分析。她既有专业临床医学背景,又具备美国顶尖学校技术背景和医学商业团队管理的经验,同时又是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博士。
这次应邀参加“2015年中关村华侨华人创业大会”,刘欣娜进一步了解北京现今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其他在京“海龟”的状态,考虑一个更好的商业模式让自己美国的公司在中国落地。
会下,记者约见了刘欣娜本人,竟然是一位妆扮青春靓丽的气质美女,一身连衣裙显得人端庄优雅,交谈起来更是清新自然。“留洋女博士”、 “女科学家”的称号和她的装束相得益彰。
学医的宿命
谈起为何学医,这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早些年,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一些国内的亲戚朋友就希望刘欣娜在美国能帮他们求名医,这些人多数是疑难杂症的患者,他们不了解美国的医疗资源,想让她帮忙找来知名的美国教授咨询、看病。
刘欣娜对此也深有感触,她也能感受到这些患者的苦衷,看病难、求医难深入她心。从小,她的父亲就患上了一种血液性疑难病,一旦犯病,就要住院治疗,这种病不能根治,每过数年就会发作。她和母亲在医院照料,一待至少十天半个月。在医院里,她也目睹了一些疑难杂症患者的痛苦,和他们的家属也有交流和沟通。受当时国内医疗条件的限制,他们更想寻求国外的名医,但这对普通人来讲,难上加难。
这样的经历也深深影响了刘欣娜,高考那年,成绩优异的她有被保送到多所重点大学的机会,她最终选择了被保送到华西医科大学,决心从事医学学习。当记者问起这是否和父亲得的病有关,她毫不避讳道,感受了亲人的太多痛苦,又看到并经历了病魔对患者家属的精神折磨,她就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
就这样,一个十几岁少女内心充满对医学知识和帮助病人的渴望,走进了医学殿堂,完成她的梦想。
“原本希望走出四川,最终还是选择留在成都,留在父母的身边,这能让我有更多时间替母亲分担,照顾父亲。”刘欣娜说。
也许正是她和母亲悉心的照顾,父亲的病情也逐渐好转。父母也了解到刘欣娜想“出去看世界”的想法,刘欣娜大学毕业后,父母就鼓励并支持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成绩一向优异的她申请到了美国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研究生和全额奖学金。
初到美国,刘欣娜无处不感觉到困难的存在,但又因为出生在一个双公务员家庭,家教也是正统,从小的自尊心就很强,所以在国外的学习也是“蛮拼的”,语言上的差异、文化上的冲击,更多的压力来自自己给自己在学习上的施压,但在立志要学有所成的她面前,都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当刘欣娜以全A的成绩硕士毕业的时候, 她又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是在美国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母亲说,一个女孩子家,就别再四处乱跑了,别折腾了。”可刘欣娜就有那么一股子劲儿,不进到最好的医学院、不读到最高学历就誓不甘休。她说,“自己骨子里很好强,就是喜欢挑战自己,觉得挑战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很有意思。”
于是,没有听从母亲的安排,为了心中探秘世界和挑战自我的信念,刘欣娜毅然决然申请了美国八大常青藤盟校之一的哥伦比亚大学(简称“哥大”)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博士。她成功申请到了这个全美排名第三的专业,并拿到全额奖学金,由于她有医学学习的背景,还在硕士期间主研医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当时学的就是怎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医学当中,教授也是看上了我这一点”,所以在申请的时候,她独具优势,“pk”掉了众多竞争对手。
“就是喜欢折腾”
和刘欣娜聊天,能感受到她是一个很有想法,并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坚定不移实践的人。
在“哥大”读博士时,刘欣娜就有着创业的想法,她梦想着自己能够将自己研究的东西应用到人们生活当中,方便他人,学以致用。
刘欣娜还告诉了记者一个小秘密,她说自己上研究生的时候,就与一个美国同学和一位当地教授,尝试着第一次自己创业。当时他们一起研发了一种个性化医疗信息产品,利用数据库,通过条纹扫码,进行个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检查一种想买的食品和药物是不是适合该病人的病情。
“当时就只是想尝试一下,没想到就学到了这么多东西,美国一个专门为有价值的产品研发的小微企业进行扶植。他们看上了我们产品,给了我们足够的资金支撑。” 刘欣娜说。
这次创业的成功也让刘欣娜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2008年,刘欣娜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进入飞利浦北美研发中心做资深研究员,研究很多医疗信息方向,从微创手术到大数据,再到医疗经济,技术成果体现在10多项美国专利和多篇英文学术期刊文章中。在研发中心,她从资深科学家做起,到项目经理,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飞利浦工作的4年多,经历了从学生到领导的转变,就不仅是单纯的项目的研究,还要懂得与人沟通,懂得说服他人和领导团队。”刘欣娜说。
2010年,她开始从事项目管理:在飞利浦从无到有开创了一支国际医疗经济分析团队,这是一个内部的管理咨询团队,而且由于是咨询,她用建模方式,用健康经济理论和统计方法来帮助不同的战略决策者去做决定。她领导的团队协助美国和欧洲飞利浦医疗事业部的总裁、总经理和决策者分析经济市场策略,在飞利浦内部赢得了口碑和声誉,被飞利浦内部媒体誉为“真正的榜样:领导优质团队合作”。
之后,刘欣娜有更好的想法,她期望自己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拓宽自己的眼界,于是她离开了飞利浦,决定到医药企业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执行力和领导力。
2013年,刘欣娜加入勃林格医药公司,在美国总部任医疗信息总监,领导团队直接和美国医院、医疗机构和健康计划的高层管理者洽谈业务和执行信息医疗合作事宜。而且她还告诉记者,从2010年起任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编委会董事和(曾任)业界顾问董事。
回想起自己做的这一切,刘欣娜总结到,也许自己就是这么一个有能量爱折腾的人,但她也认定折腾就是丰富阅历和铸造人格的过程。她说:“也许,我的骨子里就是想Make a difference,而创业就是人生价值提升和改变世界的一个途径。”
远程连接中美医疗
聊起现在的公司,刘欣娜说,这是她第四次创业了,而且做得一次比一次更大更强。
2014年,刘欣娜从德国药厂出来后,决心自己创业,组建专业团队,在美国纽约成立了美联医邦,自己是创始人兼CEO。
谈起为什么会成立现在的公司,她说,从小看到父亲受到病痛的折磨,所以为疑难杂症患者找到优秀的国外医院就医并解除病患的决心随着自己经历的增加也更加坚定。
刘欣娜说:“父亲每次发病住院,医院都要下病危通知书。这种重症对中国的很多患者来说都是很大的精神负担。癌症一年平均的花销是50万人民币,而大部分都是自己掏腰包。中国病人四处找专家的现象屡见不鲜,到最后还是不能确定自己听哪个专家的意见。”
刘欣娜通过自己在美国10年多的学习和工作,也很希望能够搭建起中美医疗的桥梁,让更多的中国病人通过互联网就能轻松地咨询、预约和就诊到美国的顶级医生,及时解决病人的困扰。
“以前中国病人要访问到美国的专家,只有把中国病人送到美国去,或者把美国医生请到中国来。我们考虑到现在技术在改进,互联网也很发达,是不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就能咨询到美国的顶尖医生。”
为了能够实现远程医疗,刘欣娜通过自己的努力,说服了美国的一些著名医生参与了她的计划,和美国一家机构——久负盛名的“美国顶级医生”(Castle Connolly Top Doctors)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了美国名医的资源。然后,她的团队建立了互信的互联网的平台,用于美国名医和中国的疑难患者交流,构建一个跨国咨询的绿色通道。同时,他们申请了专利,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
资源、平台,刘欣娜都已经找好并搭建好了,剩下她就想着怎么以更好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落地。
“回国创业的初衷?创业是否会考虑承担风险?”
“一来,国家的招商引资政策让每一个中国人在国外都能感受到这个变化。同时,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把自己的国籍改为美国,是因为我有很深的家国情结,这么多年来飞利浦多次委派我回国出差,每次回来都能感受到祖国巨大的变化并为之骄傲。我的根在这里,所以就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中国,为中国人做点事情。”刘欣娜说。
“现在同类型的公司越来越多,竞争激烈,但这不代表是坏事,至少证明这个市场的存在,大家都很看好这个市场。怎么能在竞争中胜出,自身有什么优势,为什么能比别人好,都是我每天在考虑的。”
刘欣娜说,自己之前没有想过,但能够一路坚持走来,每走一步,她都是认真的,每走一步都是想着如何把这一步做得更好。“当你做得尽量好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扇门被打开,就会感受到一股力量在把你朝着门里推。”
刘欣娜感慨道,她也不确定自己的创业是否能成功,但她告诉记者,她会尽力去做这个事情,运用互联网和远程技术平台的实现,带着使命感去真正帮助到那些有疑难、受病痛煎熬的患者。或许一切都是宿命,10多年前还在父亲的病床旁边的时候,她就渴望得到奇迹般的援助,而现在她正孜孜不倦地朝这个目标前进。
责任编辑 华南